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讲述了两个年龄相差36岁的笔友的故事。Mary是个缺少关爱和友情的问题女孩,Max是个有心理疾病情感缺失的胖子。整部动画从Mary突发奇想要写信开始,她却不知道,这一封信改变了两个人的一生。
我不想过多的剧透,整部电影的基调灰暗悲伤,到最后我却没有象其他很多人一样泪流满面,兴许导演安排这样的结局会是最完美的。朋友在看到中途问我他们是否彼此相爱了,我摇摇头,我想即使到最后,他们也并没有爱上彼此,只是,他们内心深处都知道,彼此是互为最重要的人,是自己的精神支柱。
Max一度以为自己是个正常人,甚至连陪伴了自己多年的臆想出的朋友都后会无期,虽然匿名暴食者讨论会并没有减轻他的体重,虽然心理医生对他的教导他始终会尝试去遵循。Max仅仅觉得自己有点过于完美主义了而已。直到他收到Mary的书。一切的幻想梦想都被打碎,就如同扔出窗外的巧克力一样,支离破碎。
Max有自己的原则和逻辑,他善良偏执却不乏热情。他创作信词,给市长写信,他收留野猫,从不出言不逊,即便是在汤里发现盲眼老太的头发。一封封来信打乱了他的生活,Mary一直在期待他的回信,却不知此时此刻Max的内心正起伏澎湃,童年的不快,人格的缺陷,事业的不顺,Max甚至觉得作为一个精神病人有很多好处,例如误杀哑剧演员,例如如何去处理高额的奖金。
我们每个人都有理想,也许很多人和Max一样会把自己的理想记录下来,只是,Max的理想是那么渺小而微不足道。年复一年坚持同一组号码的彩票让max实现了最初的2个梦想,而一个真正的朋友却让max穷尽了一生去追寻。
看见他买来整仓库的巧克力,我悄悄微笑;看见他把钱赠送给盲眼老太,我轻声叹息;而看见最后所有的钱都被慈善家饱中私囊,我却只能哑然。我就仿佛剧中那个只存在了几秒的哑剧演员一样,明明看见了危机,却无力去改变。
整部影片,大段的时间是在展现max的生活,而另一条线,则是mary的成长。Mary最后的自信是不牢靠的,以致当她发现自己像个叛徒一样被定义的时候,她的生活也一蹶不振。好在对面的老头终于克服了对社会的恐惧,把邮包送到mary手上的时候,影片那一点点亮色险些让我落泪。
原本以为故事会继续下去,象很多喜剧一样,Mary和Max能在一起过上幸福的生活,甚至到了看见Mary背着孩子的时候我还是这样想的,只可惜,我早该猜到最终的结局。
影片里出现在Mary身边的每个角色都或多或少有着一些个人问题,Mary的母亲是个瘾君子,虽然导演没有交代她为什么会酗酒,最后她在小木屋里懊悔的眼泪至少让她内心清醒了一些;Mary的父亲有着近乎执着的爱好,甚至不愿和家人在一起生活;Mary的邻居不是恐社会就是口吃,似乎只有Mary稍微正常一点。
而影片出现在Max身边的人却为我们展现着钢铁森林里严重的社会问题。缺乏爱情的大龄男女,种族的歧视,人际关系的淡漠和环境的恶劣。影片里出现纽约的第一个镜头就是灰暗无光,自由女神都皱着眉头。而就是在这样一个不完美甚至有些让人遗憾的世界里,Max却有着对于完美的追求,这或许注定就是一个悲剧。
看到一半,我甚至会想,究竟不正常的是我们还是Max。兴许Mary和我们有着一样的想法,所以她才把Max的事情写进自己的书里,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一个背叛者。
Max是个老好人,这样的老好人在我们的世界里还有很多很多,虽然导演似乎有些许丑化了美国人,却在另一个角度把Max老好人的形象展现无遗。
Max最后醒悟的时候,旁边告之了我们信件的内容“没有人是完美的”,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Max最终忘记了乱丢的烟头原谅了Mary的背叛,只因为他明白了人无完人。
那本教自己识别脸色的书终于被翻出来,对着镜子做出笑脸,虽然不那么完美,虽然那么生硬,但是Max迈出了第一步。没有心理医生,没有恐惧。
Mary也许是明白了这一点,看着Max安静的微笑的脸,她才能笑着流泪吧。
高分,《Mary&Max》不负众望。
Max告诉Mary“You`re my best friend.You`re my only friend”。我想,那一刻,他的三个人生目标终于圆满。
晚安,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