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陆尼斯机场
第一天 5月9日
照例早上坐飞法航,巴黎转机,到尼斯已经是当地时间傍晚。着陆之后,lee就发现自己的护照丢了,打电话给法航办公室,未果。在国外丢护照可是麻烦,要去远在马赛的大使馆补办旅行证,大使馆工作时间紧凑,签证、证件办公时间只有星期二、三、五上午09:00-12:00,节假日休息。看来贵国的官僚,已经把大老爷做派的红旗插遍全世界了。
丢护照恼人,但还得做事。刚坐上电影节为媒体准备的大巴,就遇到了企鹅网的同仁,他们住的地方距离电影节主会场差不多四公里,每天在路上耗费的时间就超过一个多小时。相比之下,我们步行六分钟即可到达电影宫,算是舒服的了。
去年坐大巴到达戛纳,看到电影宫那一刻,激动地叫出声来。今年没叫,但是在心里也暗暗地大笑,又回来了!
住麦当劳后面,跃层,房子极小,需要挤五个人,客厅摆了一张床,加上一面放电脑的桌子,几乎没有转身的地方。从阳台向外望去,是一个小喷水池,经常有老外在这边玩闹,好在没有更多的噪音,也算是闹中取静。
听到了腾讯完成对华谊兄弟4.45亿元战略投资的消息,多少有点吃惊。收拾停当之后去吃饭,克鲁瓦赛特大道(LaCroisette)上还没有多少人,路南canal+的棚子还没有盖好,电影宫门前昏昏暗暗。我们告诉raorao,别看今天冷清,明天一切就都变了,这里开始灯火通明,所有的餐厅和酒馆都坐满了人,因为,戛纳电影节就要开幕了!
从卢米埃尔厅门前向下看
第二天 5月10日
倒时差,不算早起。去电影宫领证。
我的记者证
戛纳电影节等级制度森严,所有的观影、发布会都需要凭证入场,不同的证代表不同的等级,不同的证有不同的待遇。我是文字记者,最好的证是白色的,稍微差一点的是粉色加点。从权限来看,这两种证件差别不大,基本都是最优先,白证可能更多是一种地位的象征。再接下来是粉证(我的证)、蓝证、黄证。视频记者是绿证,摄影记者的颜色我忘了。如果到了蓝证这个级别,就意味着你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排队看媒体场,而且基本只可以在卢米埃尔和德彪西厅的二楼看片,一楼嘛,对不起,这是属于粉证以上的。
摄影和视频记者根本不能看片,文字记者也不能去Photocall给明星拍照片,但可以作为助理,跟着摄影记者拍红毯,前提是你要身着黑色礼服、白衬衣、领结、黑西裤,黑皮鞋,一件都不能少。
划分证件等级的依据有很多,一是你参加电影节的次数,二是你的媒体属性。一般来讲“Daily”的媒体要比周刊、月刊获得更高等级的证件。企鹅网去年第一次参加电影节,但因为属于即时更新的网络媒体,所以也得到了一个粉证。我们因为报道时间相对国内同行长一点,一共拿到了四个粉证。电影宫三楼的媒体箱就需要粉色以上的等级的证件才可以打开,箱子里面装着的是电影的宣传资料。
我只去过戛纳、柏林、威尼斯和东京四个海外电影节,论资排辈的事情,的确只有法国人干得出来,其他电影节都是一视同仁,也很少有因为满场进不去的情况。
领证,发书包,拿资料。今年是第64届戛纳电影节,书包上面密密麻麻都是“64”的字样,样子也不好看。地下的媒体服务区还有免费的苏打水喝,但这两个礼拜下来,我只在这里喝了一次。
开始干活。
犹抱琵琶半遮面
小猫王、john、raorao在电影宫门前做视频报道,lee去派拉蒙的办公室联系《功夫熊猫2》和《穿靴子的猫》采访,我拿着相机沿着克鲁瓦赛特大道拍照,这是每年的必修课,电影节期间,这条大街上任何一个可以悬挂广告牌的地方都不会空着,想了解新片最直观的消息,在还没有正式开幕的电影节,这些广告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好莱坞最扎堆,也最特立独行,几乎所有Studio的办公地点都在卡尔顿酒店,这座酒店门口不大的一亩三分地,摆放着《赛车总动员2》的两辆一比一尺寸模型,《变形金刚3》的视频在门前滚动播出,楼顶的广告牌是《蓝精灵》,《加勒比海盗4》的人物海报在高处一字排开,门前的小屋屋顶还挂着《牛仔与外星人》《超8》的横幅海报,对面卡尔顿海滩则立着《穿靴子的猫》中那个巨型靴子,过了两天,靴子换成了《碟中谍4》的广告牌。
沿着大街向西走,到了Le Grand Hotel,这里视野开阔,门前就是奥迪的巨型展台,还有正在施工的酒廊,展厅里面陈列着数款曾在电影中出现过的奥迪轿车,其中就包括《钢铁侠》和《机械公敌》中的概念车。此外,Le Grand Hotel向着海滩的一面,则被许多电影公司的小广告所占据,这其中就包括华谊兄弟和以香港为大本营的发行公司Fortissimo。
另外一个地标性的酒店是Splendid,《丁丁历险记》的海报就屹立在这里,再向西走,就回到了电影宫。
不是刚从电影宫出来吗?怎么又回去?
没错,我们要去电影市场逛逛。
电影宫门前海报上的唐·菲娜薇
在规模和影响力上,戛纳的电影市场算是全球数一数二的,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制片人、买家、发行商涌入五月的戛纳,共同目的只有一个,做生意。电影市场一共有三层,其中一个入口在电影宫的地下,穿过这部分的走廊,穿过天井上楼,还有两层,各个公司就好像展销会一样占据了大小不同的格子,星皓、安乐、美亚、影王朝、这些中国公司都占有一席之地,像发行工作室、我们发行、英皇则在电影宫外租了各自独立的办公室。电影宫东面的Splendid海滩则是“国际村”的所在,一个个帐篷并排挨着,帐篷上挂着国旗,代表不同的国家。
除了电影公司之外,许多国家的电影推广机构也会进驻电影市场,比如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KOFIC),日本电影联盟(UniJapan),台北市电影委员会都会针对本土电影,做集中的宣传推广工作。韩国人会制作“Who is Who”系列的电影人推广手册,一本讲导演,一本讲制片,以简介和访谈的形式介绍活跃在当今韩国的电影人。此外,对于像朴赞郁、奉俊昊这样的国际级导演,还会专门制作独立的手册推介,说是手册,但厚度和文字编排的细心程度,丝毫不亚于一本书。日本人则会将本土制作的电影集结成年鉴,发放给制片人和买家和媒体,一年一本,从不间断。台湾同胞除了将一年内制作的电影汇总推介外,还专门印制了名为“拍台北”的册子,鼓励外埠人士来台北拍片,并给予必要的政策帮助和指导。
中国的机构是中影集团海推公司,我们到的时候,展台还没有搭好,只摆着一部介绍鸟类的纪录片《天赐》的海报,海报主题就是一只鸟,除了片名有英文翻译,其余全是中文。去年我也来过海推公司的摊位,主打的电影有《孔子》《圣地额济纳》。今年他们主推的电影包括《钢的琴》和动画片《虎王归来》等片。
大国崛起
在电影市场我顺手拿了一本2011年全球电影市场的简报,中国的电影产量和票房曲线一路飙升,从数字上看,大国崛起指日可待。但实际如何呢,嘿嘿,心里都清楚。
小猫王下午去找施南生聊天,Nancy是今年评委,她简单谈了一下对电影节的看法,说了说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我们有了第一个独家专访。这个女人很不简单,用“优雅”这种很少形容当下中国女人的词介绍她都不为过,在以后的几天,我时常在路上遇见她,每次我们都会彼此打招呼,就好像熟人一样,但她根本不认识我。
艾娃·加德纳,她的身边写满了主单元片名
我和john去了1楼(就是中国人通常说的2楼)拍了一组卢米埃尔厅门前的照片,去年是评委会主席蒂姆·伯顿的手绘画,今年则是电影节与Kobal Collection联合举办的性感女郎图片展览,玛丽莲-梦露、丽塔-海华斯、伊丽莎白-泰勒、碧姬-芭铎等多位性感女星的珍贵照片全部亮相。
晚上终于见到了刘敏,真好,简单碰了一下最近几天的采访计划,我的时差症候群又上来了。
要睡了,明早11点,开幕片《午夜巴黎》媒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