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时刻刻》这部电影最大的成功不仅是将妮可·基德曼送上了奥斯卡影后的宝座,而且再一次为影迷们免费普及了弗吉尼亚·伍尔芙这位作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先锋之一的女作家。所以,电影《美丽佳人欧兰朵》剧情简介里那华美而古典的故事,配以伍尔芙原著的署名,还有当年获奖无数的战绩,怎么看这都会是一次充满期待的观影经历。
只是,一提到欧洲古装历史题材的电影,便会想到那些个宫闱秘史、情爱纠葛、权力斗争诸如此类连续剧般的狗血剧情。就算这些电影的宫殿、服饰、摆设早已精致到糜烂,也很难融入到电影设置的那种纠纠缠缠中。代入感,除却初始时分的好奇,在无数似曾相识的电影洗礼后,往往只会成为享受电影的最大阻碍。
《美丽佳人欧兰朵》虽然很聪明地避开了那些陈词滥调,但似乎更想以宏大的主题升华对原著的阐释。电影以“死亡、爱情、诗情、政治、社交、性、新生”这七个标题分章描叙了欧兰朵的传奇人生,一方面,在有限的93分钟里为观者展示了从1600年到20世纪间欧洲跌宕起伏的历史,另一方面,醉翁之意不在酒般的点出女权主义的命题。然而,如此恢弘博大的内容要想在电影片长不断压缩的93分钟间表述得丰富而动人,明显是件极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并且,我所看到的那7段本应该非常之深刻的“死亡、爱情、诗情、政治、社交、性、新生”的故事,都是蜻蜓点水般浅尝辄止而已。所以,传说中原著的那种飘渺的意识流,在这里明显成为自己观影时最巨大的代入感为零,活生生地将我排除在电影的意识之外。尽管电影把那种穿越的剧情拍得如此美轮美奂、气势磅礴,我都永远无法感受出电影所要释放的一丝悠长之感,抑或其他。而我唯一能察觉出的竟只是导演的“为赋新词强说愁”。
不过,影片中欧兰朵的扮演者蒂尔达·斯文顿是这次观影的最大收获。大概,影迷心目中最完美的女王非《指环王》三部曲里的凯特·布莱切特莫属。演技生猛如她,可以在第80届奥斯卡中同时以《黄金时代》和《他不在那儿》分别提名最佳女主、女配。前者是扮演《伊丽莎白》系列里同一人物的第二次提名,后者更是强到没边去反串出演鲍勃·迪伦。只是,那一年,同为女王型演员的蒂尔达·斯文顿,硬是将布莱切特强拉下宝马,凭借《迈克尔·克莱顿》登顶最佳女配。
当蒂尔达·斯文顿早在1992年就把《美丽佳人欧兰朵》里这种忽男忽女的中性而冷峻的贵族气质发挥到无以复加的时候,我只能顶礼膜拜、俯首称臣。而将整部电影如此散乱的剧情章节贯穿下来的,不是那些唬人的所谓标题,却是蒂尔达·斯文顿异常精准的表演。不论是贵族少年,还是外国大使,抑或宫廷少妇,以及现代女性,她那冰冷而生动的面庞将这跨越400年的孤独与坚强演绎得如此具备说服力。
因此,每当蒂尔达·斯文顿在镜头前定格而凝视摄像机的那一刻,私以为,影片《美丽佳人欧兰朵》的意义不在于对欧兰朵传奇故事的一咏三叹,而更是关乎散发如斯魅力的蒂尔达·斯文顿教科书级别的表演个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