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天堂电影小组 – Mtime时光网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2751

第60名:美国影片《开罗紫玫瑰》——影史100部反类型片全盘点

$
0
0

 

最爱真实的你 

 

《开罗紫玫瑰》 The Purple Rose of Cairo年代:1985年 / 类型:反好莱坞 / 导演:伍迪·艾伦 / 主演:米亚·法罗、杰夫·丹尼尔斯、丹尼·埃罗

一句话评价:伍迪·艾伦向好莱坞撒气,当然有好戏看了。

 

     2009年,电影《2012》上映,随之而来的便是2012年世界即将终结的传闻。一时之间,人心惶惶,似乎电影里的一切都将要在明年于现实中出现似的。其实,以科学的观点来看,2012年在玛雅文化中只不过代表一个新的纪年法的开端,就像公元元年一样,根本不是什么世界末日。电影终究是电影,如果把电影与现实混淆,那么就必然会闹出这样的乱子。杞人忧天最终折腾的是自己,而《开罗紫玫瑰》的主角,折腾来折腾去,就什么都不剩了。

 

唯物论

     电影所讲述的故事有点奇幻色彩,甚至乍一看像是童话。思莉亚是个餐馆服务员,最大的爱好就是看电影。只要看起电影来,就走火入魔,常常是同一部电影反复看很多遍。她也喜欢明星,是个追星族。也正因为十分沉迷于电影,所以工作时总是心不在焉的。她的莫克失业后就游手好闲,每天不是喝酒就是扔骰子玩,还公然搞外遇,不顺心了还动手打思莉亚,是个粗鲁的混蛋。这两个人站在一起就让人觉得根本都不般配,而我们都知道,不幸福的生活往往是孕育辛德瑞拉的最好场所。

     终于有一天,思莉亚等来了她的白马王子。那是她第四次坐在影院看《开罗紫玫瑰》的时候,突然大屏幕上的角色汤巴斯特居然跟观众开口说话了,还走出了屏幕,来到了思莉亚跟前。他说他已经注意她很久了,随即便撇下了其他角色和观众,带着思莉亚离开了。只剩下众人错愕的傻在那里。这一幕分明只有在小女孩的幻想中才能出现,而影片中的这一幕也时常会让观众产生是思莉亚臆想的错觉,不过影片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虽然离奇,但依然在这条线上继续发挥,让不可能的事情变得更加难以预料。

    汤巴斯特早已经厌倦了每天翻来覆去表演的工作,所以他在勇敢的逃离桎梏,追求真爱。他向思莉亚表白,思莉亚也对他十分倾心,所以两人浪漫的互诉衷肠。但是他的那些同伴们,却只能等他回来才能继续开演,这给影院老板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这件事都惊动了联邦调查局,警察出动要找到汤巴斯特的下落。就在这个时候,扮演汤巴斯特的演员吉尔沙帕也参与到了寻找自己饰演的角色的行动中。他也遇见了思莉亚,由于他是明星,思莉亚对他也表现出狂热的崇拜。于是吉尔沙帕也对思莉亚展开追求。思莉亚一下子从没人爱变成了香饽饽,幸福得像花一样。

    影片中,有这样一句台词:“真实的要他们的生活虚构,虚构的人又要他们的生活真实。”其实我们自己就像电影中的演员一样,在生活中扮演着某一个角色。这有点类似于心理学上的“自我”和“本我”一样。只不过,我们都搞不懂的一个问题是,虽然“我”知道“我”所扮演的角色,比如学生、医生、警察等,但“我”的自身是谁?名字只是一个代号,抛开这个代号,“我”又是谁呢?《武林外传》里的姬无命就被这道千古难题逼死了,同样,思莉亚也面对着取舍“真实”与“虚幻”二者的艰难问题。其实,汤巴斯特和吉尔沙帕就是同一个人的两个载体,吉尔沙帕是现实中的“自己”,而汤巴斯特是他扮演的角色。那你说,作为观众,看到电影中的演员,你喜欢的究竟是角色本身,还是演员自己呢?

    思莉亚是一个沉迷于电影中的粉丝。她跟上世纪30年代处在经济大萧条中的很多平民一样,都在电影所营造的梦幻世界中寻找心理安慰。但由于把虚幻的精神家园当做了现实的温床,只愿沉醉不愿醒,所以让人觉得她会选择汤巴斯特做最终的伴侣。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她选择了吉尔沙帕。她明白角色终究是虚构的,今天吉尔沙帕可以演,明天刘德华也可以演,后天小宇(笔者)也能演。但演员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跟着他才是可靠的。理论上,思莉亚的考量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让她没有想到的是,现实的吉尔沙帕最终也离开了她,趁她还沉浸在远离莫克、重焕新生的阳春美梦中的时候,悄悄消失了。思莉亚又一无所有了,她又回到了电影院继续沉迷。可见,她还是没能领悟这场艳遇陷阱给她最大的教训,虚构和真实的冰水混合物依然是她的泥淖,她已经出不来了。

   

方法论   

    《庄子·齐物论》中说: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这是典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就是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有了“我”就自然有了“我”的对立面。前面所说的演员和角色之间的关系,便是这个理论最浅显也最现实的例子。如果从哲学上来说,这是成立的,但对于伍迪艾伦来说,他并非想通过这部电影中的这个悲惨女性的悲惨遭遇来说明这个哲学观点,他想做的,除了调侃,便是讽刺。对电影行业,尤其是好莱坞电影体制的讽刺。

     尽管,演员和所饰演的角色是对立的二元体,但事物又都是矛盾并统一的整体,那么演员和角色就应该合二为一,不可分割。对于演员来说,要投入自己所饰演的角色,体会他(她)的喜怒哀乐,并将其传神的表达出来。这是对演员基本的要求,只要是看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理论的人都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可如今看看《开罗紫玫瑰》中的汤巴斯特和吉尔沙帕,明明应该是一体的人物,却被割裂成两个个体,一个发着牢骚说自己演了太多遍,觉得烦了,一个耐不住寂寞,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追女仔。这样的演员还担心角色影响自己的名声,而角色还指责演员多管闲事,这真够让人啼笑皆非的了。事实上,在好莱坞,像吉尔沙帕这样不走心的演员并不占少数,对于他们来说,表演仅仅是摆样子而已,根本就没有揣摩角色本身的心境,没有尽情释放表演热情。所以,黄金时代的好莱坞在伍迪·艾伦眼中,只是虚假繁荣,究其根本还是由于电影人游离于虚构之外和现实之内,难以呈现出让人信服的作品。同时,伍迪·艾伦也对狂热的追星现象进行了反思,着实是对好莱坞明星制的一次暗讽。

 

反类型指数:

 ★★★

 

适宜人群:

伍迪·艾伦的影迷

 

在线观看地址: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KIHTtglw-ns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2751

Trending Articles