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赎罪》是英国青年才俊导演乔怀特在继新版电影《傲慢与偏见》之后推出的又一部让世人瞩目的电影。正如电影的名字一样,赎罪成了本片主人公布里奥妮一生之中压在心头的痛,在她13岁那年的夏天里发生的故事。那时小布里奥妮正处于文艺细胞迸发的时期,爱幻想其实并不是文艺青年的错,但是由于她的幼稚,自以为是,对人偏见的认识,导致她犯下了致命的过错,后果也是极其严重的,她亲手葬送了自己姐姐西西莉亚和管家的儿子罗比的爱情,改变了她们俩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她自己的命运,需要她用一生来自我赎罪,即使是这样,也不见得能得到姐姐西西莉亚的原谅。
在1935年那个年代,英国贵族的13岁少女的小布里奥妮似乎处于情窦初开的年龄,酷爱撰写剧本,性情也很古怪,还带有点神经质。她很显然并不懂什么叫爱情,自然也理解不了热恋中的男女做出的一些亲密举动和相互之间说的一些特殊话语,所以当她看到了她不该看到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成了色情意味,管家的儿子罗比就成了一个大色魔,认为姐姐要受到他的侵犯,不久之后就发生了表姐劳拉被强奸的事情,正巧又被她撞见,幼稚的小布里奥妮就一口咬定强奸犯就是罗比,罗比就被蒙冤入狱了。
随着自己的年龄逐步增大,再加上姐姐西西莉亚的对她的怨恨,布里奥妮也渐渐地意识到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过错,随着二战的爆发,她放弃了上剑桥的机会,去医院当了一名护士,因为她知道姐姐也在医院当护士,她试图获得姐姐的谅解,正努力赎回自己的罪过,但是战争无情,罗比病死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中,姐姐也死于德军的轰炸,再加上表姐劳拉最终嫁给了强奸她自己的马歇尔,最终布里奥妮再也无法给罗比洗脱罪名,让两人爱人走在一起了。
步入老年的布里奥妮在内心深处仍然无法摆脱自己年幼犯下的罪过,战争早已结束,战争的创伤也得以修复,心灵的创伤却难于抚平,她决定要把自己的这段经历写成小说,最终还罗比一个清白,进行自己最后一次心灵的救赎,愿逝者的灵魂得以安息。
通过这部电影可以看出女人幼稚的代价,无疑是沉重的,但是难道只有年幼的少女才会犯幼稚的错误吗?显然不是,当今社会中,有一股不良风潮,在拜金主义的影响下,有些女性想出位出名,不通过正常的努力奋斗来实现,而是想走捷径,通过畸形的炒作:艳照门事件博取眼球,虽能暂时提高影响力,但也埋下了罪恶种子。我认为这也是幼稚的女人犯下的错误,这个代价最终还是需要她们自己来赎回的。
另外再说说这部电影的两处看点:
一、五分钟的长镜头
二战电影中反映盟军狼狈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电影还真不是那么多,罗比出狱参军后就碰到了盟军的大败退,他和几位战友来到了敦刻尔克海滩,等待后退到英国。导演乔怀特用了一个长达五分钟的长镜头来展现这场史无前例的大撤退的场景,他并没有用敌我双方你死我活的战争场面来展现战争的残酷,而是通过罗比在海滩阵地上的一次移动穿插,镜头一直跟着罗比来移动,通过罗比在海滩上的看到的一切来诠释这次撤退,他看到士兵们眼神无光,神情迷茫,人们行色匆匆,但又很无奈地等待,罗比最终也没有撤退到英国,他在第二天就病死了,成为这次大撤退几万牺牲者之一。这次长镜头的运用也足见导演的功力,虽然战争不是这部电影的主题,也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战争的大场面,而且具有战争史诗电影般的感觉,成为了这部电影的一大亮点。
二、类似意识流画面的运用
乔怀特在电影中拍摄了几个类似意识流的画面,其中一个应该是来衬托西西莉亚的内心的痛苦,我看到海边的背景画面倒是和《盗梦空间》里的海边场景很相似;另一个是罗比走在遍地开满红花(玫瑰?)画面中,显示了他的行走的背影,如果按我们以前的观影思维,觉得罗比肯定要走向光明了,故事可能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但导演可能用这个画面来暗示罗比生命即将要走向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