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天堂电影小组 – Mtime时光网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2751

《社交网络》:为这个时代立个“碑”

$
0
0

 

 

 

 

火热的颁奖季已过,最后关卡奥斯卡,“George”完爆了“Mark”,再次证明大卫芬奇实在不对学院评审的口味,对此,无论是真正懂社交网络这部电影的,还是只是大肆的跟风的,都对这样的结果感到不满。如今热浪已渐渐平息,我选择在此刻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这部电影。

这样一部具有强烈现代气息与寓言意味的电影,不管几十年过后,它还能否获得同现时一样的赞扬声,至少多次观看后的我,坚持认为它,是现今诠释这个时代主题的最佳影片,甚至可以将其看成某种信息化时代类型电影的开端。

 

 

乍看电影开头,你也许会恍然认为自己进入了老伍迪的电影世界,“跑步机”式的对话外加点小情小爱,事实不是,他老人家现今投入的是欧洲风情的爱情故事,这里也俨然不是《Annie Hall》里的辛顿与安妮之间的小打小闹,不过,马克有一点却像极了辛顿,高智商,低情商。电影的开场就是电影的第一个小高潮,说话的速度不是高潮的重点,重点在于电影里的这场分手戏是电影一切故事发生的源头,它所起的作用也不仅如此,马克的人物性格塑造在这场戏就已然成功了.高高在上,嫉妒心强,自我认为NO.1.是的,马克有资本是个天才,可在爱情,友情,金钱与人际关系处理上,就是艾瑞卡所说的“混蛋”,或者说是片尾的那句“你只是努力要成为一个混蛋”。如果你看到了电影的结尾,你会恍然大悟电影的开场是多么的意味深长,暗藏的首尾呼应需要你细细品味。

 

大卫芬奇是一个标签化很浓的电影导演,他电影中对于感情的淡薄处理一直为人们所诟病,然而在这里,电影所呈现的主题,人物自身的特点,却迎合了他的缺点,反而为电影加分。在电影剪辑方面,一向是大卫所擅长的,在快速的节奏下,同样具备了流畅度与清晰度(两条线穿插叙述)并不是所有人所能做到的,节奏的掌控也并没有因为如此快速的剪辑而慌了阵脚,适当的留白,如马克的空表情,适当的缓冲,如那场出神入化运用了移轴摄影的赛艇比赛,替不少中老年同胞缓缓思绪,也多少有炫技成分。摒弃数字摄影机摄影,获得的景深,调度,画面上面的质感亦是电影的佳处。真要为电影抠出点技巧上的病处,我想只有真正学电影的才能看出吧。

 

对于芬奇的上部电影《返老还童》,我着实对其中所萌发的野心嗤之以鼻,一个好题材,却因为一个烂剧本而无法成为一部真正的佳作,到了TSN,阿伦索金则是一大功臣,一个只有有限线索的题材,一个戏剧冲突小而分散的故事,却发挥了其自在的适合电影表达的功能,两条线的叙述,现实与过去事件的穿插,一步步揭开故事的始末,不单调,不冗长,即使是回忆,都不显得只言片语,即使没有迈克尔贝式乱轰乱炸的情节,人物与故事都显得有血有肉,电影主题所反映的时代的冷酷与无情,丝毫抵挡不住人们对这一伟大创造所流露出的热情。

 

 

一部传记片,最怕的是有《梅兰芳》的现实束缚,最怕的是如《孔子》那样站在台阶下仰望圣人的“阶级”性质,而不管是崇敬,抑或是批判,作为一部传记片,都不该驱使观众去迎合电影作者的态度,而试图改变观众的价值观。电影天才基耶斯洛夫斯基,大器晚成的他,对电影的敏感度是其他所谓的大师所无法企及的,蓝白红三部曲中,电影表达的手法就明确地站在了观众的视角,随着故事去探讨自由,平等,博爱这样的主题,而最终使观众得到他们所自我感受的价值选择。大卫芬奇在TSN显然做到了这一点,这也是我最欣赏这部电影的地方。

 

拍摄的是这个时代的故事,这个时代的主题,这个时代的精神,既然不是一个哲学家和预言家,就不应在电影中陷入对这个时代的单方面的评价,诚然,TSN最终选择了一个最佳的角度来诠释电影,电影就如同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小缩影,它以时代的参与者的身份来审视这个宏大而又复杂的时代,一方面对马克创办FACEBOOK怀有崇拜与赞颂的意味,一方面又通过对马克对朋友的背叛,对创意的盗窃,对爱情的愚昧,对其自傲性格给予了批判与些许的同情,马克在电影里成了这个时代的寓言化的代表。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在创造新的发达的文明与技术的同时,人类也似乎在渐渐的丧失过去的东西。人们的态度就如同电影的态度,站在了十字的街口,对得到与失去,只充满疑惑,而我们却依旧如马克在结尾处那般不停的“刷新”着。这个动作,注定要成为影史上的一个经典,它所传达的是一种无奈,马克在深思着,我们也应深思,这个时代究竟是“天才”还是“混蛋”?其实这就是电影所要探讨的。

 

 

《社交网络》为这个时代立了个“碑”,就电影而言,他能否成为电影史上的丰碑,那得需要一段历史的考验,而就主题而言,他究竟是为时代立了个“碑具”,还是为时代立了个丰碑?我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吧。

 

而对于奥斯卡的失之交臂,我想大家不必在意,理性输于感性,早在肖申克与阿甘的那场战役中就表露无遗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2751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