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评分:4.5/10.0
有些时候,特工隐退的动机其实和妓女从良没有什么本质的分别,一个是为爱不要命,一个是为爱不要脸,摆明了都是后患无穷的高危选择。倒不是硬要否定“人人都有幸福生活的权利”,只不过杀手也好妓女也好他们都在上半辈子折过翼,下半辈子再想正经八百地过日子,老天可不会那么容易就从了他们。况且这些“扫把星”们的连带伤害往往是不可避免、极其严重的,轻者妻离子散,最后搞得家破人亡的也是大有人在。一句话,这些人,你伤不起啊。
《整编特工》大致讲了一个类似的特工坠入情网的既俗且烂的故事,作为一个卖座元素,好莱坞显然对其乐此不疲:《史密斯夫妇》、《碟中谍3》、《危情谍战》、《赤焰战场》等影片都有过或主或次的涉及,《整编特工》的中文宣传海报上甚至也打出了“继《史密斯夫妇》后最劲爆的动作喜剧”这样的概念。从成片看,这么讲是有理由的,比如说此类电影所必须遵循的黄金法则在《整编特工》中确实有迹可循:打人不打脸;命可丢、发型不能乱;香车、美女、肌肉型男,一个都不能少;杀杀人(次要)、谈谈情(主要);就便旅次游;随手可得的短枪长炮;阴谋论;They lived happily ever after……但如果就因此而期待《整编特工》能像《史密斯夫妇》一样带来高昂的肾上腺素,恐怕你就要铩羽而归了。大多数时间里,本片的震撼并不是得益于剧情的紧张激烈,而是来自于电影院音箱的高分贝轰鸣。
一部电影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当这个缺点大到足够毁掉这部电影时,就基本可以确定这是部烂片了。《整编特工》无疑是部烂片,而毁了它的则是影片骨子里透出来的不正经。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叙事的随意性。你可以说本片剪辑得如行云流水一般,但这也是流水账式叙事的特点。以《碟中谍3》作为参照,一样蒙在鼓里的妻子,一样为政府卖命的特工,一样紧锣密鼓的亡命之旅,如果用密不透风来形容《碟中谍3》,《整编特工》则充其量是“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妻子这里,丈夫杀了人哪怕你露出一点惊恐也好啊,适应能力也太强悍了吧!从职业上班女到职业打女的心理过渡,《整编特工》干脆全部省略了。丈夫这里,除了卖肉耍帅你还会干别的吗?电梯里站一个裤衩肌肉男已经是人家《失败者》玩剩下的了。特工的各种牛掰技能在《整编特工》中正式成为了爱情战线上的炮灰。艾什顿·库彻在影片里的角色更接近一个不知所以然的平民顾问,而不是受雇于政府的特工,因为即使是最蹩脚的特工,也不是随便抛出个CIA 的Logo、敲昏一个无名喽啰、飙上几次车就能搪塞过去的(这里就不与007作比较了,丢人……)。逃亡这里,能摆上台面的杀手们几乎和《邻家特工》里的俄国黑帮一样弱智,七个号称“杀手”的杀手连个退休特工都干不掉,真是侮辱杀手这个职业。姑且认为三年的潜伏生活磨平了他们的棱角吧,这样还能心平气和地看完影片而不至于感觉被低估了智商。
凡事都有存在的理由,有些烂片的确烂,可他们却烂得赏心悦目,烂得荡气回肠,烂得极具典型性(《电锯惊魂》系列,《惊声尖笑》系列……)。《整编特工》虽没那么高的造化,也倒不影响其提供一些小惊喜(可惜有些小惊喜到头来还是退化成了俗套,比如第一个杀手的亮相让人倍感意外,颇为惊喜,谁知影片竟不思进取将此手段连用六次,惊喜也就荡然无存了)。比如影片卡司方面,直接无视娶了差不多够当妈的黛米·摩尔的艾什顿·库彻,你会发现这里有汤姆·塞立克,他曾在《老友记》里出演Monica的前男友Richard,看到他是不是有种很怀念的感觉?而且,在《整编特工》里,他们依然在拿他的那撮胡子说事儿;还有凯文·苏斯曼,那位《生活大爆炸》里的漫画店老板,他那炯炯有神的宅男长相实在令人难忘,这回变身杀手……依然很宅男;最惊喜的是歌手Usher,天王的感觉在超市员工的制服里依然很闪耀。其实歌手客串甚至主演个电影已经不是很新鲜了,《速度与激情2》里的Ludacris,前一阵子《劫匪》里的Chris Brown和T.I.等等都属此类。至于Justin Timberlake,早已经在大银幕上如鱼得水了,让人相当期待的新作《坏老师》里他即将和卡梅隆·迪亚兹上演R级好戏。更有格温妮丝·帕特洛这样影、视、歌三栖的悍将,电影事业上凭借《莎翁情史》奥斯卡封后,参演大热美剧《欢乐合唱团》一展歌喉,格莱美上与Cee-Lo Green合唱《Forget You》,神马“女子无才便是德”,全都是滚滚浮云。唱而优则演,演而优则唱,互惠互利,何乐而不为呢。另外,还有某些跨行出演有时候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记得当年的《宿醉》里拳王泰森的表演在一定程度上也成就了《宿醉》的黑马表现。文体不分家,看来也真是这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