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天堂电影小组 – Mtime时光网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2751

《观音山》:我们生来就是孤独

$
0
0

 

     估计有不少人是冲着《苹果》去看《观音山》的,《观音山》在宣传上沦入了一种让人恶心的俗套,就是以“色”字当头,此片的几幅带性暗示的海报在电影院随处可见,而此片在媒体宣传上也紧抓《苹果》中的色和《观音山》里的一些情色镜头,可怜范冰冰被多少男人们惦记着,这种尴尬的局面在国产文艺片的院线化上还是普遍存在的,而《观音山》这种不得已的局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产文艺片在院线上的无奈和妥协。但就从《观音山》的观影体会而言,此片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观音山》认真的、负责任的完成了一次艺术抒发,虽然还是有不少的问题,但是瑕不掩瑜。
  
   《观音山》前半部分给人残酷青春物语的感觉,三个草根青年卑微的在生活面前挣扎着,现实狠巴巴打在脸上很是生疼,前期人物的构成略有日式青春片的感觉,一个美女一个帅哥,再加一个插科打诨的,这种角色设置结构较为的日式,在加上手持摄影,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但是要是以为此片是青春片,那就大错特错了,张艾嘉出现开始,电影才逐渐的走入主题,并越发的沉重。影片以合租为楔子,逐渐展开故事,一面是三个迷茫无根的年轻人,一面是倍受失子之痛的中年妇女,他们之间是必定会发生些“什么”的。合居之后,两条故事线顺理成章的走到了一起,而这两条线是非常具有现实寓味的,他们都失去了些“什么”,而他们也在找些“什么”去填补他们的内心,这是个孤独的过程,而这个强大的“孤独”最终使得这两条故事线抱团,当代中国社会下的年轻人的心态在范冰冰这条线上得到了写实性的体现,而张艾嘉这条线则是一个更为深刻的影片内核所在,说此片的主角是范冰冰,还不如说是张艾嘉,而此片最后范冰冰说出的那句点题之话更是直刺整片的内核,《观音山》是关于孤独的思考,而不是青春物语。

 

  

 

   影片中的三个年轻主角的父母所扮演的形象都是较为的消极的,他们的父母都不是李刚,卑微贫穷的父母不能给儿女们优越的物质条件,而在精神层面上,这些父母所扮演的角色也是贫瘠的,这三个年轻人就像断线的风筝,必须学会孤独的面对生活,而这种心灵与社会外界的隔阂就是孤独感的所在,孤独使他们的小集体变得更加的紧密,不可分割,他们只能互相依赖。张艾嘉所扮演的角色更具有现实意味,中年丧子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悲剧,孩子是父母的最大寄托,而寄托的突然蒸发对于母亲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一个人孤寡到老的孤独和恐惧使得张艾嘉不愿意去面对孩子逝去的事实,当这三个年轻人开始进入她的生活时,她是排斥的,因为这容易让她想起自己的孩子,随着剧情的深入,孤独感最终使得他们抱成了一团。
  
   问题是现实的,个体的孤独感是赤裸裸的,整片弥漫着一股非常强烈的剥离感,这种小集体的存在使得社会崩塌到也就只有那么四个人了,反而更显人群的孤独,电影中穿插的地震遗址和地震现场视频使得此片的现实感更加的强烈,那些倒塌的建筑,正是现代人信仰的崩塌,这种信仰的崩塌正是孤独的根源。影片内涵的表达非常直白,既为一种信仰的重建,李玉通过观音山上寺庙重建的意象化来表现这种信仰重建,寺庙本身就是个寄托人希望和信仰的地方,而这么孤独的四个人去重建这座寄托信仰的寺庙是有较为指向性的寓意的,这是李玉想说的东西,也是我们当下社会所必需面对的东西。在这一点上,李玉非常值得人去尊敬,提出这种问题并用光影去表达,不得不说是一种勇气、一种对现实的鞭策、一种对艺术的执念。

 

  

 

 

       影片的最后一句台词正是李玉所要说的话,在我的理解来看,这句话就是对现实的一种委婉的抱怨,但是《观音山》给人的结尾较为开放,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方面是信仰的重建,这是一种积极的导向,南风他们会走出甬道面对这个世界;另一种是一种逃不出去的迷惘和怨念,这是较为灰暗的结尾,偶像的崩塌,希望的崩塌,现实的崩塌,亲情的崩塌,两代人都逃不出这个无止境的甬道,一切都有待重建。《观音山》抓住了非常实质性的东西,并尝试去用镜头语言去表达,这是种难能可贵的尝试,非常值得鼓励,此片负责任的、认真的完成了一次艺术表达,对于中国电影来说,不得不说是件幸事。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此片的不足,第一是此片的摄影,用手持摄影非常符合此片的气质,但是镜头的虚焦和滤镜的使用显得非常生硬和匠气,这种狂放的方式显然没有太关注观众的观影体验。而此片在两个线交叉蒙太奇的使用上也非常的粗糙。第二是此片剧情上的严重问题,此片对于张艾嘉儿子早逝交代的非常模棱两可,让人容易产生误解,以为是丈夫的去世,不管是不是有意的安排,这对于后面剧情的理解是不利的,我想必定会有很多人理解错这段剧情,这是一个很大的失误。第三,此片在塑造整体艺术感时较为的匠气和生硬,一些硬性插入的意识流段落非常的冗长和生硬,略显突兀。第四是此片最后的留白问题,我想说的是,既然你都已经沉默2个小时了,最后一分钟为什么突然打破沉寂?把自己的观点硬性的在最后用演员口吻说出犯了大忌,这不是一个成熟的导演会去做的事,过犹不及,不是天机不可泄露,而是这样容易使得片子受到唐突的框架,虽然说出了导演想说的话,却有可能不礼貌的堵上很多观众的嘴巴,一部有恰当留白的电影才会是一部高明的电影。
  
   张艾嘉在此片中的表演非常出色,一些语言的处理很生活化,加强了电影的整体现实感,在角色的把握上,张艾嘉功力深厚,她抓住了这个角色的实质,并用自己最适合的途径出色的传达出了这个角色,相比起其他三个后辈,张艾嘉的表演还是游刃有余的,另外范冰冰的表演也非常具有突破性,她以此说明了她并不是一个花瓶,李玉挖掘出了范冰冰身上的潜质的,而范冰冰也是个敬业的演员,我们可以看到她一路的努力。
  
   总而言之,《观音山》并没有让人失望,作为一部艺术电影,它较为成功的传达出了其内核,虽然仍旧存在不少的问题,但是这种努力、大胆的尝试和思考更值得我们去关注,当我们的镜头逐渐变的浮躁和虚华,有人仍旧愿意去思考国人信仰的崩塌与重建,去用镜头捕捉底层的孤独和剥离,不得不说是国产电影之幸,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需要有人清醒,并坚守住自己的思想。
  
   或许《观音山》给我们传达的希望是渺茫的,但是它却给国产艺术电影带来了一丝希望。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2751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