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的时代背景是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禁酒令下的美国社会黑帮割据、风起云涌。电影并没有从宏观的视角展现那个时代美国底层社会的血泪史,而是通过一个黑帮杀手的经历去窥探时代的血腥和肮脏,勾勒人性的善良与邪恶。
电影的男主角麦克苏利文是个时代感极强的人物,作为一个退伍的军人面对经济大衰退,他无法继续支撑家庭,只能投身黑帮替大佬们解决问题。现实中的麦克冷酷残忍,但家庭中的麦克却又展现出他的温情,麦克是个同时生活在两个世界里的人,在家庭的世界中他还原出人性的本善,在黑帮的世界中他又显出了人性中的恶。人性中的两个极端纠结在这个矛盾的人物身上。尽管这样的生活不是他想要的,生活的蹉跎逼迫着他必须这么做,在麦克身上既能看到作为一个男人的铁血,又能看到作为丈夫和父亲的柔情。
但命运又一次和这个男人看了玩笑,在一次和黑帮大佬儿子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他的大儿子迈克尔目睹了二人杀人的场面,黑帮大佬的儿子为了杀人灭口,趁麦克不在家时杀害了麦克的妻子和他的小儿子彼得。逼入绝境的麦克带着自己的大儿子迈克尔踏上了逃亡的路程。仇恨、父爱、责任这些无形的压力交织在一起,但压不倒这个坚强的男人,一方面要逃避追杀,另一方面又要寻求复仇。在逃亡的路上麦克渐渐清醒,也渐渐醒悟,他明白了自己为了生存所付出的代价,这种代价不单单是每天生活在舔血的刀尖上,还包括了自己的行为对家人和子女的影响。最为一个杀手,麦克苏利文的名字令人胆战心惊,然而这样一个令人敬畏的男人却并不是家庭和孩子所需要的,在孩子的眼中父亲是个杀人工具,是个恃强凌弱的坏人,孩童天真单纯的想法却最客观的反应出麦克苏利文的人物形象。但孩子们却没有意识到父亲这样做是为了让他们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面对命运,麦克苏利文选择了低头,他选择成为大佬们的杀人机器,是什么使他这样一个铁血柔情的男人低头了呢?金钱?责任?家庭?都不是,是生存,生存涵盖了金钱、责任和家庭…..生存可以使梦想褪色,可以磨平人性格中尖锐的棱角,也可以迫使一个人做出他不愿做的选择。在生存面前,每个人都是弱者,麦克苏利文也同样。
不同的时代,面临着不同的生存抉择,而电影中的时代更是生存艰辛的时代,经济弱退、失业泛滥这是30年代美国的现实状况,电影通过对大量场景的还原打造出一幅30年代的美国风情画。在那个年代中社会的精英寡头在金字塔的上端享受着极乐人生,而劳苦大众则再金字塔的底层面对穷困、饥饿、失业…..在美利坚浮华的背后,又有多少像麦克苏利文这样为了生存而付出巨大代价的小人物,电影的结尾儿子迈克尔在回忆中说,如果有人问起麦克苏利文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会告诉他们“他是我父亲!”这是迈克尔对父亲的理解,他明白了父亲为何会加入黑帮,为何会杀人,为何会恃强凌弱,一切都是为了生存,当一个男人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有了责任,有了生活压力时都会为生存而让步。
麦克苏利文的一生就像是和魔鬼撒旦签下了契约,当他跳出契约时,他的生命也随之结束,在麦克生命的最后几秒钟里他看到了希望,他知道自己的儿子不会走上他的老路,但世俗的尘埃中又有几个人可以逃脱生活的枷锁,小迈克尔终究会被生活所铐住,无论什么时代,什么国度,生存都要付出代价,只是有轻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