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版海报
《灵欲春宵/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之后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佳作不多,《禁房情变/金色眼睛中的映像/春色撩人夜/Reflections in a Golden Eye》是她进入中年以后最后一部代表作,此片改编自卡森·麦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的同名“南方哥特”小说,以好莱坞的标准,原本是个很难改编的小说。与泰勒合作的是约翰·休斯顿John Huston和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泰勒的表现不可谓不出色,只是因为戏份的因素,被白兰度的光芒掩盖了。本片气氛神秘,对大部分观众来说难以理解,因此反响一般,未能拯救泰勒持续下滑的事业。
西班牙版海报
伊丽莎白·泰勒后来的作品都不算成功,她的演艺生涯到了谷底,从中年到老年的转型过程失败了。就在演员伊丽莎白·泰勒几乎快要宣告终结的同时,“名人”伊丽莎白·泰勒诞生了,她再也不能帮助卖出电影票,但依然有带动杂志和小报销量的能力,也有办法为慈善事业筹集到巨款。
《禁房情变》是泰勒最后一次正式出演电影长篇。片中她与马龙·白兰度出演对手戏,后者扮演一位美国南部的同性恋军官,苦苦暗恋着一名士兵。这是一部疯狂的双性恋议题的影片,其中一个角色甚至用园艺剪刀剪掉了自己的乳头,泰勒似乎是整个房间里最正常的角色。
一个始终感觉被损坏被侮辱的同性恋,一个性取向模糊不定的变态偷窥者,一个风骚美艳的少妇,一个所有人都认为是神经病的非神经病者以及比她更神经的亚洲仆人,这绝对是超越那个时代的题材,可是电影看起来总让人难以琢磨,如同我们去理解伊丽莎白·泰勒的另一部电影《夏日惊魂/夏日痴魂/去年夏天Suddenly, Last Summer》那样。原著是20世纪上半叶最著名四大同性恋小说之一。
《禁房情变》是美国南方著名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1917—1967)的主要代表作之一。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的南方军营为背景,主要讲述了两对军官夫妇、一位士兵之间的纠葛。上尉潘德腾外表威风凛凛,实则是个无能的家伙,他的妻子利奥诺拉和相邻而居的兰顿少校暗度陈仓南来已久。少校太太艾莉森饱受心灵创伤,处于身体和精神双重崩溃的边缘。二等兵威廉姆斯对野性而美丽的利奥诺拉暗恋不已,趁她熟睡之际夜夜潜入房间加以偷窥,而这时潘德腾上尉已经鬼使神差般迷恋上这位拥有健美体魄的普通士兵。在无法入睡的漫漫长夜里,艾莉森几次三番见证了黑影进入上尉家里的情景,终于有一次她冲到上尉的面前进行告发。懦弱而虚伪的潘德腾非但不敢去验证事实,反而道貌岸然地指责艾莉森的“疯癫”,致使她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不久死于心脏病。当威廉姆斯再次出现在熟睡的利奥诺拉身旁时,遭到了潘德腾的致命枪击,故事至此落下了帷幕。
导演约翰·休斯顿属于好莱坞片厂时代典型的“cut-to-cut”风格导演,即机内剪辑(editing in camera),没有单机拍摄时代许多导演“shooting for protection”的习惯。以前好莱坞用coverage这个词来表示对同一个场景的某种拍法,一个场景coverage次数越多,后期选择的余地就越大,但约翰·休斯顿一般只用一两个coverage,所以偶尔会出现镜头不够用。一般情况下,coverage越少的导演,平均每个镜头的持续时间(ASL)会偏长。比如马龙·白兰度驾马失败,狼狈地回家,伊丽莎白·泰勒去卧室探望他并问他马有没有受伤,这场戏100秒,只有四个镜头,可能只用到了同一个机位下两条master shot,另外插入一个马龙·白兰度的response shot。很节俭的用法,试想有的导演不用上八、九个正反打岂能甘休?所以在拍摄方法上,约翰·休斯顿是靠近约翰·福特John Ford、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这一极的,即精确、节俭;而另一极的导演应该包括罗伯特·奥尔德里奇Robert Aldrich、塞缪尔·富勒Samuel Fuller、安东尼·曼Anthony Mann和乔治·史蒂文斯George Stevens。
《禁房情变》可能是约翰·休斯顿最被忽视的一部杰作,有相见恨晚之感。当时约翰·休斯顿很想原著者卡森·麦卡勒斯亲自来改编剧本,但拍摄之际她病入膏肓,未能实现,第二年作家病故,两个多月后电影《禁房情变》上映,但当时的评论一般。
本片当然是部彩色片,金光灿灿的,但影像风格上其实更接近黑白片,chiaroscuro比色彩重要。(摄影师是意大利大佬Aldo Tonti,曾为若干部新现实主义扛鼎之作掌镜,当然这又是不同的风格。)
没细数片子里有多少叠化,反正极多,大多数场景转换都是通过叠化完成,想想,这是1967年的片子,新好莱坞已经快要揭竿而起了,为什么还这么老派、慢节奏,后来结合整个故事的情绪,再看看原著的第一段,就想通了:
“和平时期的哨所是个单调的地方。不是没有事情发生,但它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十分雷同。军事基地本身的总体规划增加了这种一成不变–巨大的混凝土营房,一排排整齐的军官之家,每一间都和另一间一模一样,体育馆,教堂,高尔夫球场及游泳池——一切都根据刻板的模式所设计。不过,哨所的单调主要是它的与世隔离和过度的安逸造成的,一旦男人踏入军旅,他只需亦步亦趋就可以了。与此同时,哨所里偶尔会发生一些不太可能再次发生的事情。南方有一个军事基地,几年前就发生过一起谋杀案。这出悲剧的当事人有:两名军官,一位士兵,两个女人,一个菲律宾人和一匹马。”
每场戏之间都用叠化,就是为了造成时光流逝、日复一日、度日如年、穷极无聊、十分雷同的印象。
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说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在《出租车司机Taxi Driver》里那段极为著名的对镜自白“You talkin’to me?”是受到《禁房情变》中马龙·白兰度类似表演的启发。
《禁房情变》里最好的算是音乐了把,约翰·休斯顿出了名的多才多艺,他也真是特别会用音乐。正好在《How I Makes Film——An Interview with John Huston》里找到了他怎么用音乐的,他在剪辑阶段,就配合着剪辑的调子选音乐,他极为痛恨装点性的音乐,音乐不应该只是去强调画面,音乐本身必须具有戏剧性功能,去讲故事。换句话说,音乐必须是独立的。最好的例子是结尾配合着电闪雷鸣的音乐高潮,完美。以及马龙·白兰度骑着老婆的爱马“火鸟”在树林里失控了,配乐接近完美。
本来马龙·白兰度在《禁房情变》里角色最早是定好由蒙哥马利·克里夫特来扮演的。但至1956年的一起严重车祸的车祸改变了蒙哥马利·克里夫特Montgomery Clift的生活。或许是这次意外彻底 击垮了蒙哥马利·克里夫特内心仅存的坚强,经过整形手术后,他的生活急转之下,他吸毒、酗酒和选择放纵的生活。在与马龙·白兰度一起拍完《百战雄狮The Young Lions》(1958)之后,蒙哥马利·克利夫特反常规的举动变得越发不可收拾,他甚至被人发现在大街上裸奔,而他的一些好友和制片人渐渐疏远了他。不过,幸运的是,他总是能够得到一些女性的无私帮助。
导演约翰·休斯顿在片场跟马龙·白兰度说戏。
1959年,伊丽莎白·泰勒为他在田纳西·威廉姆斯Tennessee Williams写的电影《夏日惊魂》中争取到了男主角的位置,遗憾的是,终日酗酒 的他显得与整个剧组格格不入,当导演和制片人想要炒掉他的时候,两位主演伊丽莎白·泰勒和凯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以集体辞演相要挟,才换回了他象征性的出演。1966年,伊丽莎白·泰勒又为蒙哥马利·克利夫特争取到《金色眼睛中的映像》的角色,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年仅46岁的他在7月23日匆匆离开人世,而那个角色最后交给了后来的马龙·白兰度,片中马龙·白兰度作为一名同性恋军官和伊丽莎白·泰勒共同演绎了一场处于痛苦中的夫妻生活片断,或许这也算是伊丽莎白·泰勒对远去的同志偶像蒙哥马利的一种纪念。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肉体、感情和友谊的伤害之后,这个孩子般的男人终于放弃了这个令他困惑不解的尘世。
法国版海报
http://i.mtime.com/4020546/blog/6041483/《郎心如铁》好莱坞黄金时代最美的男人和最美的女人演绎的悲伤爱情
http://i.mtime.com/4020546/blog/6028394/《夏日惊魂》是好莱坞拍过的最怪诞的涉及同性、邪恶等内容的电影
http://i.mtime.com/4020546/blog/5748171/《热铁皮屋顶上的猫》:维护传统家庭关系的舞台剧
http://i.mtime.com/4020546/blog/5673949/《欲望号街车》——解读美国物欲文明的核心代码
http://i.mtime.com/4020546/blog/5284157/“迷人野兽”马龙·白兰度
http://i.mtime.com/4020546/album/225783/《郎心如铁》海报剧照辑
http://i.mtime.com/4020546/album/225800/《禁房情变》海报剧照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