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天堂电影小组 – Mtime时光网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2751

自信回来了吗?………《国王的演讲》

$
0
0

 

 

 

 

 

 

 

 

 故事很有意思,取材于真人真事。爱德华八世爱美人不爱江山,自愿退位,伯蒂(乔治六世)继位,极不情愿,因为他没法痛痛快快地念完一篇演讲稿。每一次演讲都会让他出丑,并且因为结巴导致了严重的自卑,深信自己无可救药,所以妻子伊丽莎白可劲儿给他找大夫,最后连无照营业的江湖术士也不放过。所幸这位仁兄还真有两下子。治疗的过程是全片最大看点,一波三折,但也不温不火,刚有了点小高潮就一晃而过,对观众的情绪带动不够。相信最难忍受的就是科林弗斯每一次的开口讲话,本来听英语看字幕就够费劲,再看此君额头冒汗吐字如便秘般难受,我们更难受。杰弗里拉什饰演的罗格医生很有特色,除了悬壶济世外,还喜欢表演艺术,片中共出现了两次戏中戏的场景,一是他去戏院试镜,二是在孩子们面前过戏瘾。这两段场景着重表现了罗格性格里的自信与执着,与伯蒂天生的自卑产生对比,因此当一个信心满满的平民与一个垂头丧气的国王开始进行PK,其结果颇让人期待。

 矫正的过程让人开眼。蹦着说话,跳着说话,把脑袋甩来甩去说话,听着莫扎特的音乐说话,一边唱歌一边说话……无所不用其极。每个医生都最怕遇见哪些讳疾忌医的病人,碰巧伯蒂就是,他不但不相信大夫,而且不相信自己,所以最初的谈话不欢而散,但也并非没有成效。罗格让他戴上耳机,把《费加罗的婚礼》音量调到最大,让他念稿。突然宛如重返肖申克,虽然情境不同,音乐却依旧震撼。后来的蹦跳甩头疗法相信也只是开胃小菜,虽觉荒谬却也新鲜,假如你板板正正站着说不出话来,就不妨试试舞刀弄棒上蹿下跳着讲话。后来的效果还是不甚显著,原因在于这个国王实在是太不自信。

 摄影机镜头也充分彰显了这一点。每次在罗格的家里,伯蒂的正面都不是出现在银幕正中,而是左右两侧,要么左下角右下角,留出大片空白给墙壁门窗或别的东西,那些东西就是自卑,自卑填满了他,他自己的空间小得可怜。罗格也是,他的周围常常也是一大片空旷,这是一个平等的状态,在这里没有国王,没有强权,只有相同的两个人在作交流。但是如何帮一个极度自卑的人找回自信?只有从内心深处着手,罗格变成了心理医生。当伯蒂把心里话唱着说出来的时候,两个人都如释重负。这才真正有了点成效。但爱德华八世的自愿退位又让伯蒂陷入深深的不自信当中。我连话都说不好,怎能当好一个国王?

 所幸有罗格在。也许只有在面对罗格的时候,他才能让自己稍微自信起来。

 整部影片都在讲述一个人帮助另一个人重拾自信,但直到影片结尾,我都深表怀疑。国王真的找回了自信么?常言道有志者事竟成,他是有志者么?结尾的演讲如果没有罗格在场,他能够完完整整地把话讲、讲、讲、讲完么?也许人家打死也不愿承认失败。国王不愿承认自己仍然因为口吃而自卑或因为自卑而口吃,罗格也不愿承认自己始终都没有根治国王的口吃病。因此只有秤不离砣,结尾字幕也说了,国王的每一次演讲都有罗格陪同在场。敢情是这么回事,也算是皆大欢喜。

不 管怎样,影片还是挺圆满地讲完了一个略带乏味的精彩故事,同时贡献了一场点到即止的酣畅表演。

 

PS:杰弗里-拉什奉献了不亚于科林-弗斯的精湛表演,老戏骨的表情即使不动声色也会让人过目难忘。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2751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