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撞车》,差点以为那就是美国导演拍得最高水准的群戏了,没想到在《撞车》之前的好多年,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就已经将群戏和平行叙事发挥到如此淋漓尽致的地步,绝对的叹为观止。
这部片子几乎没有明显的线索,甚至于在前半个小时里你完全不知道导演想要说什么,只是隐隐的觉得或许这几条线索会有某种关联,可是到最后还是失望。影片中的几条主线虽然有交叉,但是却不像《两杆大烟枪》那样为了交叉而做出种种铺陈。
60年代的神通与今天的神通之间有关联吗?
两个都得了癌症、都伤害过家人的老头子有关联吗?
唱Rap的小男孩,采访Frank的女记者,被Jim警官扣住的黑人女性...他们之间有与所谓的主角们有着何种关联?
影片给人物之间提供了太多的可能性,你会觉得或许导演本身也不知道他们之间会发生些什么,短短的24小时之内,一切都有可能,命运或许为之改变,甚至生与死也就在这么短的世界里裁决。可是之所以看了三个小时仍不觉得凌乱是因为导演从始至终都在给不同故事和不同人物之间穿插着同样的内核,或者叫做隐线,关于这个隐线的探讨有很多,个人觉得最主要的是忏悔和宽恕。
影片里面有许多段独白,但是最着重表达的是两段,一段是Earl临终前对男护理员的说的话,他那句It won't stop, so just give up...绝对是全片最能触动我的地方。不同于动辄被摆上电影剧本里的励志情结,老人在生命尽头所表达的则是一种宗教式的告解,人们最该学会的远不是争取,而是放下。大家可以回顾一下影片,这段忏悔词串联起了老主持Jimmy隐退回家、Claudia准备赴约、Linda准备自尽、Frank在门外犹豫这些场面,老人反复的、虚弱而心痛的念着:What did I do? 这就像是最独特的背景音乐,忏悔成了这个时候影片的主旋律,我们都知道,紧接着Jimmy就跟夫人坦白了自己的罪孽,Claudia则想跟第一次约会的男人袒露心事,Linda则用自杀来赎罪,Frank在最后也深为自己与父亲的疏远而难过。在下蛙雨之前,影片里的人物进行了一次集体的忏悔,结果不尽相同,但是影片的结局和高潮已经同时开始。
蛙雨的意义已经有人解释的很清楚了,可以参看http://i.mtime.com/linwill/blog/879198/,当然,本片所述事件还上升不到全人类受天谴的宗教高度,但我们莫不如将片中的人物网络就当做导演的一片“试验田”,他在这里检验和剖析人性,同时也给予他们一种另类的、神秘的解决问题的契机。青蛙让警察救下了昔日神童,阻止了老Jimmy自杀,让Frank在惊愕中送走父亲,又让Claudia和母亲瞬间紧密起来。总之,青蛙让这片“试验田”里的所有人不得已的停下来看看这个世界,问一声what the fuck? 与此同时,也会自问自己,还有什么值得纠结于痛苦,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够发生?
于是在后面的独白中影片又回到了最初的那个命题,一切离奇的事情都可能发,而我们似乎什么都做不了,只能被这个该死的世界,还有那些该死的偶然所玩弄。So it goes and so it goes like book says:we maybe through with the past ,but the past ain't through with us.
最后,蛙雨停住,世界恢复宁静,变化像潜流一般充斥在每个人的生活里,影片最后的段落导演选择了Claudia,这个在影片构思最初就蹦进他脑海里的女孩,权且把她的笑容当做蛙雨之后该出现的阳光吧。就这样,高潮停止,故事也这样结束,在最后一个小时的时间里,片子似乎一直在冲击着观众的神经,随时随地都有可能画上句号,可是却想不到事情还有那样诡异的转折,情绪跟着那样的转折起伏,就像经历了一次次的漂移,刚刚稳下神来,导演就喊了cut,剩下的便都是满脑子的回味了。
老Earl说:生命不是太短,而是太长。生命无常,但是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