《洛杉矶之战》的宣传口号是“《独立日》+《黑鹰计划》”,我满怀希望的走进影院,希望体验一下这部结合了科幻与战争经典的“超级”大片,可看完电影之后我不禁发现,《LA之战》既没有《独立日》的大气磅礴,也没有《黑鹰计划》的紧张刺激,它仅仅是把两部电影中的一些镜头和场景作为参考,然后打着外星人入侵地球的噱头招摇撞骗。
《LA之战》的预告片可谓是气势磅礴,大量航拍镜头展示战火中的天使之城,漫天的美国直升机在炮火中运输士兵到前线,可看完电影后才发现,影片里的大场面也就是预告片中的几个过场镜头。什么F35大战外星飞船、地面战场大规模遭遇战之类的大型战争场面压根就没有,美利坚的海军和空军在这部电影中集体消失,电影只是描述了美军步兵小分队在营救和逃亡过程中与外星人的短兵相接。作为观众的我不禁要问,《LA之战》靠什么和《独立日》相提并论,后者是影迷心中公认科幻经典,影片中UFO激光炮轰掉帝国大厦和白宫的场景至今都是好莱坞灾难电影的标志,而反观《LA之战》,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毁灭性镜头少之又少,全片没有一个给我留下至深印象的画面。《独立日》多多少少反映了全球遭遇外星人入侵的画面,而《LA之战》只把镜头聚焦在在洛杉矶一个地方,如果说《独立日》是场战争的话,那么《LA之战》充其量就是这场战争中的一个战役。
和《独立日》在气质上相距甚远,不过在类型上这部电影到真的和《黑鹰计划》比较相像,都是以步兵小团队为中心的巷战,但这种相像仅仅是停留在类型上,《黑鹰计划》中的巷战片段的设置可谓是战争类题材电影的教科书,后来的电影很难超越,而《LA之战》显然也没有要超越的那份雄心壮志,只是做做模仿,向经典致敬罢了。不过就题材而言《LA之战》与《黑鹰计划》相比也有吸引人之处,毕竟黑鹰中的美国游骑兵面对都是没经过正规训练的索马里民兵,而LA之中,美国大兵们遭遇的可是全副武装的外星人。可惜电影中对外星人的处理成了本片的又一大败笔,外星人的军事力量实在是太弱了,美军几颗子弹就能打死一个外星人士兵,而他们的控制中心也是不堪一击(连个防护罩都没有)一颗导弹就被搞定,难道美国的编剧们也开始信仰起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理论?
大场面比不过《独立日》,小细节又不如《黑鹰计划》,《LA之战》怎么看都像是一部伪大片,7000万美元的投资在好莱坞也就是一部中等规模的电影,但制片方却偏要打肿脸充胖子把《LA之战》与《独立日》和《黑鹰计划》相提并论,现在看来LA只是借两部经典电影而自我炒作。所谓的“LA之战=独立日+黑鹰计划”在场面上根本是不成立的,不过在电影的主题上到真的可以划上等号。民主、自由、拯救、英雄主义,这些我们烂熟于胸的美式主旋律全面被放进了一部电影中,男主角是个有着丰富作战背景的老兵,但因一次指挥失误而使自己的部下丧命(这样的人物背景设置,看起来多么熟悉);战争关键时候不放弃战友,没完没了的拯救旋律;还有受伤的士兵为了不拖大家的后腿,愿意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编剧们把好莱坞培养出的所有美式英雄的特质全部纳入到电影主角们身上,影片的最后刚刚死里逃生的主角们再次拿起武器准备出发去前线,美利坚精神在那一刻通过银幕传给了千千万万的观众,让电影变成了一次彻头彻尾的美式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