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部情节简单,却骗尽眼泪的动画。
刚坐下不久,还在交代故事的前因后果呢,就已经中招了。
小女孩Linda,收养了一只捡到的小鸟,她与它玩耍,一起长大。直到女孩成了熟女。
2分钟的前奏情节,没有语言,但是音乐非常抓人,那旋律弹的就是一个纯净的童年——单纯的孩子和天真无暇的爱。曲子写得很干净,没有一点做作,瞬间,你觉得那样的时光,那样的感情,好宝贵。眼泪根本不听使唤……
这才正式进入让你哭哭笑笑的故事。
一位自称鸟类学家的男人,突然闯进了Linda的书店,告诉她Blue(她的鸟),是全球最后一只蓝色金刚鹦鹉的公鹦鹉,还有一只全球仅剩的同类母鹦鹉在里约热内卢。他希望邀请Linda和Blue去里约,拯救这个物种。一番纠结之后,Linda答应了。
看到这里(开场不到10分钟),稍微有点智商的人都会猜到即将发生的情节:Blue一定会在里约被某坏蛋抢走,最终他英勇地逃脱,和那只母鹦鹉比翼双飞。而熟女Linda也一定会和那个鸟类学家终成眷属云云。
果然不其然,情节一丝不苟地沿着预测路线,一路进行到底。
没有任何意外发生。
这个故事甚至没有值得一提的崇高精神。
战胜自我?——Blue是一只呆惯笼子,不会飞的宠物,结尾处它终于战胜恐惧,学会自由翱翔?太没营养了。
即使这样,我还是哭哭笑笑,笑笑哭哭,一直到我走出电影院,脸上还挂着眼泪,来不及擦干。
我素来以为,剧情的离奇曲折,立意犀利对一部电影而言是最重要的。
哭完之后,发现这并不是真理。
究竟是什么在感人心脾?
我想是表演、音乐和那些很俗却很幸福的情感——对宠物的牵挂、初恋、来自朋友的关怀。
*表演
动画有着大活人无法企及的表现力(当然我说的是好的动画)。《里约大冒险》的人物表情,做得非常细腻到位。仔细看,就连人物说话的口型也是完全按照英语发音变化的。如此细致,真的非常令人惊叹。人物表情一夸张,内心的情感波澜瞬间就被放大了N倍,再加上煽情的音乐,就格外抓人。
Blue因为自己不能飞,恼羞成怒,说了很多伤人的话,那刻他的自卑、无奈、胆怯、恼怒、自怜,许多种情感全都浓缩那几秒钟的表情上,特别惹人怜。
*音乐
《里约大冒险》的歌特别多,Bossa Nova、桑巴、Tango……你听到巴西,浪漫到烫手!喜欢Blue和Jewel在黄昏里坐在火车头上,那群伙伴为了营造氛围唱的那首fly love。伙伴们摇动樱花树,粉紫色阳光托着樱花飘落,好美,好温暖。(不过Blue最后表白得超囧,哈哈)
*那些很俗却很幸福的情感
大家闷片看多了,口味越来越重,不看到同性恋老爸嫖娼时遇上自己的儿子,总觉得不够给力。
一位编剧老师对我说,现在写剧本,已经不能写小三了。因为小三已经是一种常态了,不够刺激~~~也是。
不过我想,刺激和感动是两个维度的。
我们可以为许多并不新-奇-特的事情感动。老婆问老公:你爱我吗?听一千次YES也不嫌腻味。就是情感。
只是简单的情节,要拍到催泪,就太需要境界了。
情节不新-奇-特、对于表演和细节刻画的要求就更高。高中时候看侯孝贤的《童年往事》,半路睡着。几年之后再看就非常喜欢。但这种片子,还是太挑战人的耐心了。我们需要再简单一些,再温暖一些,再幸福一些的片子。
《里约大冒险》就是这么一部细腻、温暖、充满幸福感和美式喜感的片子。(看中文配音版,比原声更有趣,因为配音配得很“潮”,用了许多诸如:无语,悲催,悲剧了,打酱油等等的网络语言)许多人都说,看完很幸福。
心灵常常渴慕的营养,不就是真情吗?简单的、纯净的、难得的——情感。
身边外国友人对于中国艺术的映像是: Weird(怪异)
悲剧……
因为我们的艺术有许多对阴暗面的揭露与抱怨;太少对于光明事物的颂扬。
就电影而言,在国际上得奖的中国电影,多是批判与揭露的黑色调调。
我们也有不少大义凌然,国恨家仇,但积极的、温情的、励志的、颂赞简单真情、幸福的好片子少之又少。(我是说好片子)
影院里,只有情人节会上几部乏善可陈的言情片。也不一定是以正面赞美为主题的。从电影里反射出来的中国人,严肃而沉重,不是皱着眉头在反思与批判,就是咬着牙在压迫中搏斗、牺牲。总之,悲剧泛滥,毫无幸福感可言。
弱弱的问一句:为什么中国没有迪斯尼,没有宫崎骏呢?
是我们不够技巧与境界吗?还是没有赞美的对象呢,还是缺乏乐观或歌颂的意识呢?
或者是大师们不屑谈简单的幸福?
还是我们太少遇见,太少琢磨了,以至于已经拍不出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