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天堂电影小组 – Mtime时光网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2751

曹操,你又穿越了吗?

$
0
0

      曹操这个人物真的被解读得过了,最近看了《关云长》中的曹操后,又让我加深了这种感受。似乎是从易中天开始,很多学者投身大众传媒掀起新一轮的三国热,以现代的眼光去重新审视三国人物成了一件很时髦的事,而这当中最戏剧的当属曹操。在传统的价值观里,曹操一直是唱白脸的奸臣枭雄,而在当下的解读中,曹操的形象却突然来了个180度的大逆转,越来越多原本对曹操一竿子打死的人又将之一古脑捧上了天,新近的一些影视剧中,曹操经常是摆出一副天下舍我其谁,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某样,即使干出有违道义之事,也能搬出大段道理,自圆其说,十分唬人。尤其是《关云长》中的曹操,被姜文演绎的十分霸气,就像梁山好汉一样,搞得我都开始怀疑枭雄是不是已经成了褒义。 

      我不禁想问:“曹操,你是穿越了吗?怎么就那么别扭呢?”

      曹操的银幕形象大都来自小说,而小说的成书年代是极其推崇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的,所以小说中明显是褒刘贬曹的。而现在来看的话,这种意味已经被消解了许多,曹操首先在主流学界被平反了,历史的客观环境和历史人物的功绩成了评判的新标准,而这就给了曹操新的翻身机会,曹操的功绩无疑是三国人物中最大的,首先,他统一了北方,维护了中央政权,于国家统一有功;其次,他抵御了北方的匈奴的侵略,于民族发展有功;最后,他的慷慨悲歌和“建安风骨”也算是一株奇葩,于中华文化有功。从历史的角度看,有如此丰功伟业的人貌似是不应受批判的,尤其是从现代成功学的角度来看,以成败论英雄,曹操当为英雄。但曹操的邋遢事也没少做,恩将仇报,嫉贤妒能,滥杀无辜,缺点一箩筐,可批评的面依旧很大,三国演义的笔墨已颇为浓重,就不再多说。不过学界的批判性解读到了大众传媒领域就成了一种普适性解读,或者说娱乐化解读,原始形象被消解的十分彻底,如果说以前的曹操在大众眼中只有一张白脸的话,现在的曹操就成了一张大花脸,电影也好,电视也罢,都毫不吝惜地将各种符号都贴在了曹操的脸上,于是就出现了今天银幕上这个别别扭扭的曹操。

      曹操的别扭体现在两个地方:穿着古装的人却经常大段大段地表演时装秀,说一些让人惊骇的话,直观感受上就穿越了,这是其一,也是最能引人发笑的部分;其二,曹操与时代的脱离感,即这个人处处所体现的矛盾,放佛他是一个采集了现代知识种子回去播撒的先知一样,不断地以进化论的观点去冲击古人淳朴的价值观。不得不说曹操的影响力还真是十分巨大,在电视剧的《三国》里,曹操还是潜移默化地去改变周围的人,慢慢帮助其穿越,而到了《关云长》里,一开始他身边的所有人就都穿越了,唯一未穿越的关羽就有效地激发起了观众的同情,忠义的化身反而成了羔羊,迷失在了深喑丛林法则的狼群之中。

      不管这个新曹操多别扭,但他足够抢戏,几乎每次出现都会成为热议的焦点。反观刘备,已经经常沦为打酱油的,名满天下,深得民心的刘皇叔似乎已不得今之百姓心了。对比两人的境遇就能明白今时今日传媒捧的是什么,大众又追的是什么。

      刘备是个有信仰的人,儒家的思想对其可谓根深蒂固,即使人心散乱,纲常崩坏的时候,刘备依然保持了难得的坚持,三让徐州是,屈居新野也是。曹操也是有信仰的人,曹操毕竟来自官僚世家,儒家思想对其影响应该也很大,否则他也不会去刺董卓,但是其道德约束也许没那么强,杀吕伯奢就明显暴露了其性格上最大的缺陷,所以他的信仰并没那么强烈,于是就有了争议。不过他比刘备更早地找到了一条乱世生存的捷径,按《关云长》里的说法应该就是狼行天下,强者生存,那么作为约束的道德框架自然可以松一松,毕竟是乱世嘛,等天下一统,就一切都好了。不过曹操终其一生都没有称帝,忠君这一儒家核心思想曹操还是不敢丢掉的。而到了《关云长》里,都觉得导演恨不得让曹操直接把皇帝干掉,狼行天下嘛,狼吃肉还有信仰吗?

      曹操的故事算是被现代的小说家们YY到了极致,终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曹操是穿越回去的才可以解释的通。《三国演义》作为一部伟大的小说,起码做到了一点,作者有自己的立场,人物也有自己的立场,立场和历史是相关的。而现今的三国故事,只是用并不统一的标准往同一个人身上套,古今中外的观点都杂糅在一起,就显得极不相称,人物严重脱离历史情境,历史和立场就都谈不上了,这也是现今历史题材影视创作上的一个通病。

      现在火的是曹操,而不是刘备,其实觉得挺悲剧的。刘备的信仰代表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这种东西已经在近代的一轮轮洗刷后所剩无几了,批林批孔批文化,批倒了旧的,但新的红色的信仰却随着文革的失败很快落幕了,盲目批判后,中国人已丢了信仰,而被剔除掉信仰之后的曹操正好迎合了现在的状态。曹操在乱世中成就比刘备大,是因为他更懂生存,但是千年之后罗贯中写《三国演义》并没有因为曹操成就大就对其歌功颂德,因为即便这么久过去了,人心依然有一杆标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一目了然。又过了一千年,曹操又被人拿出来大书特书,不过角度已然不同,今日看中的是曹操逐利的手段和生存的本领,至于内在的因素已经无法粘合在一起了,因为这个时代找不到能用来重新解读的东西。

      生存是乱世的事,现在是治世,不过如果人心乱了,由谁来治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2751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