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天堂电影小组 – Mtime时光网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2751

《观音山》专为范冰冰得奖而拍

$
0
0

 

 

 首先声明看到这个题目不要以为观音山是一部多么无聊多么刻意的电影,实际上《观音山》是一部像诗一样美的作品,而且承载了生死、青春、救赎、感情,以及尊严等很多厚重的命题。只是电影中的“南风”太适合范冰冰了,就如同一件衣服穿在身上,如果大家觉得很漂亮很合适,就会不自觉地用“量身定做一样”之类的话语来修饰。

    得承认有些人拍电影本来就不是为了赚钱,这个世界不仅有跺一脚就震出几亿票房的冯小刚们,还有一直用电影去传播普世价值、进行人文关怀,抑或启迪净化心灵的真正意义上的文艺工作者们。电影能赚钱能刺激电影市场发展固然是实力,但执着于艺术的灵魂们同样可敬,比如许鞍华,比如李玉。

    且不说多年前的《今年夏天》和《红颜》,其实令李玉不得已沉默了五年的《苹果》就是最好的例子。相比之下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字“Lost in Beijing”更加符合作品的主旨定位。北京这座城市给人的感觉太复杂了,你可以把它看成是天堂,因为它承载了太多的梦想和意气,你也可以把它看成是地狱,因为在这座城市,如果老爸不是李刚,就注定你要承受山一样的生存压力。“揾食难”这三个字,恐怕每个生存在北京的异乡人都有深刻的体会。

    电影《苹果》就将一个遭遇不幸的弱女子面对这座城市,面对人情冷暖时无助又无力的茫然深刻的表达了出来。只是观众都习惯性地被电影大尺度的场面所吸引,很少关注那透过电影发出来的嘶吼,一种对畸形环境和丑陋人性的质疑和愤怒。无论是因为那些真实的声音还是电影的一些戏份触犯了某些人的威严,才导致了这部迷失于北京的佳作被禁,但欣慰的是我们现在能看到《观音山》。

    李玉曾说过“不放弃表达比什么都重要”,她忠诚于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且可喜的是这位女导演现在也学会了如何更聪明地表达。电影《观音山》与《苹果》相比不再直白和愤怒,而是像一首诗一样随和却又深刻。

    三个少年一次又一次地偷爬火车,虽然连自己都不知道目的地,也不知道怎么再回来,但他们总是尽情地沉醉在风一样的旅程中,这是对自由的向往。也只有这种能让自己感觉到自己在“飞”的时候,他们才能忘记成长的烦恼,忘记生活的艰辛和困窘,甚至忘记自我的存在,这是一种超脱,也是每个人内心最深处的渴望。

    与这宁静脱俗的瞬间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他们三个人的生活,都跟家庭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面对现实生活,面对吵闹的酒吧和夸张的浓妆,都显得稚嫩又胆怯,但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因为他们要为自己的青春买单。但李玉最高明的地方不是展现出这些落榜青年不堪的生活,而是在电影最后借张艾嘉的抉择给出了所有人一个疑问:生命的终极意义是什么?是执着于荒诞的烦恼,还是获取心灵的解脱,无生无死。

    电影最后回城的车上,三个青年沉默了,他们在思考,同为观众的我们也会思考,思考人活着什么才是最值得珍惜的,他们在此刻也真正告别了懵懂的青春,开始正视自己的生命。可以说整部《观音山》前半部分是羁绊和找寻,后半部分则是救赎和启迪。李玉表达出了自己的声音,这声音中有质疑、也有控诉,但更多的还是善意而温柔地抚慰。当然这其中范冰冰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如果说整部电影就是李玉书写地一篇散文,那么范冰冰就是这散文中的最有力的文字。

    用啤酒瓶砸自己头部,又满头是血地吻女混混,范冰冰的眼神就像野兽一样凶悍,展现出一股男人都难以演出来的亡命气势,青春的极端和意气展露无遗。看到自己喜欢的男人跟妖艳的女人舌吻,她又黯然地流泪、愤怒又倔强地转身离开。伤心时,她依偎在张艾嘉的怀里,露出女孩柔弱敏感的一面。不得不说“南风”这个角色是一个非常多面又立体的银幕形象,表演难度高,性格情绪跨度大,但范冰冰却将这个角色塑造的有血有肉,充满力度。当然素颜演出青年的青涩感来就是她本身的美丽了,这也不是演技和化妆技术能弥补的。可以说观众看完电影之后能清晰地记得“南风”这个叛逆、意气、敏感、勇敢又美丽的女孩完全得益于范冰冰的才华和资质。

    其实也只有通过范冰冰这种有演技又有长相,又肯支持文艺电影的女星,《观音山》才得以完满动人。当然这也离不开李玉独到的眼光,但无论如何,就算是《观音山》真的为范冰冰量体裁衣,也无所谓了,最重要的是现在我们听到了电影里可贵的声音。 (龙笑/文)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2751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