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天堂电影小组 – Mtime时光网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2751

2010年必看影片之TOP3《The Social Network》

$
0
0


         2010年最火红的是什么?中国网民会回答:微博,世界则会说:Facebook。没错,几年前的科技预测真的应验了,SNSSocial Network Site)取代了一切,抹杀了Web1.0,踢走了Web2.0,连接全世界各式各样的网站,而Facebook甚至建立起超过5亿注册用户、流量全球第一的社交帝国。有谁能想到,这改变成千上亿人生活方式的社交工具,竟只是哈佛大学里一个“书呆子”为了报复女友而萌生的想法?Facebook越受欢迎,其创始人Mark ZuckerbergJesse Eisenberg饰演)就越受关注,关于他的“纪实”小说印了又印,关于他的电影去年一上映就大受吹捧。人人都在好奇这个现今最年轻的亿万富翁是如何发家致富的。

        尽管我在没有篱笆阻隔的地区享受它带的乐趣,利用它与朋友联系,甚至可以称得上成瘾,但因早已听说过“富翁”故事的来龙去脉,所以兴致“缺缺”。而且,人家本尊也发表声明,说这写得不是他,虚假的东西不能相信。再加上影片开头那类似于白痴的对话,书呆子兼宅男Mark终于被甩(他的作风怎会有人喜欢),PPS盗版的质量及字幕令人不敢恭维,故只能放弃不看。


    后来,社交网络的魔力不减,不仅独揽多项影展提名,更令Mark的扮演者(Jesse Eisenberg)一炮而红。不论是因剧情平淡无聊而饱受抨击,人家评委就是爱给它提名,甚至连在奥斯卡上也挤掉《盗梦空间》(Inception)及《黑天鹅》(Black Swan)的提名。

    终于打算看完它,让人小小失望。全片用的是平淡无奇的叙事手法,特意忽略人物内心的感受。而且,Mark的主演Jesse Eisenberg在此片的演技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释放,完全没有影评中什么空洞眼神的绝佳表现(这种东西随随便便让谁都能演),反而是被Mark背叛的好友Eduardo SaverinAndrew Garfield饰演)很有情绪的表现令我另眼相看。虽然导演是不失水准的David Fincher,不过叙事节奏真的令人反感。连那些所谓的“经典”台词,都是在极其状况外的情况下抛出的。比如:“Im CEO, bitch.”或是:“You are not an asshole, youre just try so hard to be.”都是很随意之间说出来的。不过,鉴于这奇怪的故事背景,出现这样的情况也不足为奇。既然大部分人物都是因为小说为了评论Mark这个人而虚构出来的,许多情况也不乏对于Mark个人的抹黑,但是这其中的韵味还是十分值得玩味的。废话不多说,分析下全片的人物们(打酱油的无关人员暂时忽略):


Eduardo SaverinAndrew Garfield饰)

    本片中他算是第一大悲情人物了,除了双胞胎两兄弟外,他即使作为Mark朋友,也成为Facebook发展过程中的牺牲品。不仅他的付出没有得到任何回报,甚至作为朋友最基本的“福利保障”也消失殆尽。他到New York赚取能为他和Mark两人未来提供保障的资金而不得不实习时,Mark却与Sean Parke在他的公寓中大肆狂欢,在他乘坐长时间的班机回来时,Mark竟然“忘记”到机场接她,让他苦等之余还必须冒雨返回。等到他回来时,他发现自己已经完全不了解公司的运作,友谊的地位也由Sean Parker取代,常人都会怒火中烧,就是因为这样,他的股份被骗取,成为名副其实的冤大头。为什么Mark屡次伤害他,他还三番四次地原谅他?在本片漫长的审讯过程中,还以朋友的“基本守则”不忍“诋毁”Mark呢?就是因为,在他心里,Mark是他真正的好友。即使不是这个原因,也是因为他的好友能有今天,很大部分要归功于他。所以,两人的对簿公堂,不如说是两个男孩在玩耍中的闹别扭,他们需要的,不是那些“小钱”,而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个地位,属于自己的那份东西。友情,是珍贵的,同样的也是脆弱的。Facebook上的好友,会比现实的好友更亲切吗?Facebook拥有好友成千上万,现实你就是个万人迷吗?这个虚拟的社交网络,考验的不仅仅是他们,也是身为观众的我们。显然,他们没有通过考验。因为,即使两个纯真的小男孩需要把事情闹大点然后握手言和,但是,他们身上那成人的一部分,会阻止他们握手言和,现实世界终究是残酷而邪恶的。对于Eduardo Saverin,他犯的最大的错误不是对朋友付出真心,而是交上了不应该付出真心的朋友。


双胞胎Cameron WinklevossTyler Winklevoss兄弟  (Armie Hammer分饰)




    作为第二场诉讼的发起人,同时也是本片第二大悲情人物,Winklevoss两兄弟可以说完全是与Mark形成强烈的对比。他们高大、英俊,是学校赛艇队的骨干队员,有显赫的身世与德高望重的父亲,凤凰俱乐部他们想进就进,是万千女孩的梦中情人,从小便不知何为失败。在发现MarkFacemash搞瘫学校网络时,他们“慧眼识珠”地找到他,希望与他“一同”创办一个可以改变世界的社交网站。在这里,发生了他们与Mark第一次也是唯一正式接触。他们热情好客、充满魅力,与看起来天真执着却又似乎冷酷阴险的Mark仿佛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或许Mark对于他们来说只不过是一个性格怪异但能赚取好处的天才,但正是这种天才拥有他们想要的一切,所以他们“毫无保留”地将那小小的创意告诉Mark,因为他们想不到,外表愚笨的(在有些人看来,不善交际的人智商总有一些问题)Mark竟然会将他们一军,将他们扫出未来的帝国版图。他们仿佛哈佛的模范生,不管是出生、毕业还是就业(哈佛的学生还真恐怖),永远都享受最好的待遇,永远呈现最好的一面,永远令人羡慕,可是就是面对恃才放旷的Mark毫无方法。所以当Mark在诉讼中趾高气昂地说:“If you can create Facebook, you create it.”他们无话可说。他们在赛艇比赛之中输了是本片的一个情节凸显设定,在这场智慧的博弈中,强健的身躯也无法掩饰他们输得彻底的事实。


Sean ParkerJustin Timberlake饰)

    Napster的创始人Sean可以说是Mark自小的偶像。他不羁、浪漫,敢于与正版音乐的老大们叫嚣,同时兼具花花公子的身份(正是这点让他找上了Mark他们)。虽然SeanMark儿时影响很大,但他真正掺和进来FB时第一次见面晚餐,短短的几小时“个人秀”就与Mark达成了“坚定不移”的合作关系。因为他和Mark有相似的“基因”,敢于反对传统,勇于执着梦想,不同的是,他更世俗一些,或者说更懂得享受生活一些。就是他建议将原本多余的“The”去掉,使Facebook名称更为简洁好记。但正是这样的作风,使得Mark在最后一刻抛弃他(他的股份却没有减少)。可以说,Justin Timberlake热情而富有张力的表演是本片的亮点,想不到他除了歌好听,演技也不错。


Mark ZuckerbergJesse Eisenberg饰)

        

    因为被女友甩掉,因为对凤凰俱乐部的不满,因为对各大宿舍服务器的不屑,而萌生出建立自己网站的概念,顺便在Blog上诋毁一下自己的女朋友。而这个“Facemash”最重要的公式便是由Eduardo SaverinAndrew Garfield饰演)提供。随后,原本可以一起坐享其成的二人,演变成需要对簿公堂、兵戎相见的地步,真是只能有难同当、有福难享吗?Winklevoss兄弟获得灵感,却隐瞒自己想自创网络的决心。Mark喜欢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渴望他人的认可与关爱,却象刺猬般伤害别人。只能用冷漠与神经质来伪装自己,因为他也惧怕伤害。好不容易在哈佛能有一班亲密的室友(虽然室友个个都像他一样活在自己的世界),好不容易有尽心尽力帮助他的Eduardo Saverin,他丝毫不在乎Eduardo Saverin的付出。就算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Facebook好友,他却失去了真正的好友,这是不是最大的讽刺呢?

    这种不近人情性格在尔虞我诈的硅谷很是受用,帮助他即使毫无商业运作经验也可以轻松上位(当然少不了Sean Parker的帮助)。不过,即使拥有了全世界的财富、世人的羡慕的眼光,失去了最珍贵的友情、爱情,还有什么意义呢?其实他最初的动机,就是为了报复女友及上流社会代表的凤凰俱乐部,说是报复,也太过了些,到底还只是为了吸引他们的注意,希望女友会回心转意。看到这,我不禁想起一个刺猬理论,Mark就是一只典型的刺猬,永远在不经意之间伤害他人,又永远渴望将温暖带给别人,只不过他的程度比较严重,只能永远在属于自己的小圈圈里生活下去,就算Facebook是他创造的,他仍然是失败的社交者。这个问题,同样也深深拷问着我们,你会为了金钱、荣誉,放弃本来属于你的友情、爱情吗?即使你成功了,即使你是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你会幸福吗?

        

    《社交网络》抛出的不仅仅是这个社会课题,因为资本主义的拜金普世观横行,金钱至上本就是现实世界的生存法则,但为了这本来能换来幸福的东西抛弃本属于自己的幸福,你觉得值得吗?Facebook的出现并没有改变什么,它只不过将这个问题更加激化,本片最大的亮点不是年轻富豪如何炼成,而是在这过程中,他会舍弃什么,他想要得到的东西他得到了么?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什么?Facebook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2751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