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天堂电影小组 – Mtime时光网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2751

柴可夫斯基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
0
0

这部小提琴曲是《音乐会》送给我的一件礼物。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我自以为《悲怆》就是柴可夫斯基的全部,我也只听《悲怆》,对柴氏的其它作品听而不闻。然而,我对柴可夫斯基并不了解。

《音乐会》是一部独特的音乐电影,励志之余诙谐幽默略带喜感,说是一部喜剧亦不为过。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失落的指挥家,如何重返音乐会。不过,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音乐本身。如果说整部电影嬉笑打闹地度过了100分钟,那么电影这在最后的音乐会中得到升华。柴氏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成了影片最后绝对的主角,不需要太多的言语,一切都蕴涵在音乐之中。

 

这一曲小协在混乱中展开,音乐会开始前一分钟,演奏者才在匆忙赶来,不禁引起观众的不满。演奏一开始,更是极不协调的配合,简直是一片混乱。

丽娜一段独奏后带出指挥与乐队的完美配合,多少有些让人难以信服。不过,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音乐本身。那种源自柴小协的悠扬,那个与《悲怆》不同的柴可夫斯基。在这曲小协中,柴氏表现出他性格当中乐观的一面,这一曲小提琴协奏曲让我觉得自己一直以来误会了他。他或许内向忧郁,但绝非自怨自艾。如果柴氏只是单纯地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之中,他也无法成为俄罗斯民族之魂。

这部电影后,我迫不及待地把完整版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海菲兹演奏的。细听之下,更加让我坚定了我的想法。这是隆重而不乏喜庆的一曲,虽有丝丝伤感,但掩盖不了它的欢快,海菲兹的演奏太完美了

听完了海菲兹的演奏,我忽然明白到为什么《音乐会》中,要挑选这首曲子作为压轴。这首协奏曲确实是契合电影的主题:一个俄罗斯指挥家面对人生时乐观态度的完美诠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2751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