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终于在上个星期去1st Avenue的TGV Cinemas大饱眼福。《专扁衰仔》从出现的一开始就让我觉得,今年电影剧本还是有救的。尽管有“高人”指点这部片子更接近《杀死比尔》那无间断的动作场面的风格,但不管怎么说,我还是不禁想起《潘神的迷宫》及《黑色地板》,毕竟题材上真的十分接近。
TGV相比大马院线的龙头老大GSC(Golden Screen Cinema)虽然不咋地(GSC一般的影院可以同时上映3部左右的3D电影,全国范围内的的TGV却只有一部),但是在新购物中心开业的影院还是引起了一番话题,原因是相比潮人必去的Gurney Plaza,它的座位更大更舒适,当然了,价格也是很高(约合人民币25元)。不过,如果有五个人的话可以获得优惠,价格堪比Pragin Mall的Cathay Cineplex(约合人民币18元)。不过再怎么样,都比国内的票价便宜。而且重点是2D和普通厅都是一样价钱(GSC贵几块钱),2D就是国内的数字高清,所以尝尝鲜看了2D。结果原来高清的代价就是没有字幕,考验我那可怜的听力。也告诉我回国内的时候死都不要数字,不然要听风马牛不相及的配音了。
咳咳,扯远了。作为今年题材最为奇特的电影,《专扁衰仔》(国内为什么会翻译成《美少女特攻队》?汗)延续了导演扎克·施奈德 (Zack Snyder)一贯的风格。想当初他的《斯巴达300》因为是真人融入CG特效(注意,不是结合),我认识的一位仁兄还误以为是动漫电影呢(他还说动画做到如此“真”很不容易),而他的《守护者王国》(Legend Of Guardians)里面的猫头鹰利爪打斗我还误以为是《猛鬼街》(A Nightmare On Elm Streer)的弗莱迪再世。不过,他的新作都慢慢从当初仅限改变剧本(往往被批没有剧情)逐渐迈向精致小本。《专扁衰仔》可以说是他的转型之作。
全片与我当初想象的没有多大出入,可怜的小女孩穿越在现实与虚幻之间,绚丽无比的动作场面、给力劲爆的的配乐、沉重的画面质感,不过还是令人耳目一新。本来还以为提前看到剧透会没有新鲜感(iPhone上的Movie Trailer很不负责任地将去年的预告放上来),结果看到的绝大多数画面都没有出现,反而发展出**另一条故事线**。《专》的原声带大概是自《舞出我人生3》(Step Up 3D)以来最好听的。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国内能够引进与制片商为了扩大北美市场,与《小屁孩日记2》争抢院线有很大关系。全片可以说毫无血腥镜头,所有“挑战”保守人士的片段都无情删减。取而代之的是眩光、气体。下面,就来看看扎克·施奈德是如何诠释他心中“从黑暗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力量”的:
警告:以下蓝色字体皆为严重剧透,慎入且风险自负!
Warning: Read the text below at your own risks!
影片一开头,黑暗沉重的色调,简单明了的配乐,讲述了女孩家莫名其妙的巨变及随之而来的痛苦。外表柔弱的她,为了解救自己最亲爱的妹妹,鼓起勇气利用手枪射杀继父。却怎么也无法改变残酷的现实,甚至仅仅因为自己的是未成年人,就被剥夺了话语权和自由,关进了对她来说相当于地狱的精神病院。十分特别的是,在前往的路途中,扎克特别用雨滴在车窗上形成本片的标题。
一进入精神病院,镜头就放在前四个幻想世界必需品的现实对照,我们的Baby Doll(艾米莉·布朗宁 Emily Browning饰演)不断认真打探精神病院里的一切,这是在所谓的社交中心里,她遇见了日后同她一起并肩作战的四个女孩。接下来镜头一转,突然变成了Baby Doll面临50年代的酷刑,在那个时代,只要病人有过激的行为,都会被切除脑前叶,永远失去记忆和思考的能力。然后,主角又变成了Sweet Pea(艾比·考尼什 Abbie Cornish饰演)在舞台上演出此剧。披露出在50年代医学根本处于愚昧的状态,且精神病人根本没有生命的保障。所有的女孩都被迫接受舞蹈“治疗”,实则演出赚取经费。
接下来Baby Doll误打误撞,在众人面前进行舞蹈处女秀。本来邪恶的Blue Jones(奥斯卡·伊撒克 Oscar Isaac饰演)并没报什么希望。但Baby Doll在惊恐犹存的情况下,听到Vera Gorski医生(卡拉·古奇诺 Carla Gugino饰演)的经典台词(预告出现过):"Your mind can set you free." "You are free, talk to me.",经历一番不知所措后,成功切入幻想世界。切入幻想世界,有个日本动漫式的“变身”动作,就是睫毛在镜头旋转近180度时沾上雪花。
这时,凭空出现的智者(斯科特·格林 Scott Glenn)告诫Baby Doll找寻她内心的渴望。接着她卷入第一场激烈的打斗(就是在剧中由始至终都没出现的舞蹈)。这里不是动漫,而是电玩主导。Baby Doll被比她高大数倍的日本武士重拳挥倒,在地板上留下深深的印记,脸上的妆少都没少一块。终于用宝剑、机枪毁灭敌人。这个夸张的动作下马威还不短,处处体现扎克对CG的要求及画面的严格。
然后,Baby和Rocket(吉娜·马隆 Jena Malone饰演)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她救过Rocket的命),并通过Rocket,其他三个女孩才同意一起“越狱”。第二场的动作也是与现实相呼应。这是她们的行动第一步,也是第一次全体集合对抗幻想世界敌人。这里换到了二战时期,以纳粹德国为假想敌,重型机枪、可爱兔子型机器人,在那样的背景下真是怪异有趣。而且,机器人完全采用现代科技也无法比拟的虚拟实境触控技术。对抗二战小卒根本绰绰有余。夺取地图时面对的,其实就是Blue Jones的影射。对抗其他小兵这时完全是CS升级版,镜头摇晃一下就挂掉一大片,而且都是戴着防毒面具,溅出的不是血而是气体,倒是很符合PG13分级概念。动作捕捉的细致也是此次看点。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女孩们偷取第二样关键物品时更有把握。第三场幻想战她们乘着直升飞机飞去中世纪的城堡,去毁灭敌人及找寻火种。片中的巨龙是当时最流行的打火机图腾变体。话说萝莉们用的机枪对抗中世纪冷兵器根本就是不费吹灰之力。武器的对比看得出是她们认为有了成功的开始,剩下的挑战会变得很简单,渐有轻敌之意。遗憾的是,这里还是没有看到Baby Doll舞蹈场面。
不料,Blue Jones已经发现了她们的意图,严重警告她们没有下次。Sweat Pea提出结束行动,接下来的事更是超出她们预期。不过剩下的女孩还是决定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勇敢一博。这次的行动,甜美的Blondie(瓦妮莎·哈金斯 Vanessa Hudgens饰演)没有出现,暗示事情出了变数。本来她们的行动可以说是天衣无缝的,Baby Doll的舞蹈具有销魂的催眠能力(尽管观众看不到)。但是客观环境的物理变量干扰了一切。接下来是科幻战。她们的任务是破坏装载在列车中的炸弹,防止都市毁灭。同样是武器的对比,此时的机器人已显现出颇为强悍的近战能力。这一段打斗大概是全片的高潮,狭小的车厢内无数的机器人与少女们扭打在一起。他们的手可以发出光炮(很像钢铁侠《Iron Man 2》),被打穿时完全是《创战记》(TRON: Legacy)里Programs翻版。镜头像是第三者一般跳跃摇晃,忠实记录下这一场硬战。就在她们夺下炸弹的控制权,同时用手触控输入终止指令,倒在一旁的机器人突然重新激活炸弹,并攻击Sweet Pea,炸弹开时倒计时,原本电脑冰冷的声音变得沉重,接着收音机坏了,Baby Doll被强行拉回现实。厨师回过神来,发现Sweet Pea刚巧要偷刀,一怒之下用刀捅向她,是Rocket挡了下来。Baby Doll又回到了幻想,Rocket为了救她们,按动了Sweet Pea的飞行器,自己留在车厢,与都市一同消失,宣告计划彻底失败。这过程中两个世界的交替十分流畅,令人大呼过瘾。
接下来的情况,可想而知,Blue Jones给了她们极其严重的惩罚。最后,Baby Doll决定向现实宣战……
结局也是出乎意料,全剧透着永远不要惧怕现实,要敢于面对、积极挑战的思想。虽然故事简单,且对白不多。但是,扎克·施奈德的原创剧本还是让我佩服。因为里面的主人公,噙满眼睛的泪水不能浇熄她们想要获得自由的热情,让人感叹她们不幸的同时,也引发深深的思考。他对动作的细节再一次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人物现实世界的场景设定,甚至往酒杯里倒酒的镜头都经过深深考量,务求尽善尽美。整体节奏也掌握得很好,每个动作场面都有专属的音乐,带动观众的情绪。看来,作为最有天分的动作导演,扎克·施奈德在好莱坞的前途还是很广阔的。
鉴于许多特殊的动作镜头,严重怀疑这是3D特效不然就是为3D铺路的电影。再加上题材还是过于小众,效果方面就像是《极速赛车手》(Speed Racer)的感觉(虽然好很多)如梦如幻的电玩效果果然还是经不起考验不能忽略的还是一众美少女,艾米莉·布朗宁 (Emily Browning)竟然只有18岁,真的是前途无量啊。她成功地表现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女孩面对考验的表现。同样的,瓦妮莎·哈金斯 (Vanessa Hudgens)竟然甘愿屈就于一个二流角色,想见剧本的吸引力之大。还有,很久没在银幕上看到的杰米·钟( Jamie Chung)也出现了。Vera Gorski医生让我误以为是Harry Potter里的老妖婆呢。不过,最为讨喜的,应该是艾米莉·布朗宁 (Emily Browning)和吉娜·马隆 (Jena Malone),她们外露的演技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最深。
尽管票房相比《歪小子斯科特》(Scott Vs. World)高了不少,但相比同期上映的《小屁孩日记2》差了一大截。倒也不能这样比较,毕竟《小屁孩》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及小说情节支持的。而以日本风格专攻宅男动漫迷市场的策略仍然脱离了现实需要。谁都知道,宅男这尴尬的定位,永远是票房的软肋。一方面,他们爱好这类作品;另一方面,拜万能的网络所赐,他们当中可以说绝大多数人都更倾向在家,而不是去电影院与一群令他们感到不安的民众一同观赏。但还是可以说,《专扁衰仔》作为新的类型片出现,不靠《杀死比尔》那样甘畅淋漓的动作场面取胜,也不靠装神弄鬼的假情节,还是相当值得鼓励的。毕竟,相比那种靠宣传及无知观众取胜的《洛杉矶之战》看来,两者的胜负已经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