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片名的时候以为是个亲亲我我的普通爱情绝症片,大不了就是一番寻死觅活的苦苦挣扎,最后来个杯具结尾,留下的好好活着,挂了的带着不舍挂了。没想到看了个开头发现竟然有科幻伦理的意味,于是立刻精神大振,打算当个悬疑剧来好好看看,结果还是没想到,这层科幻只是起到了一个环境的作用,片子的重心完全不在这层科幻科隆上,这只是一个环境,换成核弹爆炸受了辐射或者掉落原始丛林无依无靠其实没有什么本质的关系,当然,也由于这种巧妙的背景设计,故事核心的爱变得更突出和纯粹,注定没有未来的生命,也要有一个懂得去爱的灵魂,这不得不说比起很多恶俗的搞法出彩也动人的多。于是在看完觉得毫无疑问这是个好片的时侯,突然发现,其实这不还是个爱情绝症片吗?所以可见想象力的重要,都是要死的爱,这个片可算是死出了很大的新意,也算死出了一种平静的壮丽。
整个故事最大的优点在于精力很集中,他虽然涉及了不少科幻甚至伦理的领域,而且对于克隆,器官移植等等问题都勾勒出了一个巨大的蓝图,很容易让自己走向一个全景式的伦理探讨,但自始至终,片子没有做哪怕一点的对这方面拷问的尝试,这只是个背景,真正的笔墨还是完全集中在两人,或者说三人的爱恋关系上,其精细的程度叹为观止,应该说单从篇幅上就超越了大多数爱情片。全剧基本上所有的对话都是感情向的,从开始的寄宿学校直到最后的重逢,三人之间的关系始终维持了哀怨而清晰的脉络,为了不被丢弃而抢占的奈特莉是故事的冲突点,通过她的顺其自然的作梗拆散男女主来串联全局,通过必然要来的捐献做一个绝望的背景来衬托爱的艰辛。只有经历波折的感情才经得起考验,这俩男女经过了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折腾,最终拼命努力想修成正果的满腔热情也终化泡影,只能来个让不可避免的死亡把我们分开,确实催泪,也确实证明了这份真感情的存在。
这片的另一个创新感动点是面对灾难,尤其是人祸,一般的路数都是奋起反抗,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首先拯救自己,如果还有余力的话,惩治一下恶人,起码是反抗不成来体会一下黑暗的社会,像这片一样绝对非暴力淡然处之的,还真是极少数。这种圣徒式的爱恋更成倍加深了催泪的强度,面对毁灭爱人的灾难,选择的是抓住现在,并不做任何意义上的反抗,只是坚持守住时间不长的相处。这种情况觉比看着种子顶裂石头更有杯具感,因为这棵种子选择了就默默的在石头下面把自己的花努力开一下。不责备任何人,甚至都不发泄,就是默默的接受命运,然后在剩下的一点时间里努力在一起,虽然憋屈,但是比大开大合的战斗型爱情增添了很多凄美的意味。
但是对于表演其实我不是很满意,奈特莉的角色由于自己的主动地位,所以表现的更精明,侵略性,直到最后的最为脆弱,这都是有利于于体现角色性格的,但是女主就有点显得太硬气了,她的孤独感表现的有点看不出和男主的情意了,反而是小时候的两人看着更登对。男主则是显得太孤弱了些,他看上去有点时而神情幼稚,时而又很沧桑,当然,最后的那一下短暂的爆发还是很令人动容的,不过这种段落,在表演上应该没什么难度就是了。总之是觉得还是有点装的感觉,大家冷的时侯太硬,热情的时候又太激动,感觉还是不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啊。
能把故事讲出这种苍凉坚定的感觉,导演功不可没,其实说起来这片的故事就算有很大新意,但结果来看毕竟终究还是一个绝症纯爱的路数,而经过导演对于画面的灰化处理,包括对于很多场景,比如海边三人的一种很广阔的苍凉感设计,让整个故事有了一种很特立独行的哀伤意味。不反抗制度,只是在制度内部努力想办法,不抱怨命运,只是在命运以内坚守幸福,面对终局能平静安稳的面对,不追求也不恐惧死亡,有点参透人生的意味,而在这种参透中还不是和尚一般跳出世外,而是努力追求幸福。这种奇妙但是绝对很纯粹,很高雅的态度自有一种感染力,不错的纯爱故事,希望片里没人性的制度千万别成真,要不真成了越善良越倒霉,越纯真越受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