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天堂电影小组 – Mtime时光网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2751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长老魔杖、复活石、隐形斗篷

$
0
0

     

 

     究竟是人的懒惰、还是喜新厌旧、亦或者是得不到的一直都想要?总之,我对《哈利·波特》系列的痴迷程度自从大学毕业以来日渐甚微。当时我还没有全套小说的时候,我痴迷于每一本书的故事和细节,痴迷于每一部电影的制作和上映,痴迷于对小说的反复研读,但是转变就来自于我收集到了全套小说。记得2008年末的时候,我去文庙买了全套的《哈利·波特》,当时《死亡圣器》才刚出版,我买好书想第一时间回家翻阅,但是看了第一章后突然间就没继续看下去的冲动了,时至今日也一直没有看完这部系列的最终章。而如今,我只能有史以来第一次在没有看过小说的前提下,看《哈利·波特》的改编电影了。

     其实没有看过小说看电影也有好处,就是能够深切体会到那些真的只是想来看电影的人看完后的心情体会。我对整个《哈利·波特》电影系列的评价是:前三部完美,第四部还行,后两部完全就是烂透了。这还真亏了导演大卫·叶茨能将这个完美系列的后两部拍的如此之烂!大卫·叶茨执导《凤凰社》是这个系列的顶级烂片,影片充斥了教科书式的说教和程序化的改编,导演也无力掌控这个神奇的魔法世界,于是只能靠着拖沓的情节和细节的省略来完成这项导演任务。而之后还是由大卫·叶茨执导的《混血王子》则稍有进步,在改编或者气氛调节方面都做的不错,可惜《混血王子》小说本身就是大战前的铺垫,因此这部略显无趣的小说能够被改编成这样总算还是能够体现出导演的一定功力,于是为了完整体现整个系列的风格一致,大卫·叶茨被赋以重任继续执导最终章。我作为一代书迷和影迷,怀揣着阿弥陀佛的心,期待能够看到完结篇顺利而完美。

 

     

 

     《死亡圣器(上)》真的让我大感意外,因为这部电影近乎完美地呈现出了《哈利·波特》小说系列到了最终章所应有的感觉:黑暗、恐怖、悬疑、感伤。虽说正邪之间的较量和复杂多变的悬疑剧情是影片最大的噱头,但是我更关注主角们爱情的困惑和友情的矛盾,毕竟这些演员或者角色人物是我们从小看着他们长大的,我们就像是一个隔壁邻居或者远房亲戚一样期望关注他们的生活。同时,《死亡圣器(上)》也近乎完美地呈现了大卫·叶茨游刃有余的叙事能力,影片中最为出彩的一段则非三兄弟故事莫属。当赫敏讲述有关死亡圣器由来的三兄弟故事时,电影给我们呈现了另一种风格、类似于中国传统的皮影戏的画面,灵动而富有哲理。剪影式的人物和风景,火黄色的背景色调,充满了异种的风情,骷髅式人物和略显机械化的动作很好的阐述了死亡与死亡圣器这一故事。好战与残酷,骄傲与自大,谦逊与智慧,三兄弟鲜明的个性特征和不同的下场,既是对死亡圣器的解释,又是故事的寓意所在,更是下部电影的伏笔。如此至关重要的关键段落,任何的拍摄手法都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是导演却很巧妙地运用了另一种风格的拍摄方式,很讨巧却又没有忽略其深刻的主题内涵,我只能说大卫·叶茨对这一段的处理实在是太棒了!

 

     

 

     还有一段印象深刻的是就是小精灵多比的反抗,为了朋友、为了自由,多比最终死去。弱小者的反抗经常能唤起我们的正义感,让这些英雄式的人物最终死去,我们快速生成的自豪与兴奋立马变成强烈的同情与愤怒。一起一落之间,我们就会喜欢上这一部电影。

     此外还有一段情节我不得不说,那就是当一只守护神牝鹿出现在冰面上的时候,我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就是斯内普来了。斯内普是一个传奇,他绝对是《哈利·波特》里最悲情也是最伟大的人物,关于他的故事我暂且不说这么多,我只不过觉得当牝鹿带着哈利和荣恩找到格兰芬多宝剑的那一刹那,我觉得内心无比感动和唏嘘,感动的是斯内普的牺牲,唏嘘的则是斯内普的爱情。一份爱情能够坚持十几年,本身就值得弘扬,更何况斯内普所深爱的人早已经去世,那这份坚持了十几年的爱情,则更值得我们去膜拜。

     说了这么多废话,终究《死亡圣器(上)》还是唤起了我对这个系列的炽热崇拜,看到猫头鹰海德薇、疯眼汉穆迪、小精灵多比一个个离我们而去,不禁有股淡淡的感伤涌上心头。如果真到了连电影都拍完的那天,我还有什么能够期待的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2751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