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魔
《妖夜荒踪》 Lost Highway 年代:1997年 / 类型:反悬疑 / 导演:大卫·林奇 / 主演:比尔·普尔曼、帕特里夏·阿奎夏
一句话评价:大卫·林奇风格的电影把能反都“反”了。
现代人的心理问题越来越被重视,“心里有病”不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而成为一种主流,一种常态。不论是凤姐的孤芳自赏、小月月的万人空巷,还是大S婚后综合症发作、认定了要跟张朝阳死磕到底,都让病态心理在光天化日之下暴露无遗。心理学,这门从前的冷门学科在21世纪忽然变成了香饽饽,这与上述的那个病态大背景是分不开关系的。在网络上,曾经流传着值得一看的若干部心理学电影片单,其中包括了营销心理学、催眠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诸多分支,而犯罪心理学的领域里,《妖夜荒踪》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部。那就不妨看看大卫·林奇是怎么把“心理有病”拍的有模有样的。
关于对《妖夜荒踪》的解读有很多版本,但大致的故事情节都是这样的:酒吧乐手弗雷德与妻子热内感情不太好,因为弗雷德已经觉察出热内暗中跟一个叫迪克罗的老头有染。迪克罗是一个私人俱乐部的老板,而热内曾经在安迪的介绍下,在这个俱乐部里拍过色情片。虽然热内后来跟弗雷德结婚了,但是丈夫的不举和冷淡让热内寂寞难耐,便又与迪克罗偷情。弗雷德醋意大发,开枪击毙了迪克罗。而弗雷德也遭到逮捕,等待他的是法律的制裁。
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顺序来拍,不是不可能,也不会一点意思都没有,但是如果放到大卫·林奇的逻辑中,这其中必定要穿插进很多莫须有的东西来调调味,这些东西有些是存在的,有些是可能存在的,还有一些是幻想出来的。其中孰真孰假,是考验观众智商的机会。
录像带
片中三次出现录像带这一物品。第一次是热内去门口取报纸时发现的,看得出她有点忐忑,看来她对这种东西有些戒备心理。但是当弗雷德播放出录像带的时候,画面上仅仅是他们家的外墙。第二盘录像带也是被放在门口的,播放出来的内容竟然是弗雷德和热内在床上的样子。这让热内和弗雷德夫妇大感不安,叫来了警察调查。当然,小警察自然查不出个所以然来。而第三盘录像带就比较恐怖了,弗雷德竟然看到画面上的自己正在房间里肢解自己的妻子热内!这录像带的来历更加扑朔迷离了。
录像带究竟是谁录的,这是观众就想知道的答案,但其实影片在第二盘录像带中就已经透露了答案。虽然拍摄者拍到了床上的夫妇,但能看出床上的弗雷德根本没有头,那只是个假人。所以这两段录像都是弗雷德拍摄的,目的就是为了试探妻子的反应(他的企图和动机请看“怪老头”一节)。偷情的妻子肯定会对录像带一类的东西有所戒备,以免自己成为第二个璩美凤。可是结果热内刚好跳进了这个圈套里。再看第三段录像带,只有弗雷德一个人在观看。从他一身干净整洁的着装来看,他不可能昨晚在自己毫不知觉的情况下杀死妻子。所以,第三段录像带其实是弗雷德幻想出来的,他对妻子的嫉妒之心已经严重发作,到了恨不得让妻子死掉的地步。爱让人盲目,也让人不择手段。
因此,我个人赞同“热内没有被弗雷德杀死”这一说法。弗雷德伏法是因为杀死了迪克罗,而非杀死了热内。录像带是现实的记录者,但在电影中它总是跟性和暴力联系在一起。这部电影里的录像带跟弗雷德的内心一样,充满了暴戾之气,令人不寒而栗。
怪老头
这个怪老头看上去就挺吓人,大卫·林奇特地用不完全框景的大特写来表现这个人物的面孔,更加凸显了他的神秘和恐怖。弗雷德第一次见到这个怪老头是在酒吧里,看完了两次录像带的弗雷德正与妻子貌合神离,这个一袭黑衣的老头来到他面前,声称自己此刻就在弗雷德的家里,弗雷德不相信,就用怪老头的手机给家里打了电话,那边竟真的有回答,声音跟这个怪老头完全一致。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额,你猜对了,这个老头是弗雷德臆想的角色。导演把一种意念一种幻想彻底具象化了,因而怪老头是弗雷德嫉妒之心的化身。拿着摄像机在自己家里拍来拍去吓唬妻子,这种原本看上去很匪夷所思的变态行为,在怪老头角色的怂恿下,就显得合理很多了。
片中还有一个场景:在小木屋里,弗雷德又见到了怪老头。怪老头举着一个摄像机,正瞄准了弗雷德。这便更加证实了我们的设想(没准这老头也是个摄像爱好者)。迪克罗的死也是与这个怪老头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正是这个老头开枪打死迪克罗的。迪克罗毙命后,怪老头消失了,很显然,随着一切尘埃落定,弗雷德的嫉妒心也逐渐平复了。
走廊
大卫·林奇是一个很会运用光影来营造气氛的人,比如爱丽丝和皮特打电话的时候,爱丽丝只露出了鲜艳欲滴的嘴唇,一种欲望的糜气就呼之欲出了。同样,片中在表现弗雷德内心挣扎的情境时,阴影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从安迪家里聚会回来之后,夫妻二人准备就寝,热内正在洗漱,而弗雷德却似乎是走进了一个黑暗的走廊,若隐若现,难以捉摸。可以看到他正在一面镜子前,随后又消失在了黑色走廊里。黑色是最能遮掩某些事物的颜色,弗雷德消失在黑暗中,说明他内心在拼命掩饰着什么。当他看到镜中的自己,他也就看到了他心中所要遮住的东西:怨恨和杀气。所以,第二天他看到了自己杀妻的录像带。当然,这些都是他幻想出来的。
同样是幻想的部分,皮特也在一个长长的走廊里迷失了自己。走廊两边都是写着门牌号的房间,在26号房间里,他看到了正在OOXX的爱丽丝(相当于弗雷德的妻子热内)。这与接下来,弗雷德在同一个走廊里,同一个房间,看到热内和迪克罗OOXX如出一辙。虽然是两个人的两种处境,但那种心情一定是一样的:痛苦、悲愤、嫉妒。走廊像一个通向毁灭的通道,让身在其中的人无法选择,只能在痛苦的驱使下,直至尽头。
皮特
影片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突然玩了回变形记。被关到监狱里的弗雷德突然头痛难忍,在被灌了安眠药之后,一觉醒来,情况大变。弗雷德变成了另一个人皮特,他虽然偷过车,但缓期一年,于是皮特就被父母接回了家。皮特在一家汽车修理厂工作,他的老板就是迪克罗。迪克罗是个做事凶狠的大佬,就连有人超车,他都要把司机撞下车,再狠狠把司机揍一顿。迪克罗的情人是爱丽丝,但皮特却与爱丽丝一见钟情。两人频繁出入小旅馆,爱火猛烧。为了跟爱丽丝私奔,皮特决定从迪克罗的手下安迪那里敲一笔,然后跟爱丽丝远走高飞。事情办得很顺利,皮特杀死了安迪,跟爱丽丝开车来到荒野上的一间小木屋,准备在这里用偷来的金银财宝换取护照和现金。但是此时,爱丽丝却对皮特说:“你永远也得不到我”。
皮特是弗雷德在狱中睡眠状态下所幻想出的角色,他是弗雷德自己的替代品,在生活中遭到的种种不顺,弗雷德都希望寄予这个人得到解脱。所以,皮特的经历与弗雷德的经历是有一定关系的(有研究者称皮特是年轻时的弗雷德,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比如,现实中迪克罗给弗雷德戴绿帽子,在梦中皮特就抢了迪克罗的情人;现实中安迪把弗雷德的妻子带上了拍色情片的不归路,在梦中皮特就打死了安迪,可见弗雷德报复心理之强烈。而迪克罗的情人爱丽丝,其实就是热内的化身。在安迪的家中,皮特看到一张爱丽丝、热内、迪克罗和安迪四人的合影,由于爱丽丝和热内是同一个人,所以这张照片暗示了这三个人之间在现实里的关系。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弗雷德对周遭的恩怨全都在梦境里有了翻版的展示,这种展示是有意识的联系的,实现了弗雷德在现实中想做却又做不到的事情。
小木屋前,皮特又变回了弗雷德。由于爱丽丝说他永远也得不到她,所以原本期望报复成功的皮特不复存在,影片接下来的部分实际上是弗雷德处在半梦半醒的状态。虽然主角变回了自己,但怪老头依然出现、黑暗走廊依然存在。
迪克罗之死
影片结尾,杀死了迪克罗的弗雷德回到了住所。他按下了通话键,说了一句“迪克罗死了”。这时,警车已经在等着他了。弗雷德乘上车一路狂奔,此时,梦境已经接近尾声,弗雷德拼命的摇晃,眼看就要醒过来了。由于是半梦半醒之间发生的事情,所以录音、狂奔很可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接下来的事情就是他在警察局里接受审判的部分(回到了影片中间)。但是,电影一开始,弗雷德在家里,按下门铃对话键时听到的那句“迪克罗死了”又是怎么回事呢?这说明,电影最开始的那个镜头也是弗雷德想象出来的!由于已经杀了人,精神处在高度紧张状态,所以弗雷德总是会臆想到有人在楼下跟自己说“迪克罗死了”,而到窗前看,却发现空无一人。如果这样理顺下来,那么影片真正开始的镜头就不应该是这个场景。大卫·林奇之所以将其放到影片开头,是将整个故事呈现圆形结构,也让以假乱真的场景从一开始就迷惑观众。这是林奇的习惯,就像《穆赫兰道》里的第一个镜头一样。
反类型指数:
★★★★☆
适宜人群:
林奇迷 电影研究者
在线观看地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A2MDU1NTQ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