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天堂电影小组 – Mtime时光网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2751

《洛杉矶之战》:请不要再晃动你的镜头

$
0
0

    2009年的《第九区》以仿记录风格的预告片开始,向世人宣告着,要想以小博大,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必不可少。一不小心,冲到票房榜单之首,还顺势占一个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份额。细想想,黑马的成功终归还是在于《第九区》借了科幻的外壳、扒了人类自私的皮。虽然那一年的奥斯卡最后还是奔向了《拆弹部队》的怀抱,但是《拆弹部队》依旧是将那种手持摄影的拍摄手法晃晕了所有投、或者不投它一票的评委们。尽管老美的主旋律仍然屡试不爽,但似乎更像在炫耀,票房最差的奥斯卡最佳影片算什么,我晃一晃,你还不是乖乖就范。

 

    时过未境迁。《第九区》、《拆弹部队》才只是上一届的故事,这一届的奥斯卡嘉奖亦未结束多久,而那种把镜头晃来晃去的余温仿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于是乎,我们满心欢喜地看到了这部号称《独立日》与《黑鹰坠落》结合体的《洛杉矶之战》同样是以仿记录风格的预告片见之于世。尔后,在未看成片之前,我们不得不又去赞叹:“哇塞!好末日!好史诗!好质感呦!”

 

    然而,在116分钟的观影之后,我彻底地屈服于影片那种时而晃来动去、时而拉远拉近的镜头。我承认,手持摄影的拍摄手法将电影拍得很有镜头感。但我已严重疲劳,你叫我如何再去思考!

 

    冷静下来想想,《洛杉矶之战》排在这个炮灰的春季档上映,明显是想避开暑期档《变形金刚3》、《汽车总动员2》、以及《哈利波特终章》等全明星阵容的大片锋芒。说不定,在这个毫无亮点的档期,还可以傲视群雄,圈住意想不到的银票子。而除外颁奖季的选择,至少还是因为自己底气不足,毕竟科幻不是奥斯卡爷爷中意的菜。更何况以《洛杉矶之战》的成色终究难以复制《第九区》的盛况。

 

    并非有意贬低《洛杉矶之战》。在观影的这段时间里,我的确是享受了电影不拖不拉的叙事节奏。该快的位置已经让地球人与外星人的炮弹炸得体内的肾上腺素直飚。该慢的地方也做足了煽情的功课,照顾了我们这些有英雄情结的普通人。不过,除开这些爆米花的戏码,电影留给我什么呢?不是《第九区》的探讨人性恐怖,亦不是《拆弹部队》的反讽战争无情,更不是《独立日》那种科幻史诗歌颂的人类精神。《洛杉矶之战》没有这些偏向文学气质的主题,而那种摇晃的镜头也非科幻片的新意,却只是穿了科幻的马甲再讲一遍战争的故事罢了。

 

    《洛杉矶之战》想给我们一种史诗般的波澜壮阔,却少了一点荡气回肠;想给我们一段大开大合的英雄故事,却缺了一丝意境悠长;想给我们一次可歌可泣的精神宣泄,却差了一些契机与火候。而这最后,我们只有被晃晕的后遗症,蹒蹒跚跚走出影厅,祈求着:导演,请不要再晃动你的镜头!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2751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