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天堂电影小组 – Mtime时光网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2751

【影评】《鬼妈妈》:弥漫哥特式风格的惊悚诡异动画片。

$
0
0

  

  《鬼妈妈》又译《卡罗琳》、《卡罗兰》,香港译名《怪诞随意门》,台湾译名《第十四道门》。个人觉得这是一部适合成年人看的动画片,不是在于全片阴郁诡异幽暗、雾气弥漫的哥特式风格,也不是在于它部分惊悚的情节,而是在于它其实是写给成年人的童话,里面蕴含的一些深意孩子幼小的心灵还无法领会,而一些涉及到的问题非常具有现实意义,这些问题对小孩来说很悲哀,对成年人来说很无奈。

 

 

我们还是先来看四个关键词。

 

◆定格动画。

这是一部定格动画,也称停格动画或逐格动画,一种很古老的动画技术,我惊异于这种动画技术能够达到的效果也不逊于时下的3D电脑动画,它是一部堪称大制作的定格动画。

简单查了下定格动画的资料如下:

定格动画(stop-motion Animation)是通过逐格地拍摄对象然后使之连续放映,从而产生仿佛活了一般的人物或你能想象到的任何奇异角色。我们通常所指的定格动画一般都是由黏土偶,木偶或混合材料的角色来演出的。这种动画形式的历史和传统意义上的手绘动画(Cel Animation)历史一样长,甚至可能更古老。定格动画是一种特殊的动画形式,与手绘动画、电脑动画共同构成了现代动画的三大门类。

定格动画的劣势:定格动画最主要的劣势便是自由度相对较低。众所周知,越接近意识的形式变越自由,相反越接近物质的便越不自由,各种客观规律等的制约也就越多。由此说来,三大主流动画制作形式的自由程度排列便是:平面动画>3D动画>定格动画。

定格动画的优势:但同样的,定格动画也具备相当的优势,其最显著的优势便是制作人员门槛低,另外就是投资成本相对而言低廉。投资低廉的原因就是制作门槛相对而言比另外两种动画制作方式(平面和3D)要求低很多,甚至很多从业人员根本不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便可以直接上手制作。

 

◆亨利·塞利克 Henry  Selick

 

 

这部电影的导演亨利•塞利克,他最为人熟知的是他的成名作《圣诞夜惊魂》,他是一位非常怀旧的导演,一直拍摄定格动画,《鬼妈妈》上映后,被批评为“技术上非常落后的一部电影,看上去像是十年前的技术。”但亨利·塞利克的坚持自然有他的道理,虽然绝大多数拍摄手法和15年前拍摄《圣诞夜惊魂》时并无太大区别。但我觉得他试图竭力用他的暗系映像来展示原著的风格,仅这一点,就值得我们尊敬! 

《鬼妈妈》获奖颇丰,分别获得2009年第67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动画片提名;第82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提名;第37届安妮奖包括最佳动画导演、最佳技术设计等的10项提名,最终获得安妮奖最佳角色动画、最佳角色设计、最佳动画音乐三项大奖。

 

 

◆尼尔·盖曼 Neil Caiman

 

 

这部动画是根据奇才且一直被称为大帅哥的著名作家尼尔•盖曼的美国畅销小说《卡罗琳》改编的,他本人还担任了了这部电影的编剧。小说《卡罗琳》2003年获雨果奖以及布拉姆·斯托克奖。

尼尔·盖曼Neil Gaiman(1960--) 尼尔·盖曼是近十年来欧美文坛崛起的最耀眼的明星,被视为新一代幻想文学的代表。其创作领域横跨幻想小说、科幻小说、恐怖小说、儿童小说、漫画以及歌词。他的作品不但部部畅销,更获奖无数。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称赞他是一个“装满了故事的宝库”。《文学传记辞典》将他列为十大后现代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是《美国众神》,也是幻想类文学作品的奇葩。

 

◆哥特式风格

Gothic,哥特这个特定词汇,原先的意思是西欧的日耳曼部族。在18世纪到19世纪的建筑文化与书写层面,所谓“哥特复兴”(Gothic Revival)将中古世纪的阴暗情调从历史脉络的墓穴中挖掘出来。

何谓"Gothic"?首先,从字面上来解释,它包含了三种意义,第一,在建筑上的哥特式建筑如大教堂(cathedral),其最大的特色就是高大的梁柱和尖拱形的天花板与结构。第二,在文学上哥特是用以形容那些以黑暗寂寞地点(如荒废城堡)为背景的奇异、神秘之冒险故事。第三,哥特也代表一种字体相当华丽的印刷或书写风格。

所谓哥特式风格,具体形容就是:黑暗的恐惧、死亡的悲伤、禁忌的爱、彻底的痛苦带来的美感,简而言之,人类精神世界中的黑暗面。

这部动画片无论从场景的设置还是情景的营造,都具有哥特式风格的特点,而且有趣的是,它的电影海报也采用哥特式字体,非常华丽。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通向理想世界的门。

 

这部具有惊悚意味的动画片姑且不去深究它那些繁杂的象征意义,如扣子,象征封闭,囚禁;眼睛,是一个人灵魂的窗口。而给眼睛缝上扣子,象征囚禁一个人的灵魂,封闭一个人的精神世界;鬼妈妈,即坏妈妈、蜘蛛妈妈的手是钢骨架的。钢铁象征强硬而冷酷。骨架象征爱的缺乏,没有爱才会是只有骨架没有血肉;透视石是美味的太妃糖捣碎成粉末而得到的,象征着卡罗兰超越本我,获得心灵成长而得到的特殊能力,一种审视自我内心的能力。在梦里,卡罗兰看到的世界五彩斑斓,美轮美奂。但是透过这个石头看到的世界只有黑色白色,意味着清醒和反思;还有那只无处不在的黑猫,象征直觉,敏锐。它不是普通的猫,而是卡罗兰自己的直觉。卡罗兰自己的主体在梦里是意识,而那只猫在梦里则象征着她的直觉和潜意识等。

 

 

这部动画片向成年人提出了一个个引人深思的现实问题,即在俗世纷扰的成人世界中,如何营造一小片温馨的天空来善待关爱自己的孩子?父母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除了物质,精神上要给孩子什么?亲子间的互相尊重交流是否必要?孩子童稚的精神世界在成年人眼中是否真的那么可笑与不屑?如何与孩子很好的相处?如何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与关爱,包括精神上的愉悦?等等……

现代社会紧张而快节奏的生活,早已使“家”失去了它最初的本源,家已经不复温馨可爱了,家变成了一个冷冰冰,使人陷入孤独失落境地的所在,就如片中卡罗琳的家,雾气弥漫孤零零的灰色的房子里,房间墙壁污迹斑斑,到处摆放着父母因为工作无暇顾及整理的箱子,冷色调的房间凌乱不堪,几乎没有任何装饰,空洞冰冷的厨房,没有一丝烟火气,永远吃着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难以下咽的超市速食。

 

 

更主要的是没有人愿意听卡罗琳讲话,更没有人陪她玩,在这个本该温暖的家,卡罗琳却感到了父爱母爱的缺失,她的精神被禁锢,她的思想被封闭,家里压抑沉闷的空气导致这个寂寞的小女孩急需为自己的心灵找到一个释放的出口,于是那扇可爱的小门,给了她无限的憧憬与向往,于是门背后的一切暂时实现了她对家的所有的念想,一个五彩斑斓,美轮美奂的世界,亲切的父母,精美的食物,温馨可爱的房间,美丽的花园,许许多多的玩具……,所有这些几乎是每一个孩童的梦想,卡罗琳在一瞬间实现了,那种突如其来的惊喜与快乐不言而喻,于是那门后的奇妙世界使她有了家的感觉,即使那不过是黄粱一梦,醒来后她面对的依旧还是自己冰冷破旧的房间和冷漠的父母,她感到了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但是没有人相信她的奇遇,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孩子几乎是失语的,孩子的愿望是微乎其乎的,如卡罗琳的母亲狠心的拒绝买一副她喜欢的手套给她。这也映射出父母总是漠视与孩子精神世界的沟通与关爱,而仅仅只重视孩子的生存问题,如给他们吃喝住行,给他们接受教育,仅此而已,父母总是先入为主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安排孩子的一切,母爱衍变成一张无孔不入的披着温情面纱的大网,千丝万缕左右着孩子的人生,就如片中卡罗琳母亲一样,成为一个非常具控制性的母亲,处处管头管脚,管来管去,管得孩子好象完全不得自由,好象被绑起来一样,卡罗琳就感觉她的妈妈象一只蜘蛛,把她的精神世界束缚住了,她要寻求出口与解脱,她要用她纯真童稚的爱来拯救她的父母。其实孩子的愿望都很简单与单纯,她们需要的仅仅是得到尊重与爱。

 

 

但是,影片同时也向观众阐述了成年人世界的悲哀与无奈,卡罗琳的父母,邻居波宾斯基、福斯宝小姐和斯平克小姐等,这些成年人自身也生活在一个压抑沉闷的世界,他们也有各种各样的烦恼、心理疾病与心理障碍。卡罗琳的父母为了生活,努力的工作,无暇顾及孩子,她父亲大大的黑眼圈似乎说明成年人世界生存的危机感与紧迫感,作为孩子也应该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同样需要来自孩子的关爱;邻居波宾斯基不过是一个内心胆小如鼠,喜欢妄想的人,生活的不如意只有让他在妄想中寻求寄托;那对可笑的福斯宝小姐和斯平克小姐年轻时是演员,现如今人老色衰,却没有磨灭她们强烈的表演欲,那些狗狗标本是不是暗示她们急于表现自我而不得的自卑失落空虚的外化?

 

 

在影片最后,卡罗琳用自己的勇敢与爱,战胜了自己的心魔,拯救了自己的父母,一切变得温馨而和谐,生活本该如此!

让我们打开那扇通向理想世界的门,敞开心扉,生活也许就会变得不一样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2751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