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就看过他的《撕裂的末日》,可是一直没对他过度关注,直到他接了诺兰的三部名片后才发现,此公原来如此出名。他的演技被很多人认可,在帅哥中也是最敬业的,可他本人却低调的很。看他的外形很有阳刚之气,不过选片貌似不挑食,演的角色覆盖面较大。
(1987)太阳帝国Empire of the Sun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对戏演员:约翰·马尔科维奇 片中表现:¶¶¶¶¶
凭我“正常”却“反常”的智慧来看,老斯这个电影拍得很纠结,最能体现这种说法的地方是贝尔站在房顶看着P51攻击日军机场,一会儿给野马叫好,一会儿又为日军可惜,这是什么思维方式?因为小贝尔是主角,就不由自主的想到关于军国主义的话题,我们老是认为一个国家的大多数人都是反战的,只是被军国主义劫持了,可是二十年的军国主义教育后,基本上所有人都会有军国主义思维的,那就不是劫持,而是彻底认同,所以不要再自欺欺人了。我们不好战,并不表示其他国家的人也不好战,等到人家真的打上门来,再说什么都没用了。贝尔的表现十分出色,既演出了聪明机灵,又演出了思维混乱,对于一个少年来说,做到这点可不容易。很多人因为片中抹黑中国和贝尔崇拜日军的零式战机以及给日军敬礼感到不满,可这些都是导演的表达而已,只是为了说明对战争精神的崇拜,而我们需要反思为什么会被侵略,我们失去了什么精神。
(1998)天鹅绒金矿Velvet Goldmine
导演:托德·海因斯 对戏演员:伊万·麦克格雷格 片中表现:片中表现:¶¶¶¶
作为曾经的摇滚乐爱好者,看到这个片名第一想到的就是地下丝绒(The Velvet Undergruond),这个乐队貌似影响了一大堆主流摇滚乐队,可他们却不算太主流。二个摇滚同性恋被演绝了,对伊万的了解又更深一层,对乔纳森·莱斯·梅耶斯也是佩服的紧。虽说很崇拜那个时代的摇滚乐,可生活在摇个八圈也打不出一个滚来的中国,对于摇滚精神只能臆想,而不能体验。所以一直这样想,要是哪个土生中国人敢说很懂英美摇滚乐,我敢拿小鞋砸他。所以,这类摇滚音乐剧类型的影片,所有喜爱摇滚的人都应该认真观摩,但不可模仿。贝尔的角色其实很突兀,貌似在搞串联,可是他也太会窜了,大多数重要地点竟然都出现了他的“倩影”。
(2000)杀戮战警Shaft
导演:约翰·辛格顿 对戏演员:塞缪尔·杰克逊 片中表现:¶¶¶
格调轻松加恶搞的暴力警察片,贝尔演了个富二代,当众敲人致死,塞缪尔·杰克逊这样一根筋的爆裂警察必定要死追到底,而死者母亲复仇的行为也很解气。本片很有现实意义,甚至感觉可以影射当前社会。贝尔演得还行,反正就是凑出了这个戏吧。
(2000)美国精神病人American Psycho
导演:玛丽·哈伦 对戏演员:贾斯汀·塞洛克斯 片中表现:¶¶¶¶¶
Bateman?Batman?这是个很有趣的相关性。道貌岸然却内心阴郁,臆想中的激情杀人,也许他最后的独白能代表本片的内涵:“所有我犯过的罪行造成的伤害,我现在都成功的逾越了,我的痛苦恒久而深切,我不希望世界为任何人变得更好,实际上,我要将我的痛苦加诸别人的身上,我不希望谁能幸免,可即使我坦言相陈,我依然没有得以疏解,我无法逃脱我的罪罚,我也不能再更深地认识自我,我所说的再无新意可挖,这番自白因此——毫无意义。”据说本片被莱昂纳多推掉了,个人感觉,还好他没演,这并不是一个纠结的角色,Bateman是一个邪气满溢的坚定分子,而贝尔正能胜任。
(2001)柯莱利上尉的曼陀林Captain Corelli's Mandolin
导演:约翰·麦登 对戏演员:尼古拉斯·凯奇 佩内洛普·克鲁兹 片中表现:¶¶¶¶
一个阳光美少年打了仗就变成了邋遢胡子男,看来战争使人变形啊,贝尔的表演基本符合角色的特质,不过没什么特色。凯奇同志演意大利人倒是有挑战,一冲眼看去,他还是个美国大老粗,不是什么意大利音乐爱好者军官,不过看着看着,他还真像起来了,所以泡妞手段一流。本片属于反战类型,感觉意大利才是被军国主义劫持的国家,因为大多数人并没有被洗脑而一心希望为元首玩命,所以貌似是被逼着上战场的。不过意军在二战中实在是无能,这样的军队很难和罗马帝国曾经的荣耀画上线连起来。
(2002)火焰末日Reign of Fire
导演:罗伯·鲍曼 对戏演员:马修·麦康纳 片中表现:¶¶¶¶
本片的剧情有严重漏洞,属于提高了特效智商但没有提高编剧智商的悲剧,全人类几十亿人还不如剩下的几颗人能干,还没自相残杀呢,就这么轻易的全灭了。贝尔演了一个末日救世主,想起他会在09年演另一个某日救世主,不禁想到,原来不少人类末日和他有关联。虽说是特效片,不过他演得不错,戏没被美国来的伪维京武士抢去。这个片子又看到了贝尔的实力派胸部,这和二年后的自残表演形成鲜明对比。
(2002)撕裂的末日Equilibrium
导演:科特·维莫 主演:艾米丽·沃森 片中表现:¶¶¶¶
话说这是我看的贝尔处女片,很喜欢。本片的命题实在太大了,人类的战争被归结到人类的感觉上,而感觉又和七情六欲密切相关,从影片的走向来看,导演还是认为人类必须要有感情,就算人类的历史是一部战争史,但是没有感情的人类必定会失去人类本身的特质(那就不是人了)。贝尔演得很到位,从开始的铁血到中间的动摇,结尾又彻头彻尾投向感觉派,说明了角色的转变,不过这个角色仍有些细节上的瑕疵,比如和子女的关系、和前搭档的关系等等,但这是编剧和导演的问题,并不是贝尔表现不到位。作为敬业派演员,看的出他苦练过武术,这为他今后很多角色埋下了伏笔。
(2004)机械师The Machinist
导演:布拉德·安德森 对戏演员:詹妮弗·杰森·李 片中表现:¶¶¶¶¶
上一个说到的达蒙有本片子自残到三分像鬼,而本片的贝尔更进一步,达到了七分像鬼的地步。说他敬业有70%的原因是因为这部电影,其实很多演员都会因为角色需要改变体型,可是改变得如此彻底,我还没见过。看了一半时我感觉导演没必要虐待演员减肥,随便找个瘦子演演也没问题啊,可惜了帅哥贝尔的好身板,但是看到最后,我突然感觉,这个角色由贝尔来演实在完美(因为一个正常人自残变瘦和一个瘦人的正常演出绝对不同)。虽然我心里还有诺顿(不知道他会不会如此自虐,他还不够瘦)这个人选,不过贝尔在本片的表现绝对无可挑剔。说到底,本片就是一个肇事逃逸者的内疚心路,有些人格分裂的倾向,可要说他变态肯定谈不上,一年没睡觉啊,身体分裂的同时,人格也会分裂的。片子很玄妙(特别是结尾),需要很认真的边看边想。
(2005)新世界The New World
导演:泰伦斯·马力克 对戏演员:柯林·法瑞尔 片中表现:¶¶¶¶
诗画镶成的电影,节奏很慢,感觉在欣赏散文诗和风情画,贝尔在后三分之一出场,此时整个电影的格调已变为融合。法瑞尔和贝尔展现了西方男人的泡妞魅力,一个深沉、一个优雅。看了这么多法瑞尔的片子,越来越感觉此人一副苦大仇深的面相,眉毛挤得比莱昂纳多还紧,可他又看不出什么纠结,一种淡淡的怨恨感。你不要指望整明白本片,因为我们只能沉浸在本片的风景中,慢慢的和枕头融为一体。
(2005)蝙蝠侠:开战时刻Batman Begins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对戏演员:迈克尔·凯恩 片中表现:¶¶¶¶
蝙蝠侠被诺兰拍成了纠结侠,永远在选择中,所以这个蝙蝠才是最有深度的,一根筋的超级英雄过时了(近期的很多超级英雄电影都有这样的感觉)。片中,贝尔选择成为法律的维护者而不是私刑惩罚者,所谓正义,其含义包括法律和权利,更深层次看,还是种理想。当然,片中大多数城市执法者已经腐败,但是蝙蝠还是在靠几个正义之士进行正规执法流程,但如果连这层都达不到呢?期待诺兰带来更多社会性的思考作品。本片的人物被整个故事的脉络所包裹,讲故事的人才是掌控者,演员基本表现到位,比较平衡。
(2005)非常时期Harsh Times
导演:大卫·阿耶 对戏演员:弗莱迪·罗德里格兹 片中表现:¶¶¶¶
战争后遗症,亡命经历,贝尔演出了那种不知所谓、不知所为的感觉,过于随心所欲也会死的不得其所。
(2006)致命魔术The Prestige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对戏演员:休·杰克曼 片中表现:¶¶¶¶
本片的结构精妙、戏剧冲突不断、悬念重重,可是这二个人的做派到底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如果对一件事着迷过了头;对一个仇恨执着过了头,自己的生活也会昏头。难得看到贝尔演得很木,难道被杰克曼带坏了。有个很不好的感觉,就是贝尔被杰克曼压着,甚至剧情也是以杰克曼阅读日记为主线,如果是贝尔带着杰克曼搞纠结,估计这二人演得会更好。
(2006)重见天日Rescue Dawn
导演:沃纳·赫尔佐格 对戏演员:史蒂夫·茨恩 片中表现:¶¶¶¶
又见贝尔受虐,如果没有替身的话,演这个戏可是要吃大苦头的,而一看到关押点的几个瘦骨嶙峋精,我感觉不妙,难道还要自残,可见贝尔敬业到如此地步。由于是真人真事,如果我说贝尔在越共的关押点有些喜感,乐观的过了头,是有些不近人情,不过他演的这么自信,我都感觉那是老挝忆苦思甜几月游了,相对比的,关了二年和他一起逃出来的那位老兄就愁苦多了,虽说这和人物的性格有关,可这个差距也太大了。逃出来后,贝尔的表现绝对无可挑剔,将那种坚毅和失落演得很到位,而这位同伙也让我眼前一亮,一个受尽苦难的晦气鬼。片中,贝尔说起小时候因为看到飞行员很崇拜,立志当飞行员,貌似和87年的《太阳帝国》有相关性。
(2007)决斗犹马镇3:10 to Yuma
导演:詹姆斯·曼高德 对戏演员:罗素·克罗 片中表现:¶¶¶¶¶
戏剧化啊,一步一个转变。这个所谓的西部片要表达的东西很多,从事业不顺到父亲的责任,从金钱诱惑到道义至上,结果变成了宁死也要成为儿子心目中的英雄;一个狠心贼打小就不幸,杀人如麻却甘愿配合别人演戏,片中,罗素的手下基本都是被他自己打死的,一个纠结到人格分裂的角色。此二人演得实在是无话可说,就是最后的转变实在突然,虽然伏笔还算多,可是导演也太赶时间了,冷不丁就让罗素大翻脸,他还真翻得出这张脸。
(2007)我不在那儿I'm Not There
导演:托德·海因斯 对戏演员:凯特·布兰切特 希思·莱杰 片中表现:¶¶¶¶
这是一部理念大于形式的作品,所以意味着不是每个人都能看懂,而海因斯绝对是本类型影片的绝佳诠释者,六面迪伦的伟大人生。贝尔的演出也许被凯特·布兰切特和希思·莱杰
盖过了,不过他动静结合的表达也能使我们看到迪伦激情的一面。关于本页的配乐,虽说脑残的我把《Diamonds & Rust》给用掉了,还好仍有个《Simple Twist of Fate》可以意淫加八卦。
(2008)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The Dark Knight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对戏演员:希斯·莱杰 片中表现:¶¶¶¶
和第一集类似,又是选择信任司法还是选择信任私刑,本片有了更多的刺激点,而二个骑士,一个最终选择了惩罚者,还有一个仍然坚守所谓的正义,不管这个正义带给他多少伤害。关于表演,典型的绿叶盖过红花,个人感觉,莱杰只凭本片就可以跻身到最伟大的演员当中。于是贝尔悲剧了,难道还是配角有前途?演主角竟然会被强人压?而且又被莱杰压。本片也有那种选择感,不过贝尔都是被莱杰带着跑,这样说不仅是剧情的关系,而是表演上也同样如此。
(2009)公众之敌Public Enemies
导演:迈克尔·曼 对戏演员:约翰尼·德普 片中表现:¶¶¶
这个戏我竟然没怎么关注到贝尔,也忒低调了吧,看来演配角也被人压,怎么办、怎么办?这个角色确实悲剧,德普当个大盗这么有型,贝尔演个条子却搞得跟人渣一样,鳗鱼导演,你到底想要说什么呀。
(2009)终结者2018Terminator Salvation
导演:约瑟夫·麦克金提·尼彻 对戏演员:安东·尤金 萨姆·沃辛顿 片中表现:¶¶¶
这个系列一贯以特效见长,演了这个戏很容易被人批表演不行。我对于天网的逻辑是这样理解的,康纳最大的作用就是一波波派人回去推进历史进程,使天网诞生,要是康纳早早就挂了,天网大神根本就是浮云,当人马派过了,天网就会做掉康纳,机器就是喜欢和人类玩,这是他们唯一的爱好了。感觉贝尔在这个戏中打不起精神,沃辛顿倒很来劲,不过他也只有那几把刷子。由于康纳这个角色实在被关注太多,感觉贝尔怎么演都无法有满意的评价(一个某日世界,太玉树临风的话会被人喷死,可太窝囊更会被人踩死,他不偏不倚所以没特色)。
(2010)斗士The Fighter
导演:大卫·O·拉塞尔 对戏演员:马克·沃尔伯格 片中表现:¶¶¶¶¶
终于当绿叶压倒红花扬眉吐气了一回,并不是说马克演的不好,而是贝尔太出色了。看来演这种神神叨叨的角色贝尔绝对拿手,因为角色吸毒,又感觉他稍稍自残了一把。影片貌似脱离了常规励志型拳击片的范畴,将各种元素掺杂其间,观众可能入戏会慢,但入了戏,却很有看头。这类片子最终都会励志大爆发,结尾必定是主角胜利,所以过程才是关键。
敬业帝,这个称呼他绝对当得,不管是自残式变人鬼,还是狂练式变高手,又或者变态式变病人,一切以角色为重。对他说话的方式稍有微词,因为感觉他的舌头好像短了半截,又或者像含着什么东西似的(当然,我并不认为他说话不清楚)。因为戏路非常之宽,他的未来之路会越走越好,更出色的作品必定会诞生。当然,我对他的下部戏有那么多的叉表示无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