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喜欢王家卫的电影,他独特的舒事手法,诗化的语言,好像爱情可以脱离空间与时间,永存在记忆之中。从《阿飞正传》到《重庆森林》、《东邪西毒》再到《蓝莓之夜》。故事看上去有些零散,甚至有的情节看似出现断层,断层之间还有独白,其实事物的发展与衍变已通过细节昭然若揭。电影、文字与爱情一样需要有懂的人,才会产生化学反应。
一、与何跟生活中少不了的人道别
伊丽莎白来到杰瑞米的小吃店询问男友是否来过,当得知男友曾经带着另一个女友来吃饭,她把一串钥匙留给杰瑞米,要他帮忙转交给变心的男友。之后她来过许多次,都是来询问钥匙有没有被拿走。
女人大抵都是如此,明知已成定局,可是仍心有不甘,要么期待转机,要么希望能有一个肯定的回答,彻底断了她们的念想。
生活是一道选择题,每次蓝莓蛋糕都会剩下,并不是蓝莓本身不好,只是没有人要它罢了。事物的本质已没有多少人会在意了,精神价值的契合也不再是爱情的关键了。人的某些习惯是因为同样孤独罢了,所以伊丽莎白来每次都会点蓝莓蛋糕。
杰瑞米保存着很多客人留下的钥匙,每一串钥匙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当然还包括他自己的。恋人爱夕阳更甚于爱他,所以她离开了,而他留在原地等候。“如果我把钥匙扔掉,那么那些门将会永远锁上,然而,那并不由我来决定,不是吗?”
那夜伊丽莎白醉了,她趴在吧台上熟睡,嘴角还残留蓝莓蛋糕的残渣。杰瑞米的手伸到唇边又停下了,他低下头......如果只是寂寞,请不要爱我。
那夜之后,伊丽莎白选择离开纽约,她站在街角,男友房间的窗户里有两个人纠缠的身影。她没有道别,静静的走了,决定走一条距离最长的路去穿越这条街道。旅行,是逃避,也是疗伤的好方法。
二、当你离开之后,所有记忆中留下的事情只是组成了另外一个人的生活
在旅行中我们只是个冷静的旁观者,通过收集别人的故事,来定义自己,寻找自己。伊丽莎白写信给杰瑞米,有心情,有故事,有感悟,只是没有他们自己。信上没有回复的地址,只有当地的邮戳。杰瑞米挨个打电话,却从没有找到伊丽莎白。他尝试着回信,只要她能收到一封就好。
伊丽莎白辗转几处,离纽约越来越远。白天她在餐馆打工,晚上在酒吧工作。酒其实挺难喝的,喝酒并不是为了好喝。警察厄尼酗酒,靠酒精来麻醉自己。如果爱的太深太沉重,是不是会让爱人窒息呢?厄尼的妻子正是因为如此,她选择了背叛,来逃避他的爱。当厄尼举起手枪对妻子喊道:“如果你走出这扇门,我就杀了你”。她没有回头,还是走了,门重重地关上了。时间永远向前,无法倒转,没有回旋的余地,我们离起点越来越远了,都回不去了。绝望让厄尼选择自杀,就在他与妻子初遇的那条公路上。那年她17岁,因为喝醉了酒,他拦下她的车。有的人一辈子只为爱而活,他们单纯,但是越单纯的人越直接。他们就像一把匕首,永远地扎在爱人的心房上。
三、有时要学着相信别人
伊丽莎白在赌场做服务生,认识了莱斯利,一个被父亲娇惯的女子。她从不相信别人,怀疑一切,否定一切,即使是接到她父亲病危的电话仍是如此。她们完全是两种人,却结伴而行,并不只是因为伊丽莎白借给莱斯利睹资。但凡自诩聪明的人,都是寂寞的,莱斯利只想在路上找个伴。在睹桌上莱斯利可以看透赌徒的心里的变化,可是没有人能永远屹立不倒,有时,运气不佳,看透别人依旧会输。这与信任没有关系,有时我们得学会相信别人。不信任让莱斯利错过见父亲的最后一面。
四、其实,穿越一条街根本不难,那取决于街的那一头谁在等你。
如果人生是一场旅行,我们势必会遇见一些人,又和一些人道别,兜兜转转漂泊了一年,伊丽莎白重回纽约。男友的房子,人去楼空。但是那家小店还在,里面的家具摆设也没变过,就连她曾坐过的吧台,蓝莓蛋糕仍是只为她一个人预留着。老板杰瑞米依然是老样子,喜欢抽自己卷的烟。那些留在店的钥匙也在,只是每扇门里面也未必会有你想要找的人。
其实,穿越一条街根本不难,那取决于街的那一头谁在等你。
还是那个离别前的情景,伊丽莎白醉了,她趴在吧台上熟睡,嘴角还残留蓝莓蛋糕的残渣。当杰瑞米再去吻去她嘴角的蓝莓时,她轻轻地拥住他,亲吻。
能亲吻,真好!
亲爱的,如果有一天你要离开,请把你的地址留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