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天堂电影小组 – Mtime时光网
Viewing all 32751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2011新电影之可期待(十)之日本篇

$
0
0

 

第十篇

其实在之前的日记中已经介绍了3部日影了。但是鉴于我对日影的热爱,实在难以取舍,最终本篇日记扩充到15部,应该还有遗漏,更多关注我豆列吧。

xxhhcc说《让我们乘A列车前行吧》已经改到2012年上映了,那样的话,就换一部吧,原作未删,加一个伪字,加上一部真《丈夫得了抑郁症》,嘿嘿

1、《恋之罪

 

阵容:园子温执导,水野美纪、富坚真、 神乐坂惠主演。

怪咖导演园子温新作,太喜欢他的《爱的曝光》了,所以新片必然期待。从剧情上看,这又将是一部血腥加些情色的cult片。一个杀人案引发的故事。本片入围今年戛纳的导演双周。

另外,园子温的另一部《庸才》也正要开始制作,根据古谷实同名作改编。

预告片

上映时间:2011年11月

期待级别:★★★★☆

2、《一命

阵容:三池崇史执导,满岛光、 役所广司、市川海老藏、瑛太主演。

三池崇史新作,已经入围戛纳主竞赛。也译作3D版《切腹》这就再明白不过了吧。本片也是首部入围三大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3D真人影片。虽然后来说当时选片的时候看的是非3D版本

这个也没太多可介绍的了,经典的《切腹》重拍,三池崇史即《十三刺客》之后又一经典翻拍。配乐则是坂本龙一。

预告片

上映时间:2011年10月8日

期待级别:★★★★

3、《忍者乱太郎

阵容:三池崇史执导,加藤清史郎、林遼威、木村風太、 三浦貴大、寺岛进主演。

三池崇史向来以拍片快著称。这部同样由他执导,《忍者乱太郎》啊,这就是回忆啊!

预告片

上映时间:2011年7月23日

期待级别:★★★☆

4、《了不起的亡灵

阵容:三谷幸喜执导,西田敏行、 深津绘里、阿部宽、竹内结子、浅野忠信等主演。

三谷幸喜的新片又怎能不期待,应该又是那种群星云集的喜剧。看阵容又是一把明星。对他的电影,别的不敢保证,但是一定能保证好笑,不好笑退货哦。

上映时间:2011年10月29日

期待级别:★★★★

5、《东京公园

阵容:青山真治执导, 三浦春马、荣仓奈奈、島田雅彦、小西真奈美等主演。

青山真治新作,三浦春马、荣仓奈奈等主演。应该是一部有些浪漫的爱情故事,转剧情:一个以摄影家为目标的大学生受委托跟踪拍摄一个带着2岁大孩子的年轻主妇。辗转于东京的各大公园。拍摄中逐渐对她产生了感情,同时也包括朋友,亲人,过去的恋人之间的感人故事。

上映时间:2011年6月18日

期待级别:★★★★

6、《走私者

阵容:石井克人执导,妻夫木聪、永瀬正敏、松雪泰子、满岛光、安藤政信、 我修院达也、小日向文世等主演。

《茶之味》的怪咖导演石井克人新作,又是一堆喜欢的演员。转剧情:改编自真锅昌平的同名漫画,故事讲述了主人公砧凉介一心憧憬要成为演员,但缺乏行动力的他不但没能梦想成真,还欠下了一大笔债务。为了还钱,他找到了一份日薪5万的搬运工作,但他要运送的并非普通货物,而是想象不到的危险品……

上映时间:2011年10月22日

期待级别:★★★★

7、《白兔糖

阵容:SABU执导, 芦田爱菜、松山健一、池胁千鹤等主演。

sabu也是极喜爱的导演,又有可爱的芦田爱菜以及松山健一。根据同名少女漫画改编,转剧情:30岁单身的男河地大吉收到祖父的死讯而前往祖父家,在那里他遇见了一名6岁的少女。少女名叫鹿贺凛,是祖父的私生女,即是大吉的姑姑!

应该是笑点与泪点并存的那种

预告片

上映时间:2011年8月20日

期待级别:★★★★

8、《昔日的我

阵容:山下敦弘执导, 松山健一、妻夫木聪、 忽那汐里等主演。

山下敦弘新作,松山健一对妻夫木聪。转时光剧情:《昔日的我》根据川本三郎从事记者时积累的经验所撰写的原作改编成电影。故事以日本全共斗运动最为激烈的1969-72年作为时代背景,妻夫木聪饰演一名热血的记者泽田,松山健一则饰演革命活动家梅山。

预告片

上映时间:2011年5月28日

期待级别:★★★★

9、《阪急电车

阵容:三宅喜重执导,  中谷美紀、 戸田恵梨香、芦田爱菜、有村架纯、谷村美月、宫本信子等主演。

阵容同样很亮眼,又有 中谷美紀。根据日本女性作家有川浩销量超过24万部的畅销小说《阪急电车》改编。剧情见简介吧。

预告片

上映时间:2011年4月29日

期待级别:★★★★

(伪)10、《让我们乘A列车前行吧

阵容:森田芳光执导, 松山健一、 瑛太、贯地谷诗穗梨等主演。

森田芳光执导的话,应该又是那种温馨的剧情片,转剧情:在一家大公司上班的小町圭(松山健一),与在老家的钢铁厂打工的小玉健太(瑛太),性格截然相反,却有着共同的爱好。他们都是疯狂的“铁道迷”。一天,俩人决定在九州展开一场小小的铁路旅行,等待他们的是搞笑的意外以及友情的考验。

上映时间:2012年

期待级别:★★★★

(真)10、《丈夫得了抑郁症

阵容:佐佐部清执导,宫崎葵 / 堺雅人主演

佐佐部清的新作,堺叔和宫崎葵。多有爱的阵容啊。转剧情:影片改编自细川貂的同名漫画绘本,讲述了身患抑郁症的丈夫与一直支持照顾他的妻子之间真实而感人的生活琐事。

上映时间:2011年

期待级别:★★★★

11、《朱花之月

阵容:河濑直美执导,大岛叶子等主演。

女导演河濑直美的新作,已入围戛纳主竞赛,依然是奈良乡村的故事,不会差到哪去的。

上映时间:2011年9月1日

期待级别:★★★★

12、《手塚治虫的佛陀:美丽的红色沙漠

阵容:森下孝三执导,配音: 吉永小百合 / 堺雅人 / 観世清和 / 吉冈秀隆 / 折笠爱 / 竹内顺子 / 玄田哲章 / 水树奈奈 / 樱井孝宏 / 観世三郎太 / 黑谷友香

手冢治虫同名漫画改编,又有一群大明星配音,又怎能不期待呢。

上映时间:2011年5月28日

期待级别:★★★★

13、《吸血鬼

阵容:岩井俊二执导,主演: 凯莎·卡斯特-休伊斯 / 苍井优 / 凯文·席格斯 / 瑞切尔·蕾·库克 / 阿曼达·普拉莫

以岩井俊二在内地的人气,他的新片应该很多人期待吧。不过这部应该不完全算日影了,除了导演之外,更多的西方明星阵容,同时还是英语对白。

转剧情:该片讲述的是一个以嗜血变态杀手为主角的故事。男主角西门是一个外表平凡的年轻教师,平日悉心照料患病母亲,十分孝顺,但是他私底下却是一个变态杀人狂,他在网上的留言板寻找有自杀倾向的少女,然后约对方出来帮她们自杀,并在少女死后喝光她们体内的鲜血。

上映时间:2011年1月22日

期待级别:★★★★

14、《莫逆家族

阵容:熊切和嘉执导,主演:德井义实、 玉山铁二、井浦新

熊切和嘉的新作

转时光剧情:17岁就成为关东暴走族“神叉”王者的火野铁,现在为了养家成为了建设作业员度日。但是,对于现代社会的种种不公,从前只是保持沉默的火野铁已经无法忍受,他决定和同伴以家族的名义设立自己的规则……

上映时间:2011年11月

期待级别:★★★★

15、《轻蔑

 

阵容:广木隆一执导,主演: 高良健吾 / 铃木杏 / 大森南朋 / 忍成修吾

广木隆一新作,改编自芥川赏作家中上健次小说。据说仍然是纯爱系

预告片

上映时间:2011年6月4日

期待级别:★★★☆

十五部达成,期待十一吧。


【最近神马都在涨,木有涨过的东西有木有?】

$
0
0

 

 

 

神马都在涨。没有涨过的东西有些什么呢?

 

 

好大一部分都估计都会想到。工资没涨。什么什么的。

 

呵呵。来暴一暴那些东西没有涨把。

 

哎。其实我是想我张高点的。但是老是不张。

 

 

《小城之春》艺术元素分析

$
0
0

 

     小城之春》是20世纪40年代由费穆导演的一部影片,导演张艺谋说:我最喜欢的片子有一大堆,不能一一列举,就中国的电影而言,我最喜欢1948年的《小城之春》,我觉得这部影片在当时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我们今天看来,觉得还是不能跟它比较。而且更值得一体的是本世纪初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田壮壮集结了阿城、李少红、叶锦添等超级幕后班底将其翻拍过一次。可见小城之春的影响力。

   在看了很多的中外电影之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像美国他们有好莱坞式的电影观念,像欧洲他们的电影也有自己独特的美学特征。而我们中国呢?我们是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古国,我们的文化也一直以博大精深自居。然而我们的电影呢?我们看一下近些年来凡是在世界各大电影节获奖的中国影片,或多或少的都带有一些后殖民主义的倾向,这些导演成了西方人的眼睛。他们的影片以及他们影片中的中国不是一个真实的中国,他们迎合了西方人的观影趣味,失掉了民族文化的自我。然而怎样去表现我们民族的文化,中国电影民族化的出路在那里?或许我们可以从《小城之春》中找到一些答案。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写《小城之春》这部影片影评的原因之一。 
  一:从选材上看 
  1. 古老中国的灰色情绪 
  1948年的中国,刚刚从抗战的艰苦中艰辛突围,又进入国共两党之大决战前夜,那时的电影之都——上海,应运而生了为数不少的类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史诗性巨片。战争给民众生活带来的巨大破坏,爱情、理想、家庭置于大动荡年代的不能圆满,被导演渲染得淋漓尽致。《小城之春》选择的是一个不合适宜的恋爱故事,他关心的不仅仅是恋爱中的人,而是借助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之间展开的情欲战争,含蓄地传达了他对外来文化与中国所面临的问题的思考。 
  在看这部影片的时候,影片里面的那种古老中国的灰色情绪(费穆语)使我想起了巴金的《家》曹禺的《北京人》等作品。这部影片深入知识分子的心灵深处,塑造了必然要作为旧的封建社会的陪葬品的旧人戴礼言。处于新旧交困之中,在新思想与旧伦理斗争中充满矛盾和痛苦的知识分子如周玉纹和章志忱,无忧无虑没有负累而有着较为光明前途的一代新人形象小妹戴秀。积累制分子的典型形象。由此,《小城之春》折射了二十世纪前半世纪的时代文化特征,表达了一种文化忧虑和文化反思的沉重主题没透露了对显示中国及其文化历史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及绘制难去的困惑与迷茫。 
   费穆是按苏东坡《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词意境和韵致构思全片视听形象的。词中写道,花褪残红青杏小,子燕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声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词境中的哀怨感伤,黯淡怅惘,化为《小城之春》的淡墨山水小品,苦涩的茉莉香片。色淡而隐然可见内里颜色,味苦正如离乱年代坎坷人生。费穆拍片力求完美,速度一向较慢,而如此细致精美的《小城之春》只拍了三个月。费穆带着同病相怜的深切感受把它呈现在观众面前,几达物我两忘、得心应手的澄明心境。而作品的气韵,必将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疆界。 
  2.颓废的墙 
   1948年的中国,刚刚从抗战的艰苦中艰辛突围,又进入国共两党之大决战前夜。。《小城之春》选择的是一个三角恋的故事,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但是影片并没有放弃当时的时事,而是借助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之间展开的情欲战争,含蓄地传达了他对外来文化与中国所面临的问题的思考。这里我们要谈一下影片中的深刻寓意。 
   20世纪40年代末期的江南小城,经历了8年抗战,每个人的世界几乎都一派荒芜。戴家大少爷戴礼言,更是在沉疴中无可奈何地消耗着生命残余的能量。他每天起床后惟一要做的就是在废墟上搬着几块残砖,重建家园明摆着是不可能的事情,顶多也只能算是修修补补了。周玉纹总是在小城的城墙之上徘徊,她孤单的身影和无限开阔的天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而她期待的春天稍纵即逝,且永无来期。直到这个时候我们才发现费穆先生眼里的小城,完全是一个抽象的小城!没有街道,没有店铺,没有医院,甚至连邻居都没有。影片开头是在城墙上,结尾也是在城墙上。城墙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玉纹反复走在城墙上,与志忱两次的约会都是在城墙上。城墙成为小城或者小城的表象。不仅如此,城墙在这里还成为某种藩篱的象征。如果说传统中国的形象是一堵城墙,那么在影片的主人公内心深处还有一堵墙。由于玉纹和志忱始终未敢超越雷池。影片安守发乎情止于礼 
  二:演员的表演 
  在《小城之春》中演员表演的节奏很慢,影片是通过缓慢的形体动作来表意的,尤其是有时候通过对手的动作的特写镜头运用来表意,此外还通过节奏低抑,缓慢沉重,仿佛自言自语的独白,来表现任务的心情状态和情绪波动。 
   他是从火车站来的。他进了城,我就没想到他会来。他怎么知道我嫁在这里?”在周玉纹幽幽的叙述中,章志忱出现了。这个时候的玉纹并不在现场,惟一可以解释的是这些都是她的想象,她后来听章志忱讲述的,可她居然连细节都能到:她甚至知道章志忱的脚踩到了她家门口的药渣子!影片的视点是由周五纹对往事、对爱情的主观记忆来完成的。但是,它又不像一些影片,周玉纹的画外音并不企图把我们带回过去,而是一直引领着我们往下观看。看命运怎样捉弄这样一个有情有意的女人。很多时候,周玉纹的画外音会给人有两个视点的错觉:一个是费穆的,一个是周玉纹的。有时候这两个视点又重合在了一起。在这里,时间或者说记忆是可以由周玉纹根据自己的感受来任意组装和改变的,她的画外音有时是内心对白,有时是交代情节,有时是抒发情绪,有时则让你感到她正在与我们一起观看这部电影。 
  费穆为了能够传达出古老中国的灰色情绪,她将自己的戏曲电影的穿做经验应用到电影实践中去,饰演玉纹的女演员韦伟本身性格外向,是一个喜怒溢于言表的人。为了塑造有犹豫色彩的,内心充满矛盾的玉纹这个角色,费穆让韦伟学习京剧旦角的云步,从动作的行驶中寻找表意的元素,使影片上玉纹向志忱的几次走去,走来饱含意味。 
  三:从电影语言上看 
  1. 长镜头和单镜头创造性应用 
  在《小城之春》中,导演费穆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呈现出一种具有中国美学特征的含蓄性。但是这种美学特征有区别于好莱坞,区别于蒙太奇,也区别于巴赞的长镜头。他是一种独特的单镜头模式。 
  单镜头是一种情绪的连贯,单镜头与单镜头是叠加不是因果逻辑。单镜头的诗境内难往往和缓缓流动的摄影,景深的处理,中全景对情境的经营甚至音乐,旁白联系在一起。单镜头不同于美国电影里真实的幻觉营造,亦有别于巴赞的真实,同时又不同于苏联蒙太奇理论对影响的割裂。它最核心的问题是创造叙事的连贯性,制造现实的幻觉。 
  在影片中,当章玉忱来到戴礼言家时,礼言让仆人老黄去告知太太周玉纹。这场戏是最具代表性的费穆的单镜头。想通的场景,大致相同的调度,老黄一连跑了三趟。影片叠化了三次。费穆运用叠化的方式保持了玉纹情绪的连贯性。细致的体现了玉纹的心绪波澜。在这些单镜头中,饱含着导演在整部影片中追求的诗情心境。在单镜头的一咏三叹的叠加重复中,这种意味愈加浓厚。 
  同时在影片中长镜头内部饱含着丰富的人物调度。这些人物在导演的安排下恰当的把人物之间的那种微妙的关系传达出来。戴秀给志忱唱可爱的一朵玫瑰花一场,费穆用一个长镜头拍摄下来,气氛浓郁,意蕴深厚。周玉纹始终处于场面调度的中心,后景是戴秀和志忱,左后为止是床边坐着的礼言,前景是给丈夫弄药的玉纹,而她的眼神却留意着志忱,志忱也不时的回头望她,戴秀发现志忱走新又示意他。一个长镜头中,导演用横向移动表现,戴礼言、周玉纹和沈志忱三人始终都没有在同一个画面中出现过,总有一个人在画外,从而暗示出此时三人的微妙关系。这场戏,任务呢新复杂,目光交流频繁,关系敏感,戏剧性强,通过一个长镜头的徐徐展示,别致含蓄,韵味无穷。 
  2.中国传统美学的渗入和发展 
   王国维曾经在他的论著《人间词话》中谈到: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界者,即意境,学界普遍认为:意境是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是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费穆本身的诗人气质使他对意境的营造有着天然的创作力,也使得他与同时期的其他导演具有着鲜明的区别。在《小城之春》开拍之初,费穆将苏东坡的《蝶恋花》引为本片的心象蓝图,使他的镜头语言具有了中国文化写意的一面,营造出一种连绵不绝的古典意境,是导演想在战争年代中努力保持一种传统的文雅。 
  同时,费穆也在细节处理上精益求精,着力于将各种传统美学的元素融入其中,比如在影片中怎样表现玉纹和戴秀对志忱的情感,导演让他们两个人分别选用了兰花和盆景送给了志忱,使古典文化中借物言志”“借物寓情巧妙介入常规叙事线索中。 
  3 叙事节奏的缓驰有度 
  对应于中国传统诗词的意境,费穆刻意的将韵律的概念引入叙事节奏中,由于前人并没有做过类似性的试验,《小城之春》在当时不可谓不大胆而前卫。本片的故事线索并不复杂,与《魂断蓝桥》相似;时间跨度也并不大,相仿文德斯的《德州巴黎》;却时时让人感觉其叙事节奏的缓慢,一种隐晦而灰暗的气氛被营造出来,使它明显的区别与以上两部影片,究其原因,正是韵律的融入使它具有别出新格的艺术价值。 
  三 .灯光照明和镜头的运用 
  在灯光照明上,影片多使用暗淡的室内光或者朦胧的月光,从而营造出灰暗,朦胧的影调风格。在镜头的运用上,影片较多用全景和中全景镜头,特写镜头虽然有但不多。这种镜头的运用,就如中国传统国画的表达方式,营造一种画卷的气息,使整部影片的基调有一种中国戏曲般的柔美。 
  摄影机的运动是混满而流畅的,一般使用较长时间的摇镜头和移镜头。最为著名的如生日聚会那场戏,费穆是把摄像机放在两块木板上由人来推拉。正如费穆自己所言480英尺的镜头里有推有拉,可以说尽了电影技巧应有的能事。所以,通过行云流水班的摄影机运把志忱,玉纹,礼言戴秀四个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难言的苦衷和隐情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ps:非本人所写,以前给别人讲《小城之春》的时候,所用到的一篇范文,传上来与友们共享下)

 

【2011最新美国火爆动作猛片】【致胜一击】【DVD-RMVB/中字】

$
0
0




◎译  名 致胜一击
◎片  名 Knockout
◎年  代 2011
◎国  家 加拿大/美国
◎类  别 家庭
◎语  言 英语
◎字  幕 中文
◎IMDB评分  6.5/10 (30 votes)
◎IMDB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1691453
◎文件格式 DVD-RMVB
◎视频尺寸 624 x 352
◎文件大小 1CD 390MB
◎片  长 95 Mins
◎导  演 Anne Wheeler
◎主  演 Steve Austin  ...  Dan  
      Daniel Magder  ...  Matthew Miller  
      Jaren Brandt Bartlett  ...  Hector Torres  
      Emma Grabinsky  ...  Ruby  
      Tess Atkins  ...  Teresa Terrel  
      Samuel Patrick Chu  ...  Nick Wirthlin  
      Julian Domingues  ...  Joe Fielder  
      Scott Hylands  ...  Grandfather Charlie  
      Janet Kidder  ...  Christine Miller  
      Catherine Lough Haggquist  ...  Principal Lee  
      Benjamin Ratner  ...  Mr. Doyle  
      Bronwen Smith  ...  Mrs. Nasher 
      



◎简  介 

Dan Barnes是前职业拳击手,因为对于暴力的厌倦而退休。现在,他是学校看门人,并帮助学校一个总被欺负的学生。


◎影片截图











点此进入--下载地址1


点此进入--下载地址2


点此进入--下载地址3

近战——超越《三日危情》

$
0
0

继《三日危情》后的又一部“救妻”大作,个人认为比前者更为出色,首先摄影非常到位,光影结合,机理美感符合紧张气氛,镜头感非常优秀。其次,节奏非常明快,一丝都不拖沓,紧张非常,最后,情节诱人,凡人、盗贼对抗暴警,极具张力。

 

不容错过

《顺流逆流》:徐式“拔枪对峙”与“白鸽乱飞”

$
0
0

 

 

 

看一线导演的电影,最大的好处在于你永远不用担心它的拍摄手法,你只需要担心它的剧本够不够优秀,它的故事够不够跌宕起伏。而面对一个中规中矩甚至貌似平庸的剧本之时,那么导演的价值就在这里体现。他们往往能够“扶大厦于将倾。化腐朽为神奇”,力挽狂澜,点石成金。与其说《顺流逆流》是徐克继两部好莱坞电影后重拍港片的力作,倒不如说是其真实实力的体现。

在刚刚凭《狄仁杰之通天帝国》获得第三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的徐克,当年在好莱坞却是捉襟见肘,“走火入魔”地疯狂追求动作上刺激的视觉享受,重形式轻内容,电影中往往缺少人物的刻画和故事的把握,在独树一帜之前却首先被好莱坞同化,好在徐克回港重拾自己的风格,在《顺流逆流》中,故事情节方面明显有所改善,其塑造的人物性格更是亮点所在,而电影中徐克一贯快到连眼睛也跟不上的剪接更是层出不穷。而昔日的“最佳拍档”徐克与吴宇森两兄弟因电影理念不同而分道扬镳之后,一个在国内雄霸一方,一个在好莱坞独当一面。也正是在这个划时代的2000年,吴宇森执导《碟中谍2》在好莱坞杀青之时,带着大明星汤姆.克鲁斯回港宣传时,却也正因为徐克伤透了心,这正是因为这部徐克闯荡好莱坞数年后重回香港的一部大显身手的开山之作——《顺流逆流》。 

《顺流逆流》剧照“拔枪对峙”

客观地说,《顺流逆流》这部由徐克和许安共同创作的剧本并不算优秀,故事比较老套,并没有太多亮点,但是经由徐克之手,就大不一样了。在观看《顺流逆流》的过程中,你几乎感觉不到剧本上的缺陷,也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更有趣的是,吴宇森颠覆性暴力美学招牌动作“拔枪对峙”和“白鸽乱飞”也被徐克巧妙地运用到了电影之中,那句台词“‘现在我们平手’‘平手?’‘白痴!枪是用来杀人,不是用来说话的!’”,更是意味深长,嚼味十足。所以见此吴宇森也只能伤心地说:“以后我再也不会拍中文片,不回国制作电影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想必徐克也认真研究过吴宇森的电影,才能让这个“拔枪对峙”的效果丝毫不逊色与吴宇森,尤其是这个镜头上的剪辑处理的非常到位。这不能算是窃取,正好像“顺流逆流”其名一样,“顺流”“逆流”,或许在徐克看来,这是一种趋势,一种巧妙的借鉴;相反,这也是一种认可,颇有“疑义相与析,奇文共欣赏”之意。当然,“顺流逆流”的本身用意肯定是在电影本身上,这些不过是我们的幻想与猜测罢了。徐克与吴宇森虽然天各一方,恍如隔世,看似暗战不断,实则也并没有说得那么较真,所以在2009年,徐克的“电影工作室”获得亚洲电影节杰出奉献奖,吴宇森第一时间主动给徐克打去电话祝贺电话;同样,在2010年9月,也正是徐克替吴宇森颁发终身成就奖。生活总是要继续,从视象暂留原理到诡盘,从运动照片到活动电影机,从IMAX到3D,电影总是要向前发展,有人说徐克对电影的创新已经达到“超越自我”的程度了,这也并不是空穴来风。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种职业精神,“取人所长,为我所用”向来都是东方文化的一种优良传统,更何况是擅长“借古喻今”的徐克这样一个作品中充满民族传统文化低蕴的人。加之文化的容纳度和广泛度,目前几乎没人指责过徐克。而且甚至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即使所有的香港动作片都运用上这一元素也没什么不好,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式的根据实际的改进与创新当然更是受吾之所欢迎。 

《顺流逆流》剧照“白鸽乱飞”

看了《顺流逆流》我才发现,能完全吸引我的不再完全是那些好莱坞模式下的口碑优良的优秀外语片,很多国产电影,其实必然也有它们自身的优点,或者说是元素,甚至可以像“拔枪对峙”与“白鸽乱飞”这种甚至是推广,而由于大多数国产电影都淹没在大众的口水之中的惨淡,我也不得不替国产电影感到心酸,到底国产电影毁在哪里,这还值得探究。而其实很多国产电影的价值是为我们所低估的,就像《顺流逆流》,其很多地方丝毫不逊于某些好莱坞动作片,其很多地方可以看到在技巧和模式上的成熟,像这样的港式动作片其最吸引我的还有几个特点:其一,往往不会感觉到故事的沉闷与冗长,在看外语片的时候,尤其是剧情片,往往在很多时候会不知不觉让人感觉到疲惫与无力,拖拉甚至打瞌睡,这其中也有字幕的原因;其二,其实很多港式动作片在剪辑和音乐上也是非常流畅和到位的,为达到效果,长镜头、全景以及慢镜头、重复镜头也经常使用,往往最牛逼的剪辑和音乐能给人爽快与舒畅的感觉;其三,其动作设计往往追求的就是“真”、“险”,基本要求用真人真景拍摄危险动作,而非采用特技摄影或者使用道具制造虚拟效果,何况本身特效技术上的缺陷;其四,动作的夸大处理,比如说某人被一拳打飞数米远,咋一听很雷人,但经常合理的剪接,不得不说其动作视觉上的享受是很舒服的,至少我这么认为;最后,这类港式动作片的动作元素上往往融合了多种武术元素,就像MMA,一种混合性搏击,其往往包含了格斗、擂台、杂技、摔跤、剑术、体操、柔道,甚至是跑酷等等,巧妙加上功夫元素,五味杂陈,看得人眼花缭乱,华丽刺激,《杀破狼》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这既是港式动作片的缺点,也是它的优点。

在这个外语电影不断涌进的时代,想比那些好莱坞商业动作片,像《顺流逆流》这样的港式动作片却罕有地显得更适合我的口味。

 

帮“最爱”造一下势——红地毯和BTV首映礼现场照片(多图)

$
0
0

因为之前看过“最爱”的纪录片——“在一起”,所以一直有关注。可能电影偏文艺,票房会不好,不过走的也算是商业片宣传的方式了,而且从一些评价来讲应该还不错,希望大家关注,我也帮忙宣传一下吧。

 

五月五号的活动。

 

-----------------------------------

 

红地毯,我好不容易在地毯尾巴挤了个位置,只有他们接受简短采访的时候才看得到。
位置不好,经常拍到别人后脑和手臂。

 

距离较远,无闪光灯,效果一般。

 

 

冯小刚。戏份被删,好可怜,给他来一张。

 

贾樟柯。个人喜欢的导演,来一张。

 

吴宇森。很谦卑低调的导演,一直侧着身子,来一张。

 

 

高圆圆。有点不像,拍的几张都不好,挺多人喜欢她,来一张。

 

姚晨。欢呼声很高,我的福建老乡,得来一张。

 

左小祖咒。好多人不认识,“最爱”的电影音乐是他编的,摇滚音乐人。

 

 

主角

 

 

主创

 

下一页,BTV现场

 


 

 

上一页,红地毯

 

 

 

现场



刚刚上场去后台前的照片,抓拍,模糊。

 

 

主创上场

 

 

郭富城重现“对你爱爱爱不完”

 

 

章子怡(点开应该有大图)

 

 

请关注艾滋病人

我之前看过最爱的纪录片“在一起”,在北师大放映的,蒋雯丽和纪录片的导演赵亮来了现场。
纪录片里有小男孩家中拍摄的片段,他父亲不让他在汤里夹菜,只能别人夹了给他。片子拍摄结束后,他父亲的观念也改变了。

艾滋病毒不会通过唾液汗液传播,仅母婴传播、性传播、血液传播三种方式。

 

 

要送玫瑰,顾导被折磨得很痛苦

 

看起来像要结婚似的

 

给主持人来一张

 

自己感觉抓拍得不错的一张。好像牙露得有点多了,呵。

 

因为大家靠得太近,原图右侧是郭富城的半只手臂,后面还有台上一对情侣之中男的一张脸,用PS处理了,还不错吧,不说应该看不出来。另外再用光影魔术手做了LOMO处理和加了边框。

 

PS前后对比图

 

电影闲话 之 浅谈名著小说改编电影

$
0
0

      名著改编成电影总会是一种吃力不讨好的风险行业,大抵还是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老生常谈确实有其道理。一不小心越过了读者的底线,电影终究会被无尽的口水所淹没。只是,这种模糊不定的底线到底在哪里呢?

 

  先看看一些不成功的案例。

 

  2005年有一部人人都期待的《长恨歌》上映之后,却是闷雷一声响,不仅电影的票房、口碑双线下滑,而且硬是将一代香港天后往死胡同里拽,结果息影3年。尽管郑秀文当时投入了极大的心力,人们还是指责一个香港潮流天后没能演绎出百分百的上海弄堂的风情。只是,所有人都将矛头指向了郑秀文毫无说服力与灵气的表演,殊不知电影最大的问题是在于脱离了原著的意境与精髓。原著里,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在舒缓地叙事中娓娓道来,宛如一段上海弄堂的史诗。其中出现的人物众多、情感细腻,并非115分钟可以表现得完整的。因此,大刀阔斧的改编在所难免。以最终上画的电影的成色来看,导演已经使出所有的招数,竭力刻画上海弄堂的风骨,却明显力不从心,最后干脆直接将文字显示在荧幕之上。人物匆匆上场,又迅速离场,只叫我们看得云里雾里,更何况一些未读过原著的观众。而电影缺少的亦只是一种历史大背景下爱恨情愁的磅礴大气,绝非小家子气的儿女情长。

 

 

  对于2010年由陈英雄指导的《挪威的森林》,不论是选角,还是剧情的设置,都已是伤透了大千读者的心。还有那部嬉笑哭闹不明所以、却有1亿多人民币票房的《杜拉拉升职记》,完全看不到原著中的职场奋斗史,而只有情欲与物欲的俗气。这些改编的灾难,我都不忍称说,一笔带过罢了。

 

  然而,改编成功的电影,同样如恒河沙数,令人津津乐道。

 

  在初次拜读米兰·昆德拉的那部惊世之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时,我便在想,改编的电影要怎么拍才能表现出原著中那种思哲的探讨。而且原著精彩的倒叙的手法,绝不是单单靠电影的闪回等技巧就能敷衍了事的。待到看完改编的《布拉格之恋》之后,我确实也沉浸在电影的气氛中,体味到了小说的意境。不得不说,电影的选角很到位,历史的穿插很清晰,叙事不急不缓,该删的要删、该表现的也要添加。更额外为我们还原了卡列宁的微笑。这样的改编,就算不是十全十美,至少也瑕不掩瑜。如此这般,长篇小说也不在话下,拍得好看,人人都乐意。

 

 

  被誉为华人之光的李安导演,在他的执导筒下,改编名著的获奖电影竟也不算少数。如果说1996年上映的《理智与情感》的成功,还有一半的功劳得益于原著的精彩、以及艾玛的剧本改编得漂亮,那么2005年引领“断臂”风潮、更拿奖无数的《断臂山》可以说是影史上的最佳改编之一。当然,也还少不了那部武侠巨制《卧虎藏龙》。至于《色·戒》,不管你喜欢,抑或反感,它确确实实是把张爱玲的一部短篇拍得饱满细致、而又荡气回肠。我想,李安改编名著小说的电影能够受到欢迎、赞许,不仅在于导演很好地借助了小说这一个绝佳的故事模板以抒怀,而且还关乎导演自身的艺术造诣。能将文字意象语言精准地还原成电影影像语言,这是一种气度与能力。而最关键的还是导演升华了原著的主题,突出了原著意境的写意,又配以电影的写实与技巧。

 

 

  而由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电影《蒂凡尼的早餐》,其结局虽然与杜鲁门·卡波特的原著大相径庭,但是电影对“浮华与梦”这个主题的把握依旧很得人心。姑且不谈电影将那样忧伤的小说故事好莱坞喜剧化是否尊重了原著。然而,电影很恰当地借助了“蒂凡尼”与“花斑猫”这些原著中也反复出现的隐喻,至少亦不过不失。再加之奥黛丽·赫本强大的气场与魅力,这部电影注定会是改编电影的成功范本之一。

 

 

  至于诸如《指环王》、《哈利·波特》这样的魔幻史诗,它们更是直接刺激了导演们的想象力。那些电影中宏大的场面,以及原著里深刻的主题,怎么拍都会好看!

 

  一言以蔽之,原著小说改编成出色的电影,最关键的还是在于电影对原著主题的把握与突出、人物的丰满与深刻、意境的传承与营造,而不完全关乎电影删了多少内容、又添加了多少故事。而观者、抑或读者的底线,只是在于电影创作者对原著的尊重,以及引起共鸣的理解。我想,这样的改编,至少不会被无故地笑骂吧。

 


求牛人指点电影名:一部关于人格分裂的犯罪电影

$
0
0

      几年前看的,内容记不太清了,情节大致是一个警察追查一个绑架还是凶杀的凶手,这个警察小时候过得很悲惨,有过被捉弄锁在偏远荒废小破屋的经历,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小女朋友,后来失去联系了,长大以后再次遇到,于是带着她一起找线索,追查凶手,那个凶手貌似喜欢在一个废弃的大工厂行凶。不过结局非常意外,那就是警察最后发现那个凶手其实是人格分裂的另一个自己,而女朋友则是他从小想象出来的,并不存在。

      具体是不是警察我也不记得了,又好像是神学院的学生(⊙﹏⊙b汗),他住的地方有那种很古老的电梯,影片有很多他带着女友坐电梯的情节,而小时候住的地方则有很多报纸。

      好吧,我知道我描述得很混乱,因为我对这部电影的记忆就这么混乱,最近找了很久片名而不得,故各位电影达人指点,谢谢了!!!

简评《关云长》

$
0
0

    说出来不怕您笑话,我没看过《三国演义》,对于那段群雄争霸、狼烟四起的历史也只知道个大概,如赤壁之战曹操败于刘备与孙权云云,在细节一点就不甚明了了。看了这个《关云长》之后,我就在想是否导演或者编剧也未曾拜读过罗贯中先生的大作,这样一部电影,只要是个中国人就都知道它是在扯淡。

    导演的初衷是拍出一个与以往银幕形象完全不同的关羽,一个仁慈、有情有义、心怀天下的武圣。这一点他的确做到了;片中的关将军,处处体现着一个英雄应有的高尚品质,处处彰显着他的人文关怀。儿女情长,以致英雄气短,最后沦为悲剧。在他表达出自己想要回家种田、放牛的想法时,我想起了《角斗士》中的马西莫斯将军,二者有些许雷同的心境,一样的悲剧英雄。但拿《角斗士》与《关云长》来做比较是非常不合适的,前者是一部气势恢宏的史诗巨作,无论是在艺术还是在商业上都有很深的造诣;而后者只能算作古装动作片,一部让人看过就忘却的爆米花电影。

    这是一部讲忠义的电影,很明显,古人的那一套已经不适合现代人的口味,为了让年轻人更容易接受,导演在里面加入了很多现代的东西。这并不是艺术,只是对票房、对市场的一种妥协;这样做也并没有错。可在这一点上,本片明显比不上陈凯歌的《赵氏孤儿》;现代价值观和语言特色的不恰当介入让电影有些不伦不类,充满历史厚重感的画面和随处可见的戏谑搭配得十分不协调。就像一个人,上面穿的是一件阿玛尼的西装,下面却是一条土布棉裤加一双运动鞋。

    为了让大家知道关于也是一普通人,也有自己心里最隐秘、最柔软的一块,导演在本来还显生硬的剧本上又硬生生地加入了一个女性角色,一个花瓶角色。两个纯爷们之间的纠葛完全被这个女人给破坏了,她就是一小三,横贯在曹操与关于之间。小三的出现是的剧情开始失控,一步一步走歪,最后完全脱离轨道,发展到关羽要杀皇帝,曹操也指着小皇帝的鼻子表示平了天下之后就杀了他这等架空历史的大笑话。在这样一部纯爷们的电影里,是不需要小三过多干涉的。

    影片最出彩的地方不是甄子丹洒脱勇猛的动作戏,而是姜文入木三分的表演。霸气外露的姜老师完全掌控了影片的节奏,一句反客为主,大盖甄子丹的风头,气场十分强大其他人一律沦为陪衬。姜老师将两个大男人之间的惺惺相惜表现得朦胧之极,令人忍俊不禁。而整部电影的高度也就此为止,没能再向前半步。

    国产片的质量一直为世人诟病,这一部也不例外,剧情上的硬伤是不能被原谅的,再加上人物刻画等方面的短板和与导演前作《无间道》之间的对比,整部电影都让人失望之极,痛苦之极。

【神经呓语】兄弟情义!!!

$
0
0

我很淡定,只是有感而发。。。点开音乐,往下看。。。

 

 

 

 

1.自入洪门之後,尔父母即我之父母,尔兄弟姊妹即我之兄弟姊妹,尔妻我之嫂,尔子我之侄,如有违背,五雷诛灭。 


2.倘有父母兄弟,百年归寿,无钱埋葬,一遇白绫飞到,以求相助者,当即转知有钱出钱,无钱出力,如有诈作不知,五雷诛灭。 


3.各省外洋洪家兄弟,不论士农工商,以及江湖之客到来,必要留住一宿两餐,如有诈作不知,以外人看待,死在万刀之下。 


4.洪家兄弟,虽不相识,遇有挂外牌号,说起投机,而不相认,死在万刀之下。 


5.洪家之事,父子兄弟,以及六亲四眷,一概不得讲说私传,如有将衫仔腰平与本底,私教私授,以及贪人钱财,死在万刀之下。 


6.洪家兄弟,不得私做眼线,捉拿自己人,即有旧仇宿恨,当传齐众兄弟,判断曲直,决不得记恨在心,万一误会捉拿,应立即放走,如有违背,五雷诛灭。 


7.遇有兄弟困难,必要相助,钱银水脚,不拘多少,各尽其力,如有不加顾念,五雷诛灭。 


8.如有捏造兄弟歪伦,谋害香主,行刺杀人者,死在万刀之下。 


9.如有奸淫兄弟妻女姊妹者,五雷诛灭。 


10.如有私自侵吞兄弟钱财杂物,或托带不交者,死在万刀之下。 


11.如兄弟寄托妻子儿女,或重要事件,不尽心竭力者,五雷诛灭。 


12.今晚加入洪门者,年庚八字,如有假报瞒骗,五雷诛灭。 


13.今晚加入洪门之後,不得懊悔叹息,如有此心者,死在万刀之下。 


14.如有暗助外人,或私劫兄弟财物者,五雷诛灭。 


15.兄弟货物,不得强买争卖,如有恃强欺弱者,死在万刀之下。 


16.兄弟钱财物件,须有借有还,如有存心吞没,五雷诛灭。 


17.遇有抢劫,取错兄弟财物,立即送还,如有存心吞没,死在万刀之下。 


18.倘自己被官捉获,身做身当,不得以私仇攀害兄弟,如有违背,五雷诛灭。 


19.遇有兄弟被害捉拿,或出外日久,所留下妻子儿女,无人倚靠,必须设法帮助,如有诈作不知,五雷诛灭。 


20.遇有兄弟被人打骂,必须向前,有理相帮,无理相劝,如屡次被人欺侮者,即代传知众兄弟,商议办法,或各出钱财,代为争气,无钱出力,不得诈作不知,如有违背,五雷诛灭。 


21.各省外洋兄弟,如闻有其有官家缉拿,立时通知,俾早脱逃,如有诈作不知,死在万刀之下。 


22.赌博场中,不得串同外人,骗吞兄弟钱财,如有明知故犯,死在万刀之下。 


23.不得捏造是非,或增减言语,离间兄弟,如有违背,死在万刀之下。 


24.不得私做香主,入洪门三年为服满,果系忠心义气,由香主传授文章,或前传後教,或三及第保举,以晋升为香主,如有私自行为,五雷诛灭。 


25.自入洪门之後,兄弟间之前仇旧恨,须各消除,如有违背,五雷诛灭。 


26.遇有亲兄弟与洪家兄弟,相争或官讼,必须劝解,不得帮助一方,如有违背,五雷诛灭。 


27.兄弟据守之地,不得籍故侵犯,如有诈作不知,使受危害,五雷诛灭。 

28.兄弟所得财物,不得眼红,或图分润,如心怀意念,五雷诛灭。 


29.兄弟发财,不得洩漏机关,或存心不良,如有违背,死在万刀之下。 


30.不得庇护外人,欺压洪家兄弟,如有违背,死在万刀之下。 


31.不得以洪家兄弟众多,仗势欺人,更不得行凶称霸,须各安分守己,如有违背,死在万刀之下。 


32.不得因借钱不遂,怀恨兄弟,如有违背,五雷诛灭。 


33.如奸淫洪家兄弟之幼童少女,五雷诛灭。 


34.不得收买洪家兄弟妻妾为室,亦不得与之通奸,如有明知故犯,死在万刀之下。 


35.对外人须谨慎言语,不得乱讲洪家书句,及内中秘密,免被外人识破,招引是非,如有违背,死在万刀之下。 


36.士农工商,各执一艺,既入洪门,必以忠心义气为先,交结四海兄弟,日後起义,须同心协力,杀灭清朝,早保汨主回复,以报五祖火烧之仇,如遇事三心两意,避不出力,死在万刀之下。 

誓毕,众人同声发愿:「立誓传来有奸忠,四海兄弟一般同,忠心义气公候位,奸臣反骨刀下终。」 

【2011最新韩国火爆恐怖悬疑大片】【丛林的鱼2】【DVD中字】

$
0
0




◎译  名 丛林的鱼2/丛林鱼2
◎片  名 Jungle Fish 2
◎年  代 2011
◎国  家 韩国
◎类  别 恐怖/悬疑
◎语  言 韩语
◎字  幕 中文
◎文件格式 DVD-RMVB
◎视频尺寸 720*368
◎文件大小 441MB
◎导  演 金正焕 Jeong-hwan Kim 闵斗植 Do-sik Min
◎主  演 洪中贤 Jong-hyun Hong
      智妍 Yeon Ji
      李准 Joon Lee
      申素率 So-yul Shin
      韩智友 Ji-woo Han
剧情

   《jungle fish2》以入学考试,家族纷争,怀孕,财团贪污问题等主要问题来反映2010年现实教育的青少年电视剧,神秘的补习班的加入也使得剧情更加的有意思。主要讲述的是英文女高全校美貌第一等的女高中生神秘死亡,和她关系比较亲密的6名初中时代的同学调查她的死因的过程中,展示出了青少年平时生活中的苦闷和他们现实中有趣的一面。



幕后制作

   这部《丛林鱼》是由去年播出的KBS同名短篇连续剧改编而成的,讲述了10几岁少年们的真实成长变化与心路历程。曾经出演过《学习之神》、《考死2》等影视作品的T-ara成员智妍、以及在电影《忍者刺客》中出演Rain年幼时期角色的李俊等人,被导演看中,受邀出演了《丛林鱼》这部作品。


◎影片截图









点此进入--下载地址1


点此进入--下载地址2


点此进入--下载地址3

爱电影的你应该看——徐峥8分钟微电影《一部佳作的诞生》,绑匪的导演路

金玉满堂&满汉全席。。。金典影片的回顾。。。

$
0
0

昨天晚上又回顾了一遍,对我影响很深刻的电影——金玉满堂&满汉全席。

很小的时候看它,满足了我对美食的所有幻想。

第一次认识了张国荣。

里面的每一个笑点,每一道菜都是如此的历历在目。

回顾后,感慨分享一下。

 

1、看着这样的米饭,怎么会没有食欲呢!

 

2、豆腐雕刻

 

3、钟镇涛——《漫漫人生路》,好听而有传唱的电影插曲。一响起音乐就激动啊!

 

4、张国荣先生

 

5、咕噜肉

 

6、赵文卓,年轻的样子还是蛮帅气的啊。

 

7、当年看的时候,一直觉得,熊掌跟象鼻应该都是假的吧。

 

8、袁咏仪&哥哥

 

9、ONLY YOU 大哥 哈哈!

 

10、  走在漫漫人生路  点点滴滴都幸福

 

希望也唤起大家对这部电影的回忆,没有看的同学,千万不要错过。

 

膑,是你吗?涓,降了吧——品战国[原创]

$
0
0

  战国,烂得一笔。

     

  伤风败俗:

  成何体统:毫无疑问孙膑庞涓两人搞基,‘膑……’,‘涓……’,我日,到了三国曹操,身边人岂非每次都要亲切地喊:操!!!,那个‘师兄大爱’,神来之笔,神来之笔……回味了好长一段时间

 

  各种穿越:

  影片开头就开始穿,田夕率领千军万马,‘杀!’杀你妈个笔,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发生在40多年后,中原各国之中赵国率先开始大规模发展骑兵兵种,以致秦统六国前,唯惧赵国,只因山东六国的军队,唯赵最强。在此前,用的是兵车!!!加长矛。几百乘几百乘,电影宾虚中比赛用的兵车!!!

  

     各国使者在群山峻岭上大呼小叫:‘有请孙膑~’,膑你妈个笔,孙膑得名一是受了膑刑,二是计杀庞涓,所以才有庞将军马陵道那句:遂使竖子成名!那会儿孙先生什么都没干,就被导演干出名扬天下皆知的膑名,佩服!!!

  

  情何以堪:

  堂堂战国无数英雄豪杰,妈笔虚构个田夕,绝对主角,力压孙膑庞涓二人。战国是什么时代?吴起(与孙武齐名)杀妻求将的世道!意思就是,导演你把你老妈,老婆,二奶(应该有的)都杀了也没关系,只要你拍一部好片!女人当主帅?花木兰从军十年也不过是个兵,导演你怎么不让你老妈子来导,你让三军将士,默默在电影院看此烂片的男人们情何以堪?值得一提是那:景甜‘啊’地一声娇媚地跌入池中,我被这个啊一阵恶心,咱孙膑还照样嬉皮笑脸嬉戏得欢!

 

PS:30年前,猛人吴起来到魏国治兵,始魏国雄起,力压秦国,因为太猛,后来走人了。但是留下了一种兵,叫魏武卒,打仗非常给力的那种。约30年后,庞涓来到魏国,正带着这种兵,与齐国PK。可惜,马陵之战后,魏武卒全灭,魏国再也没有真正雄起过。还有,魏王是个比导演智商高点的SB,当然庞涓献计魏王先并秦国后以此资图天下,魏大王偏要统三晋(韩,赵),三晋啥地方?四面为敌,天下马兵交汇处,得与不得,皆困。所以后面庞大将军不得已去打韩,打赵,还被齐人围魏救赵,可惜啊,庞涓玩兵法诡道逊于孙膑,治军布阵未必在其下也。

 

  脑残百姓:

  SB借箭,林边死了估约百人,为了两捆箭=一顿饭?!简直儿戏,导演傻X我C,一边胡搞草菅人命,一边角色扮演,灵魂附体孙膑玩跳崖自杀呼吁和平,不想杀人~

 

  跳梁小丑:

  瘪三傻X,油嘴滑舌,阴阳怪气,调戏田夕,暖昧师弟,蛋疼欠扁,孙红雷就这副德行演孙膑?我日,九泉之下的孙膑吐血是必须的,对中华古代历史文化人物的侮辱啊,铸个铁人跪在孙膑墓前吧,该杀。其次,凡大才者,运筹帷幄,知人天命,乱世战国,雷哥竟然大言不残的呼吁:‘我爱和平。’和你妈个笔啊和,真他妈雷。乱世唯有经过残酷的战争,才能赢来和平。窃认为世界上第一个诺贝尔和平奖当属秦始皇,始皇杀无数人,一统六国之后,自夏商之后,才始中原第一次有机会赢来了百年和平王朝:汉朝。所以和平是打出来的,你妈如此孙膑竟此等觉悟,我操。

 

PS:遥想诸葛亮烧了千百藤甲兵,纠结不已,但是不杀不行,烧了,保蜀国后方南蛮十年和平,这是什么?这是大将风范。‘我不想杀人,跳崖’——雷哥真他娘的雷啊,一个对时代无用的人,想救黎明百姓于水火又不想打仗,你和导演一个智商。

 

  不伦不类:

  当年燕将乐毅(孔明自比管仲,乐毅的乐毅)连下齐七十二城,一猛人,连复齐七十二城,这猛人叫,田单!导演哥哥,他姓田!!!田忌的田!!!你他妈虚构个田夕就算了,还教田忌将军玩阴的阴结魏王?什么混账逻辑。田忌于齐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皇室宗族,难不成这种勾当条件能让魏王把王让给田忌?本来的白痴脑残剧情之上还要添加无间道式悬疑品味,你妈笔2啊。

 

  一个酣畅淋漓,你死我活,各为其主,血战沙场的乱世年代被这jb导演,出品人,演员们共同上演了一部情意绵绵,缠绵悱恻,要多恶心有多恶心加多年难得一见的极品,加上我忍不住看了,真是真那个无语,最后发现电影中智商最高的貌似是黑社会般的隐藏老大齐王和魏王,其他都是傻X,导演,不是这么玩的,你也去跳个B崖吧,我给你拍慢动作慢镜头特写,悲哀。

 

  很happy的投降?    

  将士们,你们跟我出生入死很多年了,本想带着你们走更远的路,让你们过更好的日子,没想到,今天带你们到死路,是庞涓无能。让你们都回家,寻妻儿老小,过些平常人的日子,我师弟为人敦厚,会给你们留一条活路的。降了吧!我晕,其实这段话有点水平,但导演哥哥您用错了地方,身处乱世你想回家种田就很happy的回家种田吗?幸好有个阴险的田忌(也是瞎搞)!不然真不知道怎么收场!!!武安君白起坑埋40万,这就是当时时代的真理!

 

给战国打超过5分多的都是傻X,傻X笑我书生气,我笑傻X是傻X

 

cherrystar 2011.5.7


影迷们都来说说,当你们痛苦的时候,怎么去发泄~

$
0
0

    在鲁豫有约采访王家卫的时候,鲁豫问王家卫:“在你痛苦的时候,你怎么去发泄”,王家卫回答说:“吃啊”,很干脆的说。

 

 

    好了,当亲们痛苦的时候会去做什么呢?

娜塔丽•波特曼:绝世黑天鹅的惊艳蜕变记

$
0
0

 严正警告!!!:

从此谢绝时光网的任何推荐。愚兄相信当编辑的肯定不是瞎子。

 

偷瞄不乖金弟有木有说本小姐的坏话~~

 

出生于圣城——耶路撒冷的娜塔丽·波特曼据说除了英语之外,还精通法语、德语、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但这只是“据说”而已。理由其一。小生并没有与娜塔丽·波特曼交流过。不是不想,而是没有机会。理由其二,由于小生对上述语言一窍不通,所以就算有机会交流也只恐白费。十三岁时就凭借《这个杀手不太冷》风靡全世界的娜塔丽·波特曼毕业于哈佛大学心理系(是Facebook创始人的马克·扎克伯格同门师姐)。注意是心理系,而不是戏剧表演系什么的。至于哈佛大学到底有没有戏剧表演系,这还望哈佛在校生或毕业生看官们用回帖给予补充说明。

 

 


 

 

娜塔丽·波特曼出生于一个幸福美满的犹太家庭。天生的才智(宽广的脑门是最好的证明)与良好的家庭教育令她从小起就出类拔萃。在《这个杀手不太冷》中,她两眼惺忪,穿着宽松超短裤在你眼前晃来晃去;栩栩如生且风趣幽默地扮演卓别林、梦露、猫王等各路名角儿;敢于在你面前朝着自己的太阳穴扣动扳机;向旅店老板深沉而又一本正经地泄露自己与莱昂大叔的恋情;以及以超乎同龄人的心智打发几个小无赖。当时年仅十二岁的娜塔丽·波特曼不仅用自己的容貌、智慧与才华征服了那个虽然不太冷,但却相当Professional(北美片名)的杀手——莱昂,更是捕获了全球无数影迷们的瑰丽芳心。

 

 

(十二岁时就捕获了全球无数影迷们的瑰丽芳心。)

 

 


 

 

不怕得罪娜塔丽·波特曼的忠实粉丝。在《这个杀手不太冷》之后的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未能在自己的事业上真真正正地更上一层楼。以至于很多人在第83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之后才恍然大悟道:“原来影后‘黑天鹅’就是《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那个小姑娘啊!太神奇/不可思议/让人惊讶/让然感慨/让人兴奋了。”(虽然这类人大部分都为非专业影迷,但却占绝对大多数。)一年之后,魅力小萝莉又参演了迈克尔·曼导演的《盗火线》。这部影片的演职员阵容堪称强大。导演迈克尔·曼是好莱坞公认的黑帮片大师。而主演则更是囊括了“教父”——阿尔·帕西诺和“岳父”——罗伯特·德尼罗。《盗火线》在迈克尔·曼的作品中属罕见的非不温不火作。(换言之相当红火!)而在影片中饰演阿尔·帕西诺继女的娜塔丽·波特曼也奉献出了精彩的表演,虽然跟《杀手莱昂》相比,戏份极其有限。

 

 

在迈克尔·曼的《盗火线》中饰演“教父”帕西诺的继女。

 

 


 

 

1999年,一代童巨星“Mathilda”终于成人了。1999年,“Mathilda”考入了哈佛大学心理学系。同样是在1999年,由她主演与其他几位巨星联袂主演,乔治·卢卡斯导演的经典科幻片《星球大战前传:魅影危机》于北美上映了。乔治·卢卡斯于1977年推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作品——《星球大战1:新希望》之后,便由于不堪重压将该系列的导棒交了出来,直到22年后再次通过启动前传系列实现回归。而刚刚步入成年的娜塔丽·波特曼在剧中饰演尊贵、美丽、善良、睿智且勇敢的阿米达拉女王。票房无差别大卖的《星战前传三部曲》确实使娜塔丽·波特曼变得更加家喻户晓,但在校生看来,就此下“一代童巨星真正地辉煌蜕变”的结论还为时尚早了一些。

 

 

(《星战前传》中尊贵、美丽、善良、睿智且勇敢的阿米达拉女王)

 

 


 

 

作为(当时可能还有点争议的)的一线巨星,娜塔丽·波特曼还以打酱油的形式参演了数部经典之作。其中比较有名的包括上文中介提及过的《盗火线》、蒂姆·波顿的《火星人入侵地球》、由装疯卖傻型喜剧之王——本·斯蒂勒自编自导自演的《超级名模》以及后来名声大噪的《冷山》等。看来,只要自己喜欢,娜塔丽·波特曼显然不在乎自己是打酱油还是提陈醋。

 

 

只要自己喜欢,娜塔丽显然不在乎自己是打酱油还是提陈醋。/《冷山》

 

 


 

 

2005年,娜塔丽·波特曼与朱莉娅·罗伯茨、裘德·洛、克里夫·欧文等两岸巨星(这里是指大西洋两岸,而非台湾海峡的两岸)联袂主演了《偷心》。《偷心》讲述了一段让人剪不断理还乱的的四角恋情。装扮与表演均火辣叛逆的娜塔丽·波特曼也凭借着这部影片斩获了当年金球奖最佳女配角奖项和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虽然在俊男靓女堆中年纪最小,但娜塔丽·波特曼却呈现出不输老前辈,甚至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卓越演技。

  

 

(虽然年纪最小,但娜塔丽·波特曼却呈现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卓越演技。)

 

 

 


 

 

V字仇杀队》是娜塔丽·波特曼的又一部代表作。也是娜塔丽·波特曼的又一部独角戏。由于饰演V的雨果·维文一直都躲在白色面具之后,因此这部影片对与V配戏的娜塔丽·波特曼的表演要求得更加近乎于苛刻。这部影片由当时还大名鼎鼎(最近比较萎)的沃卓斯基兄弟担纲制片与编剧。光头形象下的娜塔丽·波特曼更显标致。原本就大一号的眼睛与额头更显突出。象征屈辱与决心的光头,坚毅的面部表情,以及被放大的额头与眼睛,都彰显出一个被禁锢女性对自由执着的渴望。

 

 

发型、表情以及被放大的额头与眼睛都能彰显出一个女性对自由的执着渴望。

 


 

 

2007年,娜塔丽·波特曼出演了香港导演王家卫的第一部,也是迄今为止的唯一一部英语影片——《蓝莓之夜》。在华语圈,王家卫以慢工出细活而闻名。但很显然娜塔丽·波特曼、裘德·洛、蕾切尔·薇姿等好莱坞巨星以及当红歌手诺拉·琼斯都没有工夫陪他玩慢工出细活儿。身为王家卫影迷的娜塔丽·波特曼在得知前者将拍英语片的消息之后主动与其联系,希望能在剧中谋得一个角色。当然,这是根据中国媒体的报道...

 

 

娜塔丽·波特曼等人显然没工夫陪王家卫玩慢工出细活儿/《蓝莓之夜》

 

 


 

 

娜塔丽·波特曼与斯佳丽·约翰逊,这两个好莱坞当红女星为你争相斗艳会是什么滋味。对所有男人来说,唯一能肯定的就是当国王实在是太爽了。“娜塔丽”与“斯佳丽”,这两个来自波琳家的亲生姐妹花儿在亨利八世的后庭中争风吃醋,并相互残杀。面对将宫廷戏当饭吃的中国人来说,后宫竞争之惨烈,已无需小生多做任何说明吧。面对这么一对儿姐妹花,如果你是亨利八世,会选择哪一个?这才是小生最为关注的问题。请宽恕小生的低俗与坦率吧!!

 

 

如果你是亨利八世,会选择哪一个?/《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刚玩完两女争一男的游戏之后,娜塔丽·波特曼转身又投入到了两男争一女的刺激中去。影片的大体背景故事很难说有多大新意。两个性格迥异的手足兄弟,哥哥留下老婆和两个女儿参战并殉职,遭遇严重情感创伤的嫂子与小叔子在彼此安慰与帮助的过程中慢慢坠入到了常人眼里不太洁净的爱河中。然后就是哥哥死而复生。充满争议的三角恋达到高潮。细心的人会不难发现,剧情与《珍珠港》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珍珠港》里的三角恋是为了使迈克尔·贝式的华丽爆破不显孤单而硬塞进去的,而《兄弟》中的三角恋则更加注重于刻画三个成人以及两个儿童所遭受的一轮又一轮的心理折磨上。

 

 

 

让所有当事人备受煎熬的痛苦三角恋/《兄弟》

 

 


 

 

《黑天鹅》是达伦·阿罗诺夫斯基风格的集大成之作。这一点毋庸置疑。人物传记式的叙述风格;镜头尾随的背影拍摄方法;镜头在身后,镜子在身前的前后景同时捕捉摄影方法等等。除此之外,为了在票房与口碑上取得更大的成功,达伦·阿罗诺夫斯基还加入了诸如性、qian规则、同性恋、惊悚心理、黑色奇幻等诸多敏感且极具诱惑力的强力噱头。“娜塔丽·波特曼”是一只跳芭蕾舞的天鹅,有光明白的一面,也有邪恶黑的一面。而长期以来被刻意压抑的黑色魔性惊艳大爆发的那一刻,“娜塔丽·波特曼”走火入魔,燃火自fen的不归路也自然走到了最尽头。

 

 

黑天鹅惊艳大爆发的那一刻,娜塔丽燃火自fen的不归路也自然走到了最尽头。

 

 

    

文/金桂峰

黑泽明最喜欢自己哪部作品?

$
0
0

黑泽明所拍的片中他自己最喜欢的是他早期的很不出名的《最美》,不是因为这部片子技术有多出众,思想有多深邃(甚至很多人诟病片中些许的军国主义倾向),而是因为片中漂亮的女主角最后成了他的老婆…

黑泽明

侯導,孝賢(作者:賈樟柯)

$
0
0

      1989年侯孝賢導演的《悲情城市》獲得了當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我是在縣城郵局門前的報攤上讀到這條消息的。那年整整一個春夏,特別是春夏之交的日子,我已經養成了每天下午騎自行車出門,到報攤上等候新消息的習慣。北京沒有動靜,倒是臺灣傳來了新聞。

一、悲情入心

記不清是在一冊類似《大眾電影》的雜誌上,還是在一張類似《參考消息》的報紙上,我讀到了《悲情城市》獲獎的消息,比中國人第一次拿到金獅獎更讓我震驚的是有關這部電影的介紹:1947年,為反抗國民黨政權的獨裁,臺灣爆發了大規模武裝暴動,史稱「二‧二八事件」。國民黨出動軍警鎮壓,死者將近三萬人。臺灣導演侯孝賢在影片中通過一個林姓家庭的命運,第一次描繪了臺灣人民的這一反抗事件。

《悲情城市》的介紹還沒有讀完,一片殺氣已經上了我的脖頸。大陸上演的政治事件剛剛過去,海峽對岸的臺灣卻已經將「二‧二八事件」搬上了銀幕。很多年後,有一次和戛納電影節主席雅各布聊天,他的一個觀點讓我深以為是,他說:偉大的電影往往都有偉大的預言性。1987年臺灣解嚴,1988年蔣經國逝世,1989年《悲情城市》橫空出世。能有什麼電影會像《悲情城市》這樣分秒不差地準確降臨到屬於它的時代呢?這部電影的誕生絕對出於天意,侯孝賢用「悲情」來定義他的島嶼,不知他是否知道這個詞也概括了大陸這邊無法言說的愁緒。僅憑這個動盪的故事和憂傷的片名,我把侯孝賢的名字記在了心裡。

黃昏時分一個人騎著自行車回家,對《悲情城市》的想像還是揮之不去。那天,在人來車往中看遠山靜默,心沉下來時竟然有種大丈夫立在天地之間的感覺。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悲情」這個詞,這個詞陌生卻深深感染了我。就像十二歲那年的一天晚上,父親帶回來一張報紙,上面刊登了廖承志寫給蔣經國的信,在中學當語文教師的父親看過後連聲說文筆真好,他大聲給我們朗讀:「經國吾弟: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遙」,從小接受革命語言訓練的我們,突然發現我黨的領導人在給國民黨反動派寫信時恢復了舊社會語言,他們在信裡稱兄道弟,談事之前先談交情。這讓我對舊社會多了一些好感,政治人物感慨命運悲情時用了半文半白的語言,「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遙」這樣聽起來文縐縐的過時語言,卻句句驚心地說出了命運之苦。這語言熟悉嗎?熟悉。這語言陌生嗎?陌生。是不是臺灣島上的軍民到現在還用這樣的方式講話?

1949年,「舊社會」、「舊語言」、「舊情義」都隨國民黨政府從大陸退守到了臺灣,出生在「新社會」的我,此刻為什麼會被「悲情」這樣一個陌生的詞打動?對,這是我們深埋心底,紅色文化從來不允許命名的情緒。就像看到侯導的名字,「孝賢」二字總讓我聯想起縣城那些衰敗院落門匾上,諸如「耕讀之家」、「溫良恭儉」的古人題字。我隱約覺得在侯孝賢的身上,在他的電影裡一定還保留著繁體字般的魅力。

再次聽到侯孝賢的名字已經到了1990年,那一年我學著寫了幾篇小說,竟然被前輩作家賞識,混進了山西省作協的讀書改稿班。改稿班的好處是常能聽到藝術圈的八卦傳聞,當時沒有網絡更沒有微博,文化信息乃至流言飛語都靠口口相傳。有一天,來自北京的編輯沒給我們上完課就匆匆離去,說要趕到離太原一百二十里的太谷縣看張藝謀拍《大紅燈籠高高掛》。出門前編輯丟下一句話:這電影是臺灣人投資的,監製侯孝賢也在。我搞不清楚監製是種什麼工作,但聽到侯孝賢的名字心裡還是一動。原本只在報紙上讀到的名字,現在人就在山西,離我一百二十里。我想問北京來的編輯能不能向侯孝賢要一盤《悲情城市》的錄像帶,話到嘴邊卻沒有出口,就連自己都覺得這個請求太幼稚。那是對電影還有迷信的時代,一百二十里的距離遠得像是在另外一個星球。

1993年,我終於上了北京電影學院,離電影好像近了一些。果然有一天在一本舊學報上偶然讀到一篇介紹侯孝賢來學院講學的文章,上面刊登了好幾張侯導的照片,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侯導的樣子,他的容貌竟然與我想像的非常相近:個子不高但目光如炬,身體裡彷彿蘊藏了巨大的能量。既有野蠻生長的活力,又有學養護身的雅致,正是那種一代宗師的面相。文章講到侯導將自己一套完整作品的拷貝捐贈給了北京電影學院,這讓我一下子有了盼頭。

二、梅縣來的人

電影學院圖書館有一個港臺圖書閱覽室,書架上擺了一些港臺雜誌,可能因為這裡的書都是繁體印刷,所以來的同學少,我就把這兒當成了自己寫劇本的地方。

有一次我注意到角落裡有一個書櫃沒有上鎖,打開後發現滿櫃子都是臺版書籍,其中大部分是臺灣遠流出版社的電影圖書。突然一冊《悲情城市》入眼,封面上是梁朝偉悲憤而無奈的神情,我一頁一頁地翻著,書裡的每一幅劇照都好像同時凝聚著劇情和詩意:天光將盡時,為送兒子當兵入伍,一個龐大的家族在暮色中合影;雨中的曠野,一個出殯的家族,幾個穿黑西裝的男人懷抱著遺像看兄弟入土;無名的火車站,一對夫妻帶著孩子在寂寥無人的月臺等待著運行。這是大陸電影從來沒有出現過的筆觸:國家,政黨,家族,個人;生老病死,婚喪喜慶;黑暗中降生的嬰兒,細雨中入土的兄弟。激烈的仇殺,散淡的愛情。日本人走,國民黨來。臺語,國語,日語,上海話;本省人,外省人,江湖客。

等日後終於看到電影,當這些畫面在銀幕上運動起來以後,近三個小時的《悲情城市》讓我覺得整部電影像擺在先人畫像前的一束香火──往事如火慘烈,時光卻詩意如煙。長鏡頭下,初來的政權還在忙著建立秩序,壓抑的民眾已經走上了街頭。槍聲是否是我們的宿命?命運的法則高高在上,它卻從來不給我們答案。電影中最幽微的一筆是國民政府退守臺灣後,市面上開始流行國語,連日本人建的醫院也得組織大家學普通話,難為這些老大夫搖頭晃腦地念著:痛,肚子痛的痛。而最悲哀的一筆莫過於「二‧二八事件」發生時,本省人在列車上找外省人尋仇,會不會講臺語成了驗明正身的方法,可電影中的梁朝偉是個啞巴。這部電影複雜而多情,悠長而克制。彷彿銀幕上的一切都是我們刻骨銘心的前世經歷,這些記憶在我們轉世投生後已經遺忘,侯導的電影卻讓我們回到過往。

在中國人的世界裡,只有侯孝賢能這樣準確地拍出我們的前世。

這種感覺在看過他的《戲夢人生》《好男好女》等影片後越發得到了印證,最嘆為觀止的是《海上花》開場長達七八分鐘的長鏡頭。一群晚清男女圍桌而坐,喝酒抽菸,猜拳行令,攝影機在人群中微微移動,好時光便在談笑中溜走。華麗至腐朽,日常到驚心動魄,這電影每一格畫面都恰如其分,滿足著我對晚清上海租界生活的想像。整部影片全部內景拍攝,讓人寂寞到死。就像那些長三書寓裡凋零的女人,日子千篇一律,內心卻四季輪迴。

如果說侯孝賢能夠通靈前世,他的另一個才能就是腳踏今生了。

《風櫃來的人》完成於1983年,這電影對我有「救命之恩」。上電影學院前,現實已經讓我有千言萬語要說,可一上學還是被我們強大的電影文化迅速同化了。雖然還不至於滑向主旋律寫作,可生編亂造的傳奇故事還是大量出現在了我的劇本中,好像只有超乎常態的生活才有價值變為電影,而我們自己親身經歷的飽滿的現實,卻被我們一提起筆來就忘了。

坐在黑暗中看《風櫃來的人》,起初我連「風櫃」到底是一隻櫃子,還是一個地名都搞不清楚。但銀幕上出現的臺灣青年竟然長著跟我山西老家的朋友一樣的臉,看張世演的漁村青年,他們一大群人跑到海邊背對著洶湧的海浪跳著騷動的舞蹈。我一下子覺得離他們好近,侯導攝影機前的這幾個臺灣年輕人,似乎就是我縣城裡面的那些兄弟。他們扛著行李離鄉背井去了高雄,一進城就被騙上爛尾樓看電影,這裡沒有電影也沒有浪漫故事,透過寬銀幕一樣的窗戶眺望高雄,等待他們的是未知的未來。

原來在中國人的世界裡,只有侯孝賢才能這樣準確地拍出我們的今生。

我萬分迷惑,搞不懂為什麼明明一部臺灣電影,卻好像在拍山西老家我那些朋友的故事。我夢遊般從電影院出來,想搞清其中的原因。我跑到圖書館,開始翻看所有有關侯孝賢的書籍。侯孝賢在他的訪談裡多次提到了沈從文,提到了《從文自傳》。他說:讀完《從文自傳》我很感動。書中客觀而不誇大的敘述觀點讓人感覺,陽光底下再悲傷,再恐怖的事情,都能以人的胸襟和對生命的熱愛而把它包容。他說:我突然發現看待世界的角度,視野還有這麼多、這麼廣。我連忙借了《從文自傳》,把自己關在自習室裡,一支菸一杯茶,在青燈下慢慢隨著沈從文的文字去了民國年間的湘西,隨著他的足跡沿著湘水四處遊蕩,進入軍營看砍頭殺人,進入城市看文人爭鬥……我似乎通過侯孝賢,再經由沈從文弄懂了一個道理:個體的經驗是如此珍貴。傳達尊貴的個人體驗本應該是創作的本能狀態,而我們經過革命文藝的訓練,提起筆來心卻是空的。侯孝賢讓我了解到,對導演來說你看世界的態度就是你拍電影的方法。

侯導的一些電影頗有自傳色彩,《童年往事》的開頭便是他的畫外音:這部電影是我童年的一些記憶,尤其是對父親的印象。我父親是廣東梅縣人,在教育局當科員。侯導出生於1947年,1948年全家遷臺。「國立藝術大學」戲劇電影科畢業以後,他開始給李行當副導演並從事編劇工作。當年他獨立執導的前三部影片《就是溜溜的她》《風兒踢踏踩》《在那河畔青草青》都是臺灣賣座電影,1983年完成《風櫃來的人》之後,他自認獲得了對電影的「重新認識」。

而我也是在看完《風櫃來的人》之後,開始對電影獲得了新的認識。1997年我回到故鄉山西汾陽縣拍了處女作《小武》,開始學著用自己的方法看世界。去影展有點像闖江湖,前路不知道會碰上什麼樣的人和事。《小武》轉了一圈影展後,得到了法國南特電影節的邀請。南特電影節我不陌生,侯導的兩部影片《風櫃來的人》和《戀戀風塵》都在那裡得過最佳影片獎。

三、南特再見,南特

冬天的南特異常濕冷,電影節的人從火車站接了我,就一起驅車向酒店而去。在車裡翻看電影節的場刊,才知道這次侯孝賢也會來南特。洽逢影展二十週年慶典,侯導是專程來祝壽的。我提著行李進了酒店大堂,一眼就看到一群人眾星捧月似的圍著一個中國人。眼睛的焦點還沒有對實,我心已知那人正是侯導孝賢。我猶豫了一下,覺得還是應該打個招呼再走開,便等在一旁聽他侃侃而談。

酒店裡中國人少,侯導一邊接受採訪,一邊不時看我一眼。他當時一定很奇怪,這小子站在那裡要幹什麼?眾人散去後,我走上前去和他搭話,一時既不知道該如何稱呼他,也不知道該怎樣介紹自己。那時我已經不是學生,但慌不擇言,愚笨地說道:侯老師,我是北京電影學院來的。侯孝賢顯然不熟悉北京文藝圈的稱呼習慣,瞪眼問道:我教過你?我連忙說:喜歡您的電影。彷彿面對一個突然的闖入者,他被我搞得莫名其妙,只能挑戰性地望著我:北京電影學院的?呦!現在學生都可以出來看影展了?我連忙說:我拍了一部電影叫《小武》。侯導的眉頭又皺起來但語氣明顯平和起來,他問道:《小武》是什麼東東?我答:小武是男主角的名字,電影是在我老家拍的。侯導點了根菸,語氣已經變得友善:老家在哪?我答:山西。侯導頓時笑逐顏開:哦,半個老鄉,我丈母娘是山西人。這樣見面於我好像一次考試,侯島見了生人有股衝勁,不會輕易表現出廉價的親和,可話要投機瞬間也能變成哥們兒。我站在大堂裡看他上樓梯的背影,發現他穿了一雙年輕人愛穿的匡威球鞋。

《小武》首映完我無事可幹,一個人漫無目的地在南特街上瞎逛。路過十字路口的海鮮店,目不轉睛地望著冰上生蠔之類的海產,分辨著這都是些什麼動物。山西是內陸省份,沒有海。正想著,突然一隻手重重地拍我的肩膀。回頭一看是侯導,他和我好像已經成了熟人:小賈,剛看完你的電影。我慌了神,不知道該如何回應侯導的話。侯導說:那男的和那女的選得都不錯。我知道他是在用他的方法鼓勵我,我卻羞澀起來沒有回應一句話。我和他兩個人佇立南特街頭,都不知道再往下該說些什麼。對我來說,這一幕並不尷尬,法國人說:彼此沉默的時候,其實正有天使飛過。

那一年來南特的還有關錦鵬導演和日本的是枝裕和。每到夜晚,我們幾個亞洲人就找一家酒吧坐下來海闊天空地聊天。攜《下一站,天國》來參展的是枝裕和是侯導的故交,有人說他的處女作《幻之光》很有些侯導的影子。是枝之前在日本NHK工作,專程去臺灣拍過侯導的紀錄片。在南特與侯導相處的日子,於我和是枝就像古代的門生弟子有機會聽老師講經論道。每天我們都有一堆問題問向侯導,他仔細聽過娓娓道來。侯導非常重視表演,他說:他是先有演員才有電影,他最關心的不是去拍什麼事,而是要去拍什麼人。我一直認為,在中國的導演裡面,侯孝賢、張藝謀跟馮小剛是最會演戲的導演,他們如果只做演員,也會非常成功。忘不了侯導在《風櫃來的人》裡面扮演的姊夫,燙了滿頭的捲髮,嚼著檳榔,打著麻將,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著粗話,那樣子鮮活而準確。就像忘不了張藝謀在《老井》裡面,背著沉重的石板,一搖三晃地在山谷中行走的背影。侯導從來不玩兒理論概念,他告訴我們拍戲一定要讓演員有具體的事兒幹,演員有事做才能自然。

那時候我已經在籌備第二部影片《站臺》,劇本改了又改很不滿意。我告訴侯導我創作上的困境。侯導說:這是很自然的狀況,我在拍完《風櫃來的人》之後,也有這樣的問題。你明白為什麼嗎?因為你已經不是一個處女作導演,你已經有了電影經驗,你在創作上必須面對你的過去。不用怕,每個導演都要過這一關。侯導沒有告訴我怎麼樣改劇本,他告訴我這是導演生涯裡面的共同處境。聽了他的話,我頓時覺得無比鎮定,原來連他也經歷過這樣的困惑。

南特的日子讓人難忘,但也不是日日皆歡。有一天晚上我跟幾個留學生朋友狂歡至天剛蒙蒙亮,才挾著寒風帶著酒氣回了酒店。一進大堂就發現侯導一人坐在沙發上抽著悶菸。他的神情像是在想很遠的事,我問候一聲:侯導!他只嗯了一聲答我。

可惜我是晚輩,知道他鬱悶,但又不便多言。

四、最好的時光

我見侯導多是在國外的影展上,每次見到他都是我最好的時光。在歐洲無論哪個城市,侯導總要去找中餐吃。他帶《咖啡時光》去威尼斯的那一年,和他合作過《南國再見,南國》和《海上花》的日本製片市山尚三請大家吃飯,那是一家很難訂到位的意大利餐館,侯導沒吃幾口意大利麵就把刀叉放下,吸口氣說:這哪裡是吃麵,分明在吃塑料管。他在飲食上保持著中國習慣,就像他的電影始終有種東方氣質。下午去看《咖啡時光》的首映,這部電影是為了紀念小津安二郎特意在日本拍攝的。當我們沉浸在侯導電影中的綿延時光之時,突然一隻麻雀飛進了電影院。這是最完美的放映,現實中的靈動生命和銀幕上的虛幻世界合二為一,不知誰比誰更自然。

《三峽好人》之後,《誠品好讀》的編輯安排我跟侯導在臺北對談,地點就在敦化南路的誠品書店。那天我早早到了採訪地點,侯導卻姍姍來遲,他進門先趴在桌子上,望著我說:你來臺灣了?我說:我到了。侯導定了定神兒說:有個親戚從上海來,帶了一瓶二鍋頭,剛才我們倆把它喝光了。眾人連忙問道:侯導要不要休息一下?侯導說:誰來向我提問?請趕快!編輯抓緊時間跟侯導訪談,我知道酒精在他身上發揮著作用。他要在醉倒之前的一秒,把今天的採訪完成。果然當他說完最後一句話的時候,一下子趴在桌子上立刻就睡著了。

第二天中午,林強來電話說侯導請大家今晚一起卡拉OK。晚上去了歌廳,在座的有作家朱天心,及其他幾個侯導的朋友。侯導和林強一首接一首地唱著臺語歌,兩個人不時搶著話筒,絕對是年輕人的樣子。從他的《南國再見,南國》到《千禧曼波》,侯孝賢拍都市裡的新新人類,對年輕人熟悉得彷彿在拍自己的故事。看《南國再見,南國》平溪線上的列車在重金屬搖滾樂中漸漸駛遠,再看《千禧曼波》中的舒淇在林強的電子樂中奔向新的千年,知情重意的侯導是那樣的年輕。

或許在華人世界裡,只有侯孝賢才能拍出我們的此刻,拍出我們的現在。

那夜眾人喧嘩,他把話筒讓給別人後一個人離席,靜靜地站在窗前望著外面。我跟過去站在他的身後。窗外細雨紛紛,雨中的臺北到處霓虹倒影,街上的行人奔走於不同的際遇。侯導也不看我,輕輕說道:下雨了!

這時不知誰在唱〈港都夜雨〉,這場景讓我想起《悲情城市》的開頭,朱天文的劇本是這樣寫的: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天皇廣播宣布無條件投降。嗓音沙啞的廣播在臺灣本島偷偷流傳開來。

大哥林煥雄外面的女人為他生下一個兒子的時候,基隆市整個晚上停電,燭光中人影幢幢,女人壯烈產下一子,突然電來了,屋裡大放光明。

雨霧裡都是煤煙的港口,悲情城市。

在世界的任何一個地方的電影世界裡,人人都在談論侯孝賢。有一次在首爾,遇到跟侯導合作多年的攝影師李屏賓,他講了另外一個故事:有一天侯導拍完戲,深夜坐計程車回家。結果在車上和他跟他年紀相彷的司機聊起了政治,兩個人話不投機激烈爭辯,最後居然把車停在路邊廝打了起來。李屏賓講到這哩,瞪著眼睛說:小賈,你想想那畫面,那可是兩個五十多歲的人在街邊打架。大家都笑了,我問:然後呢?賓哥說:他倆整了整衣服上車,繼續往前開。

還是有人記得侯導給張藝謀當過監製。前年在北京參加青年導演論壇,記者會上有人提起侯導往事,問他:如何看張藝謀現在的電影?侯導沉思一下,笑著說:我們是朋友,八九十年代每次來北京都要見面聊天,後來他忙了,就不好意思再打攪了。記者會上少有的沉默,四下一片安靜。侯導突然反問記者:現在,他過得好嗎?

很喜歡侯導的兩張照片,其中一張:三十多歲的他留著八十年代的那種齊耳長髮,瞪著眼仰頭看著頭頂的一盞燈,那專注的表情彷彿把身家性命都放在電影裡。另外一張照片是法國電影評論家讓─米歇爾‧傅東編的法文版《侯孝賢》一書,封面上侯孝賢站在一張條案邊兒,雙手捧著三炷清香,正在彎腰祭拜。

祭拜中的侯孝賢,敬鬼神的侯孝賢,行古禮的侯孝賢,正是我們的侯孝賢。

(2011三月 – 大方雜誌)

谁有卡梅隆<深渊>的电影..

$
0
0

 

 

真的很想看啊.. 就是找不到哪有下载的

Viewing all 32751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