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知道那是一个口吃的国王的故事,所以影片开头大场面出来时,我以为会是以倒叙的方式进行讲述的,这是好莱坞常用的手法,但如果知道结尾的处理,就不会有这种误会了,因为好东西得留在最后。
就像我参加活动时留言所说的,奥斯卡偏向喜欢这种“大”的东西,比如价值观、政治、权力、战争、人性之类的。“社交网络”也很好看,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讲,快速的对白和剪接,让你感觉自己是在运动场上跳跃,故事又近在眼前,虽然国内墙了“非死不可”。但是,它不是奥斯卡的菜,那个手拿长箭的男人不会把最佳影片给你,这不是好与差的问题,只是适不适合的问题,于是我在只看过“国王的演讲”预告片的情况下,居然猜对了结果。当然,其他奖杯,“社交网络”仍是拿到手软。
在评价“国王的演讲”之前,得先说说这次的观影感受,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影片分数。是活动赠票,所以可以理解安排在第三排,也让我感受了一回IMAX的冲击,但实在是太近了,我能看到闪烁的灯光,没几分钟就逃到后面,还好有空座。还是感觉不好,画面不清晰(特别是字幕),不知道是我眼睛问题,座位问题还是影院问题,这种画面质量总让我出戏,大概过了一半才勉强让自己接受现实。为什么我怀疑是院方(设备)问题呢,因为放映过程中还出现了久违的黑屏和倒计时牌,这只有在小时候看电影时才会出现的,更让我肯定视觉上的不舒服是源于“硬件”。
国王家的私事,所有人都会感兴趣,就像清朝宫廷戏总是这么多一样。不过这个国王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他只是严重口吃的公爵,而且也只是下一个国王的弟弟。故事也只能在治疗口吃上一直持续着,我好像也回想不出有什么特别戏剧性的瞬间出现过,一直中规中矩,这种感觉可能是因为我还在替“社交网络”遗憾。影片用的是平铺直叙,连闪回都用得不多,而过程中又没特别有力度的冲击,只是口吃的准国王一次次的想放弃,而治疗师一次次的坚持。但它是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我不能说它很普通,或者说,一部电影并不需要有多少花招,题材好了,故事讲清楚了,就有可能得奖,就像当年“叶问”捧走香港金像奖一样。
我还是得说“国王的演讲”给我的震撼不如“社交网络”,可能有这次观影的不舒适这一原因。如果非要去挖掘奥斯卡的心思,那就是“社交网络”节奏很年轻,而“国王的演讲”老成,它沉淀出了大小人物在生活中的挫败和成功的体验,可能这就是奥斯卡选择它的原因,他们喜欢那种浓烈的陈酿的感觉,相对而言“社交网络”是轻浮的,就像“阿凡达”对于“拆弹专家”也是轻浮的——这里说的轻浮不是贬低,不是指影片质量,是指味道,是指情怀,是电吉他与二胡的区别。
金球奖喜欢电吉他,奥斯卡喜欢二胡,至少这两界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