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天堂电影小组 – Mtime时光网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2751

《我杀了我妈妈》,我们都曾经走过那一段

$
0
0

         《我杀了我妈妈》,片名有些突兀,或者太过激!但正好反应青春期那喷涌而出竭斯底里的叛逆。

           我杀了我妈妈,并不是真的杀了自己妈妈,而是在有些时候真希望自己妈妈消失。

            谁都走过那一段,或多或少。我们都对过父母咆哮,摔门而去,觉得自己快要疯了,觉得父母不可理喻。不管父母说什么,都想立马用咆哮止住,不管父母做什么,都觉得难以忍受,父母也天天情绪高涨,整个世界乱作了一团。现在想来当初是多么的幼稚,但就是这么一个幼稚,冲动,叛逆的时期却是人生中弥足珍贵,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值得一辈子怀恋的一段时期。

          关于青春叛逆的电影不少,但这部是不可多得的奇芭。为什么了,因为这部电影正是出自一个刚刚走过青春期年仅20岁的导演多兰手中,他心里的那股叛逆的激情还没走远。他完完整整的把那些少年叛逆给记录下来的,而不是一些成熟长大的人回忆自己懵懂的年少,那多多少少有些感叹当初的幼稚的感觉。而多兰正是以一个正处在叛逆期的少年身份讲述青春和父母矛盾的感情,于是片子多了一分叛逆和真实,少了一分后来人的感叹和反省。看片时候,看着男孩对这自己的妈妈咆哮,发疯。有些人会指责男孩的无理,却引起了我共鸣,当初我就不是是这样对着妈妈大声叫喊,那些尚未走远的叛逆一下冲到了脑子里,感觉自己又回到了那个一切都疯狂的时期。

         最后再说一下,由于该片的讲的是一个同性恋男孩,导演也是,所以这部片子被贴上了同性恋电影的标签。这也许增加了电影的噱头,但也使这样一部优秀的电影被很多人错过。其实电影主要讲的是孩子和父母在青春期的矛盾,而这个孩子恰恰是同性恋,于是进一步深化了矛盾,这和有其他问题的孩子一样。其实很多好电影只是因为有一个主要角色是同性恋,不管讲的是什么,都贴上一个同性恋电影标签。如果我们讲究宽容(至少在电影界),那为什么要贴标签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2751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