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际浩劫》:特效超值,故事逊色!(导演,结尾呢?)
影评删节版刊登于北京青年报
评论《天际浩劫》之前先请看过影片的各位玩个猜谜游戏:在你看来,《天际浩劫》的成本有多少呢?1亿?8000万?5000万?3000万?1000万?要我猜的话,首先我会排除1亿,虽然影片特效镜头不少,也有大场面,但毕竟大场面的数量有限,此外整部影片场景都比较单调,室内戏较多,成本绝不会上亿的。然后我会在8000万和5000万之间犹豫,毕竟除了少数的超级漫画英雄系列电影,以及《阿凡达》、《变形金刚》、《哈利波特》等顶级大制作之外,其他有大场面的好莱坞科幻片都是这两种水准投资,例如《洛杉矶之战》和《生化危机》系列。最后我会考虑一下3000万,因为跟本片剧情模式和视角比较相似的《科洛弗档案》就是这个级别的投资。如果你的想法也是跟我一样的话,答案揭晓:以上全错!让人觉得最不可能的1000万才是正确的!意外吧?吃惊吧?想不到会有这么低吧?
那么,如何能做到“花小钱办大事”,既让观众充分享受到科幻片的商业娱乐刺激,又能事半功倍地做到这一切呢?本片的经验是这样的:首先,让特效镜头充斥全片,营造出大片的气势,同时通过导演的能力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本片导演施特劳斯兄弟是特效师出身,曾经给《300勇士》、《2012》、《金刚狼》等多部大片担任过视觉特效总监,营造视觉奇观的经验是足够丰富的,再加上这回不是给别人打工,而是给自己干活,自然会毫无保留地使出全部本事,让手头那点资金发挥出物超所值的效应。《天际浩劫》整部影片的特效镜头超过800个,特效生成的外星怪物和战舰随处可见,细节上的真实质感也很强,明显胜过《洛杉矶之战》中全片都形象模糊的外星人。人类被外星强光所吸引,脸部脉络变紫凸出的特效也很逼真,片中那个空战大场面也比较震撼刺激,美军各种飞机齐上阵攻击外星母舰,战斗尾声还有惊天大爆炸,单就这一个场面来说,绝对比只有一种美军直升机飞来飞去的《洛杉矶之战》强多了,也是让影片具有大片气质的最大亮点所在。
其次,尽量减少复杂的实景,把所有戏份都限制在几个场景内。因为光在特效上省钱还不行,如果场景变化太多的话,那就免不了大量的片场搭景以及室外实地取景的拍摄,也是非常耗钱的。所以本片就把80%以上的情节都在室内解决掉,剧情也巧妙地安排成几位主角困于室内在逃生与守候之间的反复挣扎。这种场景简单的室内戏是最省钱的,至于天台的场景也很好拍,无论是实景拍摄还是在摄影棚内用绿幕搞定,都费不了多大事。唯一一次主角们逃出大厦又无功而返的段落,场景也很简单,无非是几个停车场的镜头和大厦门口的镜头,几乎都不需要什么人工置景,只需导演在后期用特效把外星怪物加上就成。虽然本片跟《科洛弗档案》一样都是采用个人化视角展现外星怪兽进攻的灾难场景,但《科洛弗档案》是通过手持家用DV展现主角在不同场景中的逃生历程,而投资仅为《科洛弗档案》三分之一的《天际浩劫》就没钱这么满大街跑,而是设计了高倍望远镜这一道具,让主角们即便一直身处室内,也能让视角扩展到外面的各个角落,尽最大可能来丰富场景。
相对于极低的成本来说,本片的特效确实相当超值,很难想象换个导演用这点钱还能拍出更棒的场面了。但特效师出身的导演在讲故事方面的短板也暴露出来,在外星人设定上也有欠考虑之处。首先得称赞导演在外星怪物的惊悚感上是做得很不错的,恶心的吸盘和锋利的爪子,既有外星的奇异感,又有地球史前生物的原始感,恶心的造型充满侵略性和杀伤力,让人一眼看上去就有不寒而栗的感觉。尤其是外星怪物杀人取脑的场景更是将观众的恐怖感推到极致。但是,导演把外星怪物设计得过于强大,几乎到了不可战胜的地步,这让剧情失去了悬念,也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的期待感尽数丧失。片中外星怪物具有超强的自愈和再生功能,被打断的肢体还能自动接上,只要不被击中脑部根本不会死,而且即便脑部受伤,它们也能用地球人的大脑作为替换品重生。外星母舰也是如此,被威力强大的导弹击中也只是暂时坠毁散架,用不了多久就重新自愈合体。更不用说它们还能用地球人的大脑源源不断地生产外星军队了。面对如此“打不死”的外星人,地球人还能用什么方法保卫地球呢?观众看到这里也根本不会期待地球人最终还有获胜的可能,影片的悬念感就大大降低了。对比一下《洛杉矶之战》,虽然外星人也被渲染得诡异而强大,但并非不可战胜,只要瞄准致命处射击或者制造强力爆炸,是能够杀死它们的,即便是巨大的外星母舰也可以用导弹摧毁,这就让观众压抑的心情有释放的空间,而且一直怀有反败为胜、绝处逢生的期盼,但《天际浩劫》却把观众的期望值彻底杀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