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水》是由汤姆·提克威导演,本·威士肖主演的一部多国联合投资的重口味文艺片,在电影界的地位算得上是一部经典禁片。影片讲述了一个天生具有敏锐嗅觉的男子在长大后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不惜杀害13位具有独特体香的女子,以此收集他们的气味来制造一瓶只属于他的香水的故事。情节残忍,但却不乏一种神秘的气息感。其让我第一次产生了不知如何用文字来形容的心理体验,这种感觉就好像片中主人公不知如何用文字来形容世界上每一种气味一个道理吧。
站在中国人的立场看,《香水》作为电影在电影界跨越的东西实在太多,就电影而言,表现手法,剪辑技巧,背景音乐,映画效果以及演员高超的演技,这些软实力是中国电影在摆脱商业化后的文艺片里无法逾越的屏障。在思想方面,因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决定了这电影的深度是中国最高级电影创作者在短时间内无法跨越的。
《香水》就剧情而言,稍许平缓的节奏,波动频率极高的情节,以及在电影结尾高度颠覆中国人传统观念的表现手法……种种迹象表明,我输了。至少以我目前的水平,我无法找到电影的不足之处。电影全片用一种似乎变态的故事情节,表现了世上的爱和美对于平民百姓乃至高官贵族的重要性。这种爱与美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希少,因此导演,编剧,以及电影的创作团队才以这种几乎无爱的方式给世界传播爱。而不是以盈利为目的来创作《香水》这部电影,其出生纯粹是为了电影艺术而生。
电影时光网的评分8.3分,说明了在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心中处于中上水平。可那么好的电影,为什么只处于中上水平,他实际上不比《盗梦空间》差,但这得分我想还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作为一部禁片,他并不为很多中国人所熟知,无法否定的是,许多人看这部影片都是冲着禁片中性的成分而来的。在此要声明的是,禁片不等于性,如果这部分观众想要满足这方面的需求,去寻找一部AV绝对要容易得多。禁片之所以被禁并不是因为性,或者说仅仅因为性,而是因为电影传承的思想有违了社会主旋律,他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换句话说这不被接受的部分就是电影在观众心中只得了8.3分的原因,其思想颠覆了传统中国人对于电影所能表达事物的理解。而我介于此之间,我想给高分,但却因为理解的问题,找不到给高分的理由,并不是说他不好。
《香水》成本很高,投资达到了7500万欧元,近8亿人民币的投资在中国电影市场上是无法想象的。但却不以盈利为最主要目的,他的成本是肯定收不回来的,可见电影的创作者以及电影的投资方对于创作这样一部电影艺术作品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用这成本就足以衡量。但这在中国商业片发展的萌芽期,投资电影就是为了赚钱的思想横流于电影界之时,这种把电影作为一部艺术作品来创作是非常难得的一种观念,很值得我们这整个社会去提倡。这么多钱都用到哪了,我们来看一下。
影片全篇用实景或特效完全还原了18世纪的法兰西帝国贵族和贫民或贵或贱的生活,都被栩栩如生的展现在观众面前。其效果完全不亚于中国式的古装大片对传统人民的细致描述。这其中能够给观众的震撼,相抵于一件被摆放在博物馆中供人观赏的艺术品。效果非常好,达到了写实的效果,我甚至感受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在社会发展初期对劳动人民的迫害程度,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初期社会对劳动人民的迫害程度相比,真是生动极了,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势。在这样一种被描述的社会背景下,来给观众讲一件事,我想这事一定是能够给观众带来观影积极性的。这正好满足了电影能够给观众切身于其中感受其事的目的。而不同于粗制滥造的电影给给予我们的大量极其讨厌的乏味感。在这种正面积极的背景下,能够给观众推动这电影的意义在社会中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电影中这颠覆传统的表现手法,是在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而生的。无论我们接受与否,用高成本高质量不计盈利来创作电影这类艺术作品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全民族的电影创作者积极去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