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面善的帅哥,外形比较有亲和力,而且演技好到不需要别人承认。以前说起过,他常会演些吊儿郎当、自由散漫、自我意识过强的角色,也会有些人格分裂的角色让我们惊叹一下,不过他的片子我看得还不够多,对他了解不深,在补上他的大多数作品后应该会有个全新的认识。
(1996)人人都说我爱你Everyone Says I Love You
导演:伍迪·艾伦 对戏演员:朱莉娅·罗伯茨 伍迪·艾伦 片中表现:¶¶¶¶
这么多大牌出现真是难得,要列名字得一大串。诺顿又唱又跳玩得不亦乐乎,虽说表演上比较平常,但也能看出角色特质,其他演员也都大致如此,就是个蒂姆比较恶搞。影片主题繁多,可竟然不觉得乱,伍迪·艾伦真乃鬼才。
(1996)一级恐惧Primal Fear
导演:格里高利·霍布里特 对戏演员:理查·基尔 片中表现:¶¶¶¶¶
诺顿人格分裂?No,最该分裂的应该是基尔,他是一只很有理想的牧羊犬,可是,这么急冲冲地奔向诺顿这只披着羊皮的狼,还能有个好啊,也不先调查下诺顿这只羊有哪些爱好?原来的羊倌做过对不起他的事吗?所以说心急不能找到好羊,说不定就会被假羊给啃死了。注意看基尔影片结尾时的表情,要有续集就是他变成了人格分裂。诺顿就一身心受到伤害的恶魔,用影帝级的表演骗了所有人,逃过了法律的惩处。所谓双面性的角色,诺顿能在外表被认可为善后,用恶魔般的眼神刺穿我们的内心,你丫还敢看谁面善就相信他(她),你敢??
(1996)性书大亨The People Vs Larry Flynt
导演:米洛斯·福尔曼 对戏演员:伍迪·哈里森 片中表现:¶¶¶¶
感觉诺顿很适合演律师,属于那种说起话来滔滔不绝的人。演员都可以评价为到位,特别是哈里森,此人常演一些很有个性的人物,长的也很个性化,神经质、偏执狂、自我意识过强,本片是哈里森的专属,这个电影就是他挑大梁,诺顿的配角演得中规中矩。因为是真实事件改编的,由此可见,美国的性书产业已经在各类官司后提升到自由言论的高度,再要打击,估计会被说成动摇立国根本了,所以把本片当成律师片看也对头,什么都得往高抬。
(1998)美国X档案American History X
导演:托尼·凯耶 对戏演员:爱德华·福隆 片中表现:¶¶¶¶¶
种族题材很难拍到位,本片有个很好的切入点,可是主角的转变却没有那么高尚,因为诺顿从种族分子的狼衣里钻出来,并不是因为看到种族主义是反潮流的,而是在狱中过的不顺心,被人搞了几把而已。不过诺顿弟弟的死真正能使种族主义者警醒,因为所有的说辞都不能改变一个事实,融合已然开始,不这样过下去就只有互相仇杀了,有头脑的人是不会选择这条路的。诺顿的两面性表露无疑,这次先变成纳粹分子,慷慨激昂煽动力超强的演讲,我甚至认为这根本是一部宣扬种族主义的电影,搞得我都快变种族分子了,结果呢,一出狱就变成了乖乖男,看来美国的监狱确实强悍,坏人接受了以暴制暴的教育就能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认识,而原来歧视的对象黑人竟然没那么坏,这也是一个强烈刺激。二种状态,诺顿都完美的表达了出来,还有个感触是,诺顿的变脸速度绝不亚于罗素。
(1998)赌王之王Rounders
导演:约翰·戴尔 对戏演员:马特·达蒙 片中表现:¶¶¶¶¶
看本片是为了写达蒙,可看到诺顿,不禁惊呼,这小子演个赌棍怎么这么像呢,说过达蒙要镇定,于是他就是个扑克比赛爱好者,当然赌钱也是一把好手,而诺顿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赌博爱好者,要的就是那种刺激和赢钱的快感,从牢里出来第一件事竟然就是赌博。以前在天涯看过一个讲老千的帖子,好像叫三哥了什么的,把赌场的内幕扒的干干净净,所以说,你要不是去找刺激输点钱玩,那你还真不要去赌场,想赢赌场的钱基本就是天方夜谭,《雨人》里算点牌都会被赶出来,要是出老千,那就休想带着完整的躯体回家。
(1999)搏击俱乐部Fight Club
导演:大卫·芬奇 对戏演员:布拉德·皮特 片中表现:¶¶¶¶¶
神片一本,神人二个。也许人类骨子里天生就有二种人格在碰撞,人之初,不管是什么都很正常,关键在于后天我们愿意让哪种人格获胜。关于表演,轮不到我来赞扬诺顿,他对这个角色的贡献是无可比拟的。
(2000)男人爱美神Keeping the Faith
导演:爱德华·诺顿 对戏演员:本·斯蒂勒 片中表现:¶¶¶
导演处女作,貌似也是唯一执导的作品,本片不管是影片架构还是选角都很一般,浪费了这个看上去或许有些内涵的剧本,也许喜剧不该是诺顿的发展方向。本·斯蒂勒(他的表演可以用二个字概括,“精简”),演喜剧演过了头,本片给他三把刷子都浪费,没那么多手来拿,于是他一手拿一把刷子大喊:“我只会这么演戏,只会这样的表情,你奈我何,奈我何,我何,何——。”美女同样不给力,表情做作,而诺顿演这种“正常”过头的角色也没出彩的地方。剧情东凑西凑,凑出个爱情派结局,那些宗教、种族隔阂全都狗屎,没有表达出斯蒂勒受到哪些压力需要他放弃爱情,他装个什么劲啊!
(2001) 大买卖The Score
导演:弗兰克·奥兹 对戏演员:罗伯特·德尼罗 片中表现:¶¶¶¶
午夜智障和白日大盗,一个刻意的两面性角色,诺顿是二种身份的交替。德尼罗的冷静自制和诺顿的自以为是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样的露水盗贼组合很少见,二人都很强势,而诺顿的心眼比较小。这样的盗片拍得很有真实感,事无巨细全都拉出来晒晒,结尾,姜还是老的辣,自我意识过强的人注定会有负面下场。诺顿和德尼罗对戏根本就不悚他,有些地方甚至还能抢点风头过来。
(2002)25小时25th Hour
导演:斯派克·李 对戏演员: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片中表现:¶¶¶¶¶
友情、信任、责任,这是本片的基本构成。作为一个贩毒的混混,诺顿很是成功,高级公寓、名车、美女,而最奇特的是,他根本看不起他那帮黑社会“朋友”,真正的朋友是华尔街经纪人和大学文学教授,天晓得他是神马人?而在他老爹酒吧的厕所,他又玩起了拿手好戏,面对镜子把自己的内心全都扒了一遍,表现了这个角色两面性的性格,这段内心独白真是精彩,且和离开家前往监狱的场景有明显对比,显得很有深度,影片最后,用诺顿老爹的臆想来比较诺顿负责任的行为也让人深思。斯派克·李的节奏把握和影像构图实在强悍。
(2002)红龙Red Dragon
导演:布莱特·拉特纳 对戏演员:拉尔夫·费因斯 安东尼·霍普金斯 片中表现:¶¶¶¶¶
演技支撑了影片,汉尼拔系列本来应该让人深思,可本片看下来的感觉却是异常和谐。老头子搞了诡计,可竟然彻底失败了;费因斯的过早露脸也使悬疑性大大减弱,就算最后装死也没让我讶一下,所以,这是一本无暴力无悬疑无惊悚的三无电影(甚至可以认为是一部儿童虐待式教育不良后果的代表作)。三个大牌演得都不错,诺顿内心恐惧外表坚强,费因斯有双重人格,老头子一贯优雅地邪视着我们。
(2002)美国炸炮Death to Smoochy
导演:丹尼·德维托 对戏演员:罗宾·威廉斯 片中表现:¶¶¶¶
可爱的角色出现在表面光鲜却格调深沉的电影中,这种对比比较震撼。一个儿童节目,就因为赚钱,引得各路人马都虎视眈眈,我们的现实生活无法向理想化目标靠拢,因为社会就是讲钱、讲权的,最后的和谐结局又使影片回到了正面,对理想和原则的坚持得到了升华,不过思想性也就顺势下了个台阶。导演的镜头运用很有感觉,一种说不出味道的合理性。罗宾在本片的角色有点向诺顿的特色靠拢,老是变脸,而诺顿的表演是可爱加点憨厚,说明他的戏路也是很广才对。
(2003)偷天换日The Italian Job
导演:F·加里·格雷 对戏演员:马克·沃尔伯格 查理兹·塞隆 片中表现:¶¶¶
商业片,绝对是商业片,要商业元素不要演技、不要内涵的典范,剧情简直一塌糊涂(到底想突出复仇还是要抢回黄金?)。诺顿演了个黑脸二五仔,一个自我意识过强的家伙,不择手段,而他那帮曾经的同党马克和杰森也不是什么好人,确实聪明的很,可是却不见他们有道德约束,片头到威尼斯偷黄金很正常(贼么),可为了抢回黄金竟然不惜大肆破坏L.A的公交系统和地铁系统,还在马路上炸了个洞(加州政府得损失多少预算啊,怪不得破产了),编剧很过份啊,没有编进怎么补偿这些破坏,而只是让他们都过上了好日子,于是,我很鄙视这帮贼。再来说说演技,最能让我看到演技的场景就是双方饭店摊牌的一幕,其他地方不大看得出他们的人物特性,所以这点上很悲剧。诺顿虽然是个两面派,可却没有发挥的余地,大家都在凑戏而已。最后运黄金的保险箱很有趣,以色列生产,内核有个玻璃防盗装置,这个型号明显在01年的大买卖中出现过,德尼罗使用内部膨胀法搞定,而本片只是解开密码就算数,貌似更厉害,可也太不专业了,这家公司好去告导演了,毁坏了形象啊。
(2005)天国王朝Kingdom of Heaven
导演:雷德利·斯科特 对戏演员:奥兰多·布鲁姆 爱娃·格林 片中表现:¶¶¶¶¶
很喜欢看本片,也看了不少遍,而第一次看时还不知道面具王是诺顿演的,只是觉得这家伙很有实力,王者之气冒的到位。个人认为,这是帅哥奥兰多·布鲁姆演得最好的电影,可他碰到个诺顿就悲剧鸟,人家根本不用露脸也能把戏给抢过来。
(2005)爱在山谷下Down in the Valley
导演:David Jacobson 对戏演员:埃文·蕾切尔·伍德 片中表现:¶¶¶¶
这个人物绝对适合诺顿,一个生活在自己世界的人物,行事做派在旁人看来不可理喻,可对他来说却是理想生活。又见镜中的第二性格,这都不知是他第几次对着镜子展现了,当他开枪击中镜中人时,会把哪一面给毙了呢?我们的内心其实也有自己的天堂,可是却被世俗的面纱遮住了,普世价值观限定我们的行为,可是界限到底在哪里?
(2006)魔术师The Illusionist
导演:尼尔·博格 对戏演员:杰西卡·贝尔 片中表现:¶¶¶¶¶
这次不仅演戏,还设了个大局,虽说我一边看一边同情杰西卡·贝尔就这么挂了,还在往更深层次的内涵揣测本片,可看到最后傻眼,原来还是一本爱情片,其他全是浮云啊。爱好魔术的条子成为了诺顿的棋子,被他捏着一步步逼死了自以为是的王子,看到最后不知该欣赏下棋高手诺顿,还是该同情被将死的王子。片中的“魔术”实在高深,个人感觉有点往魔幻靠,导演其实也想多讶讶大家,虽说他靠一些解密来说明这些“魔术”是有技术含量的,可孤陋寡闻的我仍觉得这样的套路只能由魔法师搞,魔术师可没这个能耐。诺顿装善良、装无知、装可怜、装正义(又是两面性啊),和杰西卡一起演了一大出戏,骗得别人义愤填膺,片中人物很难说谁对谁错,各人各想法吧(一个时鲜的说法,激情骗人)。这个电影竟然和诺兰的《致命魔术》异曲同工,都涉及到设局害人。
(2006)面纱The Painted Veil
导演:约翰·卡兰 对戏演员:娜奥米·沃茨 片中表现:¶¶¶¶¶
参演和中国有关电影的帅哥可真不少,诺顿也来插一脚。这个角色很悲情,婚后戴了绿帽子,貌似是去寻死的,顺便给老婆一个惩罚,最后老婆的心回来了,自己却挂了,以命换爱,值不值当就看个人理解了。虽说并不是浅层面的两面性角色,可是从大爱到大恨,接着又爱,这样的转变还是比较难表达的。诺顿的惩罚手段很高明,不和你来硬的,从各个方面冲击老婆的内心,强悍的角色。面纱这个片名很值得联想。关于他来中国乡下治病,貌似救人的中国人很少,基本全是外国人在救中国人,看到这点很悲哀(当然这些人也是有目的的,并没有过份的崇高)。要是哪个丈夫怀疑自己的妻子有外遇,可以给她看这个电影,立即会得到想要的反馈。
(2008)无敌浩克The Incredible Hulk
导演:路易斯·莱特里尔 对戏演员:威廉·赫特 片中表现:¶¶¶¶
两面性的超级英雄,绿巨人需要选择让魔性占上风还是让人性占上风,诺顿很纠结啊,要压抑的不仅是变身后的暴力本性,也许变身前的人性中也有要压抑的部分,于是他开始修身养性,而为了不变身,他愿意去除身上的超能力,当然这样做是失败了,可最后的变身貌似已经让人性占了上风。本片有深度的地方在于蒂姆扮演的魔巨人的诞生,因为他是主动选择变恶,这也让绿巨人的所为得到了升华。这个角色也能算到分裂派名下,变身后是另一种人格,但最后他的人性控制了所有人格,达到了统一,这样的角色由诺顿来演绝对合适。
(2008)自豪与荣耀Pride and Glory
导演:加文·欧康诺 对戏演员:柯林·法瑞尔 片中表现:¶¶¶¶
本片的整体思路还算清晰,可是拍的有点跑调。因为人物众多,所以关系复杂;线索很多,不过虎头蛇尾,法瑞尔的死很突然,直接导致全体人物石化。按我的理解,本片是为了突出司法漏洞和执法腐败,结果演变成了仇杀。由于演员演得到位,弥补了不少剧情上的不足。
(2009)草叶Leaves of Grass
导演:蒂姆·布雷克·尼尔森 对戏演员:苏珊·萨兰登 片中表现:¶¶¶¶¶
文学讲座、宗教布道、哲学对话,本片充斥着大量高等级灌输。诺顿演了对不同阶层的双胞胎,古典文学教授和高科技毒品生产者,这二人在屋外长椅上的谈话真像一个人格分裂者的自言自语(思维定势啊,二面性角色看多了)。对于诺顿来说,仍是二种性格在同一本电影中出现,他的表现绝对顶尖。有点不满的是,影片结构有些做作,很多场景明显刻意而为。
(2010)危狱惊情Stone
导演:约翰·卡兰 对戏演员:罗伯特·德尼罗 片中表现:¶¶¶¶¶
96年算是差点入狱,98年二个角色进过监狱,02年一个角色将进监狱, 10年的角色又不幸入狱,貌似诺顿是帅哥中入狱频率最高的。德尼罗是第二次和他合作,几年下来,诺顿更成熟了,德尼罗却老了。片中,诺顿演了一个想混假释的混混(可怜的很,老婆到处出轨,还受命勾引老德),又是个会演戏的角色,小九九很多,一会儿来一出,正的邪的全来,出来后立即变脸,老德是不是被他报复了很值得遐想。不过影片的基调却是老德这个闷骚型混蛋应有此报。
之前说到的帅哥,他们都或多或少分裂过,只是对这类角色的演绎没有诺顿出彩(除了贝尔),但也算是各具特色,可如果我管他叫分裂帝,其实并不合适,因为真正的分裂性角色他演的并不多,倒是双面性的角色比较多。双面帝,这个称呼也许并不能完全代表他的演技,可他让我们看到了两面性角色的完美演绎。未来对他来说并不是好走不好的问题,而是他能走多远。
关于两面性,我的感觉是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另一面,而诺顿的表演之所以深入人心,不但在于他演技好,更在于他演的角色触动了我们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