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需要什么?《活埋》告诉你它只需要一个人,一口棺材,几个随身物品和一台摄影机就已足够。如果这些就足以成就一个关于电影的梦想,那我们还能挑剔什么呢?
诚然,电影中很多科学性的问题值得商榷,比如棺材内的氧气,比如那个神奇的打火机,但是作为一部电影,我们需要去关注的是编导要表达的内容。就像成功如《盗梦空间》也被火眼金金的网友们挖出无数的Bug.可这些不足以阻碍故事的发展,不足以掩盖构思的光芒。我喜欢这部电影,因为它用了最少的东西,表达了对物质社会最大的讽刺;它仅仅用了两个电话,就很好的诠释了人性的最后选择。
不同的人在生命结束前会有不同的遗憾,所以他们选择带些东西到地下继续他们未尽的事业。秦始皇带着他的军队,葛朗台带着他的账本。回到主人公Paul这,我们看看他的棺材里有什么:黑莓、匕首、打火机、手电、铅笔、荧光棒、抗焦虑药、一小瓶烈酒。我认为导演是有意的设计了这些东西,因为它们都寓意着生的希望:手机用来联络,匕首用来防身,铅笔记录信息,药品恢复健康,酒壶装盛淡水,打火机、手电和荧光棒用以照明和呼救。有了这些,即使是再恶劣的荒野也能求生。但恰恰还是这些物品,放在棺材中,就成了折磨的工具。我们还是依次来看:①打火机、手电和荧光棒直接增加了棺材的温度,引得毒蛇(分辨不出种类,应该是蝮蛇,热感动物)钻进棺材里;②那一瓶烈酒其中有一半就着抗焦虑药让Paul给喝了,估计不加重焦虑就不错了,另一半烈酒打翻,差点帮助Paul自焚;③抗焦虑药就着烈性酒吃了,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④匕首,开始很让我诧异,最后明白是留给Paul自残用的;⑤铅笔记录的是一个个号码,号码的那一头是一个个谎言之躯;⑥黑莓手机,最被寄予厚望也是最终宣布审判的法槌,没有GPS,视频接收和传输倒是很强大,而Paul所打的那些电话却慢慢剥夺了他所有的尊严和生的希望。
其实本片最巧妙的就是设计了Mark White这个人。当Paul满怀希望的等着人质办的Brenner带他逃出升天的时候,电话的那一头告诉他:“So sorry,so sorry,it’s Mark White,they brought us Mark White.”所有的信任随着土层一齐崩塌。原以为Brenner和那些华盛顿踢皮球的政府官员,唯利是图的黑心老板有本质区别,其实……Who fucking cares if you are dead or alive!Paul是对的,没有人关心。Mark 只是一个符号,一个一本正经假惺惺关心你的人所用的道具而已,又或许Mark根本就不存在。我突然想起Brenner之前说的一句话:“We found Mark,and we will find you.”按照剧情推断,这应该是一句真话,但是找到的只是Paul的一具尸体。
Paul是个可怜的人,没有保险金,存款只有700刀,甚至连自己的母亲也不认识他。可这些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他在生命的尽头选择了被人忽悠而不是与爱他的人和他爱的人多说两句知心话。也许我们都有各种忙,但最宝贵的时光还是应该留给自己的家人。
最后感谢瑞安精彩的演出,真的挺好的。
我们都想改变这个世界,得了吧,进了棺材就意味着你什么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