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有三个女演员是不需要美貌为依托的,美貌之于她们显得多余,甚而累赘,她们只凭借自己卓越的无可替代的演技征服世界,迄今为止,她们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无人超越的。
她们的名字是凯瑟琳·赫本,梅丽尔·斯特里普,还有蓓蒂·戴维斯。
如果非要把蓓蒂·戴维斯牵扯上绝色美女,那真的有些牵强,她并不美,就是她那与世无双的大眼睛,都和美目无关。如果早年的她脸部还能找到委婉动人,那么后来她脸上的那些强悍与冷漠,乖戾与刻薄都和美没有关系了。
没有美貌的束缚,也不必被那些制片公司定型,她的演技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延展,形象的千变万化,让她几乎可以尝试任何的角色,无论美貌丑陋,还是年轻苍老,她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不过,当我知道她曾经也跃跃欲试《乱世佳人》中郝思嘉时,还是吃了一惊。这个女人,真的是什么角色都无所畏惧,哪怕那个角色与她相差十万八千里远。
她就是这样具有常人所没有的勇气,她总是挑战那些叫人望而生畏的角色,她从来不担心自己所表演的坏女人会在人们心中产生多负面的效果,她把这所有的角色都看成独一无二的艺术创作去表现,所以她总能在人们连连惊诧的目光中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
她是一个不会叫人失望的演员,人们在观看她的影片时,总是会沉浸其中,尽情欣赏,这种影视欣赏中的踏实感,是很少演员能做到的。人们只是去发现她更多的精彩,而不是为她的演技担忧,这部影片的角色是否会演砸,她能叫那些与她配戏的许多优秀的男演员们也黯然失色于她无可比拟的表演,成为影片当然的头牌,在这方面,她几乎从来没有相让过,这已经是那个年代里叫人无比敬畏的了。在那样一个男权盛行,女性苦苦挣扎的社会中,还没有谁能真正做到挑战这些男人们的优越与权威,而她做到了。
她的艺术生命力太强盛,她最鼎盛的时间长达三十年,一直保持在最佳艺术状态,10次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其中连续六年提名,两次斩获奖项,无数次被世界各国的电影节评选为最佳。我已经看过无数遍《尼罗河上的惨案》,这部众星云集的作品里,蓓蒂·戴维斯的演技无疑是最无可挑剔的,几乎没有谁能从她的出场到结束找到半丝的瑕疵,一个庸俗**,年老色衰的黄色作家在她的演绎里几乎不可思议,以至我不得不重复《彗星美人》导演约瑟夫·曼凯维奇对她的评价“贝蒂非常棒。她是所有导演的梦想:充分准备好的演员。”是的,她也是所有观众的梦想,因为她总是不负众望,给人以超乎想像的惊喜。而出演这部影片时,她已经70多岁了,她却并没有在那些当时红极一时光鲜夺目的明星群中失去一丝光彩。这是一个真正的老戏骨,从骨头到血液都充溢着艺术的气息,浑身都洋溢着永不消磨的创作力。
她是艺术的女巫,E·阿诺特·罗伯特森曾撰文“我想如果贝蒂·戴维斯生活在两三百年前,她会被认为是女巫而烧死。她拥有日常世界常人没有的能力。”
这样一个长相平庸的女人,能成为世界影史上最伟大的女演员,如果不是匪夷所思的才华,那么谁能不信她就是一个女巫,迷惑了这个世界的眼睛。
她的才华与成就这个世界屈指可数,那么她还需要美貌做什么呢?无论如何,她都成了影史上的最美,因为那些角色的魅力将会永恒存在。
生平:
戴维丝生于马萨诸塞的洛厄尔,尽管很小时贝蒂就梦想成为一名演员,但她早期努力的结果却不尽人意。她因被认为“不真诚”而被伊娃·勒葛琳的曼哈顿市剧团拒之门外。后来贝蒂被约翰·默里·安德森的戏剧学校录取,从此走上星途。蓓蒂的第一次正规舞台表演是在“百老汇内外” 中,而她的第一个百老汇表演却是在1929年的《破碎的盘子》和后来的《坚固的南方》中。
1930年,她被环球电影工作室聘用,但后者觉得蓓蒂缺少明星天分,因而在1932年推荐蓓蒂转签了华纳兄弟公司。蓓蒂的第一个主要角色是在《饰演上帝的人》中,她的成名作是《人性枷锁》。她多年稳坐华纳兄弟公司的第一把交椅,并有着“华纳影后”的美誉,1978年贝蒂出演了她一生中最后一部影片《尼罗河上的惨案》。
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
1943年8月,戴维斯的丈夫阿瑟·法恩斯沃思,在好莱坞的一条街上散步的时候倒下,两天后死亡。尸体解剖表明他死亡是由两周前的头骨破裂引起的。戴维斯因此接受了审讯,表明自己对此一无所知。最后的结论是“意外死亡”。她精神崩溃,决定退出她的下一步电影《史格芬顿先生》(Mr. Skeffington)的拍摄。制片人杰克·华纳,在法恩斯沃思死亡后暂停了影片的拍摄,并鼓励她继续出演。
虽然戴维斯在以前的电影摄制过程中传出坦率甚至固执己见的名声,但是在《史格芬顿先生》拍摄期间她的表现很古怪,不象她的个性。她疏远导演,并拒绝出演一些场景,还坚持必须重新设计一些 布景。她总是临时修改台词,这使和她合作的演员非常困惑。她还要求编剧根据她一时的想法重写剧本,使编剧发怒。后来戴维斯解释了自己反常的行为,“当我最不开心的时候,最好还是发泄出来而不是啜泣。”一些评论家认为戴维斯表现过分,詹姆士·艾吉认为她表现出自私的一面。尽管如此,戴维斯还是因《史格芬顿先生》而获得另一项奥斯卡提名。
1945年,她和艺术家威廉·格兰特·谢里结婚,之前谢里从来没有听说过她,婚后收入、地位的差距导致两人关系紧张,发生争吵。
1945年,戴维斯在电影《锦绣前程》(The Corn is Green)中饰演一位英语教师,让一个年轻的威尔士矿工接受教育,片子回响平平。1946年电影《被窃的生活》(A Stolen Life)虽然饱受批评,却是票房最高的影片之一。接下来同年电影《诡计》(Deception)是她拍摄的第一部亏损的影片。
1947年,戴维斯的女儿芭芭拉出生,可是她和谢里的关系不断恶化,她的影迷也逐渐减少。后来戴维斯在文章中写道她已经完全沉浸于母亲的角色并考虑退出影坛。[[[1949年]],在影片《越过森林》(Beyond the Forest)关机后,杰克·华纳在戴维斯的要求下,中止了和她的合约。这部影片的评论很尖锐,每周新闻认为“毫无疑问,这是戴维斯遇到的最糟糕的角色之一”,桃乐茜·曼纳斯为《落山矶检视报》撰文评论影片中戴维斯的表演过度,为她辉煌的银幕生涯画上了不完美的句号。赫达·霍珀则认为如果贝蒂想结束自己的演艺生涯,她应该选择更合适的影片。影片上映,票房惨败。
1949年,戴维斯和谢里分居,好莱坞的专栏记者认为她的演艺生涯走到了尽头。影片《彗星美人》(All About Eve)原定的主角克劳德特·科尔伯特背部不幸受伤,为此二十世纪福斯影片公司推迟了摄制工作两个月,等待科尔伯特康复。但是两个月后科尔伯特仍然无法参加影片的拍摄,戴维斯接替她饰演迷人成熟的马戈·钱宁。戴维斯认为影片的台词是“我读过的最好的”,并且在拍摄过程中,她和联合主演安妮·巴克斯特结下了深刻的友谊,并和她一生中最重要的男人加里·梅里尔传出恋情。该片导演约瑟夫·曼凯维奇评价道,“贝蒂非常棒。她是所有导演的梦想:充分准备好的演员。”
评论家盛赞戴维斯在《彗星美人》中的表演,片中她的一些台词广为流传,如“系好你的安全带,前面是崎岖不平的黑夜”。她因此片再度获得奥斯卡提名,被吉恩·林戈尔德评价为“空前出色的表演”评论家保林·凯尔一向对曼凯维奇导演的影片评价很低,却称赞戴维斯,“事实是一个演员挽救了这部影片:贝蒂·戴维斯以她最佳的状态使整部空洞的影片生动起来。” 戴维斯凭《彗星美人》获得了戛纳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纽约电影评论圈最佳女演员奖。她还获得了旧金山电影评论圈最佳女演员奖,而去年她因《越过森林》获得了最差女演员奖。她还获邀在好莱坞大道中国大剧院前留下手印。
1950年7月3日,戴维斯和谢里的婚姻画上了句号。7月28日,她和加里·梅里尔走入婚姻殿堂。在谢里的同意下,女儿芭芭拉由梅里尔抚养。1950年,戴维斯和梅里尔收养了一个女婴,取名玛戈。全家去英格兰旅行,夫妻两人在那里联袂主演电影《狼虎年华》(Another Man's Poison),该片在市场上反应冷淡,票房失利,评论界认为戴维斯的状态开始下滑。1952年,尽管戴维斯凭借电影《昨日星尘》(The Star)再获奥斯卡提名,对于她的置疑声也没有停止。 1952年,戴维斯和梅里尔收养了男孩迈克尔,并再次出现在百老汇的舞台。但是戴维斯很不适应百老汇的舞台,她从来不是音乐剧的好演员,而她相关剧院演出经验还要追述到20年前。这一年她病得很重,被诊断为骨髓炎。戴维斯和梅里尔关系也开始恶化,经常争吵。
1950年代,戴维斯的电影作品只有少数获得成功,其余大部分饱受批评。伦敦评论家理查德·温宁格刻薄地认为,“只有糟糕的电影才适合戴维斯小姐。” 而她的婚姻生活也是一团糟糕,[[[1960年]]她再度离婚。次年,她母亲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