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很复古很纯粹的动画片,没有电脑特技,没有3D噱头,没有明星配音,甚至没有什么对话,有的是淡淡的色彩映着淡淡的表情在淡淡的人生中划过,像是由一张张塞纳河边小摊上售卖的明信片拼接起来的写意画。
落魄的魔术师遇到一个乡下小女孩,她跟着他到了大城市。他给她变戏法,变出了漂亮的衣服,时髦的鞋子,自己却要在夜里去修车厂打工,还要站在商场橱窗里嗖地变出女士内衣招揽客人。直到小女孩的心愿一个一个地达成,她变得越来越美丽,也遇到了心爱的男子,这时魔术师悄悄留下一张纸条,上山放走小白兔,独自踏上出行的火车,和陌生人对坐着,驶向一个模糊得简直称不上未来的未来。他手里握着张发黄的照片,那是一个年幼的小女孩,拥有和他一样的姓氏,是他的女儿。
影片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我一度特别紧张,生怕小女孩无知无畏的奢望演变成魔术师无法负荷的重担,最终酿成一个不堪的社会悲剧。好在导演没有那么滥情也没有那么狗血,他悄悄地让女孩陷入爱河,让魔术师有了抽身的机会,也让美好的希望在女孩的身上悄然延续。而魔术师呢,他的去向就和他的来历同样模糊,一个让人心疼的善良老人,继续着他孤独的漂泊。如果说小女孩的生活如同魔术营造的玫瑰色幻像,那么魔术师就是那个背负着真相的修行者,一步一步走在生命最本质的孤独之中。
影片是法国动画大师Sylvain Chome根据法国喜剧演员/导演Jacques Tati在1956年创作但从未投入制作的脚本拍摄的。Sylvain Chome和Jacques Tati在中国都远非家喻户晓的名字,虽然前者曾凭借动画片《疯狂约会美丽都》获得2003年奥斯卡两项提名,而后者曾在美国《娱乐周刊》评选的“世界最伟大电影导演”名单中位列第46位。《魔术师》是JacquesTati半自传性的作品,承载着他对自己与女儿关系的反思。剧本手稿由Jacques Tati的女儿Sophie在2000年亲手交给Sylvain Chome。不幸的是,Sophie两年后就去世了,并没有能看到电影的完成。而颇有戏剧性的是JacquesTati的私生女HelgaMarie-Jeanne Schiel这时跳出来说,这部电影其实是父亲献给她的,为的是弥补他遗弃女儿的罪恶感,同时也是证明他们父女关系的一个凭据。尽管不少人,包括影片的投资公司,最后都采信了这种说法,导演Sylvain Chome却依然认为,Tati是要把电影献给女儿Sophie,因为他一直忙于电影事业而对Sophie的成长疏于照顾。
其实,不管这桩家务官司要如何料理, 可以肯定的是,Jacques Tati是从一个父亲的立场出发,创作了《魔术师》。而他对女儿(或许是具体的某个女儿,也或许是普遍意义上亲情关系的象征)所怀有的愧欠感在影片中是通过一个偶然发生的、建立在幻象上的“类父女关系”来呈现的。一个经历了人生起伏的魔术师,遇到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女孩,颇为被动地成为小女孩最依赖的那个人。他用变魔术的方法维护着小女孩对父亲以及对世界的幻想,竭尽所能地实现她的愿望,呵护她的成长。然而终于也还是有那么一天,玫瑰色的肥皂泡要由那个吹出泡泡的人来戳破,告诉小女孩,世界上没有魔术师,也没有一个父亲能一直陪在你身边。魔术师一个人踏上了他继续漂泊的路。他看起来很平静,因为他怎么会不明白,自己的孤独和哀伤既然都属于生命最本质的范畴,那又能拿它们怎么样呢?
从Jacques Tati的女儿手中接过这个剧本的导演Sylvain Chome没有辜负这家人。他把握住也传达出生命波涛下那暗涌般复杂的情愫。电影通篇并无大悲大喜,也无激烈的情感流露,有的只是一种仿佛生命属性般的伤感情怀流水般蔓延,直至最后“行至水穷处”,魔术师还有我们,也便酸酸地释怀一笑,念到,那就“坐看云起时”吧。
2011-2-24
VärmöSwe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