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凿附会看《通天帝国》
狄仁杰,一个关于维稳的故事?
咳咳咳...有3处不爽的地方先说一下:
1.有那么几个镜头(比如:某场夜戏邓超骑马特写)场景,看上去像是用家用机拍摄的和全片不配套
2.武打动作效果不佳,不是说设计的不好,只是单一的将过去拍摄胶片的经验套在数字编码里还是出现许许兼容问题,数字器材在捕捉动作细节的缺陷(和胶片相比)被放大了
3.剧情。剧情的不合理之处颇多,甚至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方都有,很难让人信服这些故事设计是来自一个打磨多年的剧本
下面开始聊穿凿附会的部分:
对《通天帝国》的穿凿附会不妨从海报开始。(上图为戛纳宣传册封面)
印象中狄仁杰最初的预告海报有一版就是如此,白底黑字,一个D(也没有英文“侦探”)。可惜,我未能保存下来。现在想找也难找到。
不过,这并不妨碍我继续猜想,一个D字,代表什么?
狄仁杰参照拼音缩写DRJ,英文侦探起头字母同样为D.
而在徐克和陈国富这一版的狄仁杰曾经是乱D。哈哈,千真万确,沙陀有口供为证,“8年前,你带头反对妖后,现在又替她卖命,岂不是晚节不保。”
狄仁杰究竟在8年前犯下过什么事(正史没有这样记载,貌似夜市也没有),我们不得而知,有心人不妨尝试使用奥康剃刀,排除一些假设推理,比如狄仁杰应该没有涉嫌经济犯罪之类的问题吧。
总而言之,8年前,狄仁杰因逆反罪打入大牢,搁今天这就是颠覆国家罪。狄仁杰是政治犯。8年里,狄仁杰每天偷看奏折,发现在武则天的治理之下,国家总还泰平,百姓总还算是安居乐业(不知道有没有人被强拆)。没错,狄仁杰逐渐对一味的维护王室血脉的正统性的兴趣变淡了。
8年后,当狄仁杰发现曾经的同D沙陀策划武装谋反时,狄仁杰毫不犹豫的要去制止他。其实,狄仁杰自始自终也不是个“革命者”,他更谈不上什么“改良派”,比起当皇帝钦差他更愿意做一位判官,哪里有冤情,他就去哪里。那是他的才干。
面对货真价实的反叛者,狄仁杰并没有站在沙陀这一边,不少影迷据此批评,觉得狄仁杰是一个维稳者,他是吗?站在政权的一边来看,他还真是。他甚至冒死保护武媚娘。在人权的一边来看,他不过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他所面对的沙陀再也不是曾经温良的“革命D”,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恐怖分子。
...最后,狄仁杰借先帝之口说,不能原谅武媚娘滥杀王室宗臣,并且离开武则天的身边...come on这样的改编已经离历史真实很远啦,你难道期待他用亢龙锏劈掉她的头吗?虽然,那也是很过瘾的,哈哈哈。
在一个处处要接受审查的时代,徐克选择拍这样一部温和表达诉求的电影,无疑是一件高尚的事。而,对于影迷来讲,我们又同时希望徐克不要跟经济犯罪扯上任何关系。我们的心情恰是如此矛盾着。
这是一个喜欢带长角高帽的男子。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叫狄仁杰。他叫徐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