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天堂电影小组 – Mtime时光网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2751

“家宅平安”与“不打就不会输,要打就一定要赢”

$
0
0

 

刚考完试,不知道也适不适用于这句话——不考就不会输,要考就一定要赢。《打擂台》,是由郭子健、郑思杰导演,泰迪罗宾、梁小龙、陈观泰等主演的动作影片。2010年6月4日该影片在内地上映。2011年4月17日, 在第3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中,该影片包揽本届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男女配角、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四项大奖,成为不折不扣的金像奖大赢家。 

 

影片情节并不复杂,也不必再多作介绍了。片中罗师傅讲的那句话应该算是《打擂台》的关键句,而这句话是本届最佳男配角,昏迷了三十年的“师傅”讲的。“师傅”一词应该也算是本片的关键词,名师出高徒嘛,本片其实也就是让观众感受何谓高徒了。而关键字就有很多了,最有可能的是打擂台的“打”字吧。故事其实并不复杂,一开始就是间接反映香港社会的一些局部现象,首要就是房地产领域的一些相关状况了;还有相应的青少年内心空虚的一些体现等。

 

带着厚眼镜的小年青梁仔,其实在幼年是“威风八面”的,对儿时玩伴“鼻涕虫”尽然有一百四十七场的连胜纪录,还拿过少年功夫比赛的冠军。147这数字用广东音来谐音的话就是“一世擦”,意思就是一辈子当擦鞋仔马屁精的意思,也是广东人极为敏感的词语,我是广东人自然有所体会,但这与当年的梁仔又是大相径庭的。影片一开始,梁仔却实有些“一世擦”的感觉,不过这时有一点也自然明显的向影众暗示了----他是怎么变得如此消沉的呢?电影开始的旁白用了详细的语言和场景来进行描述,说到他是读不进书又不能干等等,而其形象于片中却是身高在一米八左右带着一副厚眼镜----照说是能文能武的形象。旁白里强调的几点也都是与其形象相背离的,好比:你们看他眼大无神,一蹶不振。以至于他总是被身边的人欺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里同时也引申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最佳影片就是最佳影片,起初貌似没有用任何言辞表达什么乐观积极的因素,而且梁仔还被逼去放几个月无薪假期处理地产逼迁事宜之类,完全无力反抗老大的安排。影片里话是这么讲的,不过大家应该可以看出眉目,他真的无力反抗吗?显然不是,哪怕他还没有看到擂台广告那段时都可以推理出来,有同感的朋友应该很多:梁仔自少年争强好胜,而后来不读书不奋斗的他也并没有放弃,首先没有成为有害于社会的人,同时他没有去将自己的失败外归因于其他同事等等,他就是以承认自己是弱者的身份生活着,且没有真正的处于慵懒抑郁,好比他为何带上了厚眼镜,为何在那家地产公司忍辱负重五年也没有选择离开放弃,这些都说明了问题。

 

虽然电影是一部直来直去的打戏,但其实到最后也透露出了一种神秘感,主要就是代表人物梁仔到底是什么样的真实内心?“万里长城永不倒”的主题音乐于最后和他还有失踪腊鸭同时出现的那一幕可能是无解的,紧接着就是结尾音乐啦,音乐里也唱到类似:唔明点解(不知所措)等意思,本片也获得了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奖和最佳女配角。至于为什么它没有得到最佳主角奖项首先是因为表现实力的问题吧,不过另外一个原因不知大家有没有同感,就是本片根本没有主角:最后打擂的前后关头,场面里只有梁小龙和“梁仔”是主要角色,女性角色一个字的台词都没有,另外一位女性角色说了本片最后一句女性的台词:“家宅平安”,且她都只是配角。而最佳男配角的师傅之戏份会比“二梁”还少吗,连关键词都只能是“师傅”了何况。从这点其实可以肯定,就是本片的核心部份本身就是强调人无主次的,大家都是主人翁。每位人物的近距离特写都很少很少,往往都是侧面或中距离,近距离正面或是存在于几位人物同时亮相之时,或是非正规表情亮相才有正面的近距离镜头。影片刚开始时搞笑式“茶馆斗殴”的开场,对阵双方也有一段平民身份但又是英雄豪杰式的“众人自我介绍”,其实正是介绍了不同工种的几个行当,行行可以出状元嘛,不用自卑。但警察一进来干涉场面时大家都马上笑脸相迎,也表明自信之余不可目无王法。

 

另外,说到片中非点到即止的“火爆”场面,包括最后一场的比武其实都没有分出胜负,梁小龙最开始的那场打斗虽取胜也是为保护小梁和维护师门尊严,而非为胜负,武斗不是本片烘托用的关键手段。在几个小子被打倒在地后梁小龙说了一句话:我们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这话也表明了此态度。梁小龙在戏中设计说了很多很多的台词,其中也包括一句歌词,与刚才那句是平起平坐,就是在夜总会里接过师傅的麦克风唱的那句《万里长城永不倒》中的“哪个愿臣奴自认!因为畏缩与忍让,人家骄气日盛。”其实本片阵容之中也只有梁小龙最有资格讲上述两句话了,可他到底是不是主角?他连一个正面近距面部形象的镜头都没有,而且片中也只是师弟的身份,还总是“喝酒惹事生非”害得师兄来“背锅”。不过,两师兄弟对师傅之忠心那确实是令人钦佩的,他们不管其他人的议论,三十年后终于等到师傅醒来。另外,正如以往我们熟悉的有师兄弟角色的影片中,往往都是师兄情感深厚有气度风范,而师弟则多机灵冲动一些。本片也不例外,一开始就对此反映得很突出了,实在太明显了。好比师傅终于醒来还未真正清醒时,师兄多感性认识这个问题,而师弟梁小龙当时其实更加聪明一些,他把情况把握得更好,知道现在的师傅不是原先的师傅了,人是醒来了,但并非是意识正常的,他交待小梁应该怎么怎么帮忙处理等等。但是,当师傅后来在小巷被意外击打晕倒时,他们兄弟俩心中只有师傅的一面尽显无遗:师兄一反常态上去跟对方拼命将自己的手都打断了,而梁小龙则原地照看师傅的情况,师傅很快醒来他也准备接着去跟对方算账时师傅说了句不让其也就马上按捺住了----一反其好斗勇敢和冲动的习性。

 

师傅真正清醒之后,临终之前那个像似跟大家道别的场景里,真正被夸奖的人大家也注意到了,并不是真正能打的师弟梁小龙,而是三十年来仍然一直坚持以大将风范作人的师兄,并且强调了其比师傅自已还要能干很多很多;而师傅最后的一句台词是肯定了阿芬求的那个“家宅平安”符,他说了一声:“正”----广东话“好”的意思,大家别嫌广东话别扭,无“正”哪来“好”。这两处影片细节也暗示了打擂台不是真正的目的,但与此同时影片又强调了“擂台”其实是“无处不在”的道理。师傅在此前也强调过有三种人不收徒:长头发者、为强身健体者、长得难看者。头尾两种情况他没有解释太多,但中间那条则表明:锻炼身体的形式很多,可以另外选择,而学武是用来战斗的,不属保健康之列----影片这看似矛盾的几种陈述,会不会提示着也要尽力去担当及开拓,还有居安亦要思危等道理?

 

最终的比武结束时,梁小龙由笑转哭,其师兄也随之由笑转哭;小梁也和留美回归的“鼻涕虫”貌似和好了。这些引申性质的情节,相信也是电影专为暗示刚才的种种道理有意安排的。但之所以不用明示,应当讲某些人间事理不是一天两天我们就可以领会的。影片中还有一个设计得有非常份量的细节不是来自梁小龙的师门,而是擂台对方那个寡言的武师,他在来与梁小龙擂台对决时狠狠打了多言的师弟“鼻涕虫”一巴掌,旁边的老板也不帮其说话,且没有设计任何台词说明真正原因,“鼻涕虫”于是带着深深的疑惑去旁观打擂。而影片结束时对梁小龙师兄弟的笑与哭不解的又何止“鼻涕虫”一人,最后那句用于间接解释之的英文台词就不重复了,其实是谁都明白的道理,貌似“不妨就地行动”的意思吧。

 

                                                                               

                                                                            2011-5-23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2751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